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技新聞


【職業教育】我國職業教育體系框架已經形成  
07月29日 13:30

    經過改革開放以來20多年的發展,我國職業教育體系框架已經形成。迄今我國各級各類職業學校共培養了5000多萬名畢業生,城鄉勞動者13億人次接受各種形式的培訓,造就了大批生産服務第一線的應用型技術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普遍提高了我國勞動者的素質。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我國職業教育工作,確立了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戰略方針,1986年、1991年和1996年先後三次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國務院頒發了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全國人大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對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如今我國已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初等、中等、高等職業教育相互銜接,又與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溝通,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並舉的職業教育體系框架。2001年,全國初等職業學校有在校生83萬人。中等職業學校有在校生1164萬人,比1980年增長了4倍多。高等職業教育也有了很大發展,獨立設置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達386所,在校生72萬人,比1985年增長了11倍。

    職業教育結構更趨合理

    我國職業教育近年來不斷深化改革,調整佈局結構,更好地適應了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力市場的需要。

    記者從今天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獲悉,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出現的新情況和産業結構的調整,特別是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我國中等職業學校的專業門類經過調整,共形成了470多個指導性專業方向,可以覆蓋我國全部一、二、三産業的職業崗位,其中52%的專業方向是近年來新設立的。同時,還確定了與我國支柱産業相對應、覆蓋面寬、需求量大的83個重點建設專業。由於職業學校的專業適應了市場需要,一些職業學校的畢業生受到了用人單位歡迎。據14個省份的抽樣調查,2001年,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有78.4%實現了就業,另有10%左右繼續深造。

    據統計,我國職業學校的數量從1996年的2.2萬多所調整到2001年的1.8萬所,校均規模從592人提高到655人。目前共建設了骨幹中等職業學校3200多所,辦學規模在2000人以上的中等職業學校近3000所。同時,職業教育教學內容和方法也不斷更新,注重反映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綜合能力進一步提高,2001年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中自主創業的佔12%。

    職業教育19年投入近10億元

    我國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19年間對職業教育的投入累計達9.7億元。

    來自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的消息説,從1983年起到2000年,中央財政每年設立5000萬元職業教育專款。2001年還加大投入,將職業教育專款增到7000萬元。為支持職業教育的改革,從1999年起中央財政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專項資金中,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用於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等開拓性項目。到2002年,這一項資金累計已達2.35億元。

    同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財政支持職業教育投入的政策措施,使職業教育專項經費投入每年有所增長。通過這些經費的投入,使職業教育在戰略研究、面向21世紀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教材建設和高等職業教育與行業相結合機制等項目上取得重大成果,為今後職業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職業教育鼓起農民“錢袋子”

    農民種田靠科技,職業教育幫民富。如今,伴隨我國農民職業技術教育培訓體系的建立,農民職業技術教育培訓在廣大農村日益推廣,有效提高了農民科技素質,促進了農業和農民增收。

    記者今天從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了解到,為了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農民技術骨幹隊伍,農業部從1994年開始全面實施“綠色證書工程”。到目前為止,全國已有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994個縣(市)組織開展了綠色證書培訓工作,有1300多萬農民參加了培訓,600多萬農民獲得了綠色證書。據抽樣調查,在一些地區獲得綠色證書的學員年收入比沒有參加培訓的農民平均高出30%,開展“綠色證書工程”培訓的村比沒有開展培訓的村收入高出24%。通過實施“綠色證書工程”,有效地提高了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提高了農民生産和經營管理水平,實現了促進農業增收、農民增收的目的。

    自1999年始,農業部與財政部、團中央共同組織實施了“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迄今,已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494個縣(市)開展了培訓工作,累計開辦培訓班19162個,培訓青年農民105萬人,有效地提高了受訓青年農民的科技素質,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尹鴻祝 李術峰)



責編:曲歌 來源:新華社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