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還沒有一個符合標準的人來應聘。”在正在舉辦的中國職業教育展現場招聘大會上,來自吉林省長春太陽城集團人事部 的經理單軍談起了自己的“苦惱”。這次他們雖然打出了高薪聘請暖通工程師的牌子,但應聘者卻廖廖無幾。
其實,此次太陽城集團對應聘者的要求並不算高:年齡40歲以下,懂得水暖工作,有經驗。他們允諾的一、兩千元的工資待遇在東北地區也比較誘人。但為何卻引不來一個符合條件的技術人才?
“我們要的人要適應現代化居民小區生活的步伐,懂得看圖紙,能夠組織水暖工作,解決一些問題。”單軍解釋説,現代化智慧小區的普及,使這方面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但目前,國內符合這方面要求的高級技工卻不多。
在我國,各類高級技術人才的短缺正成為一個日益沉重的話題。青島市一家企業曾開出16萬元的年薪,卻沒有招到一名高級塑料模具技工;為了招聘能夠操縱大型機械的數控技術工人,杭州汽輪機廠等十多家企業曾連續參加了十多場招聘會,月薪提高到6000元,卻一無所獲。根據國家有關部門2000年的統計,我國現有的從業人員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佔84%;技術工人隊伍中,技師和高級技師的比例僅佔1.5%,高級技工佔3.5%,中級技工佔35%,初級工佔60%以上。這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十分遙遠。根據國際勞工組織分析,發達國家技術工人中,高級工佔35%,中級工站50%,初級工只佔15%。
“年輕的沒法用,年紀大的不敢用。”談到高級技術人才的斷檔,長春金泰真空科技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吳茗顯得憂心忡忡。作為一家國家重點高新企業,他們科研用的儀錶需要大量的中高級技工進行操作。但這部分人的年紀又大多都超過了40歲。“這項工作每天需24小時輪班,勞動強度較大,年紀大的人怕體力無法支持。但令人為難的是,多數年輕人又不能準確操作,一些人雖有高學歷,動手能力卻不強。“動則幾百萬的設備,誰敢輕易交給那些只會紙上談兵的人操作呢?”吳茗説。一項數字表明,我國機械行業的産業工人中,平均年齡為41.3歲,其中高級技師50歲以上的佔了一半,高級技工40歲以上的為57.5%。對技工行業的輕視,使大量有一定基礎的年輕人擠向“高考”獨木橋,從而為一些企業“人才高消費”創造了條件。
由於部分職業學校專業設置的針對性不強,導致一方面學校培養了大量技工銷不出去,另一方面,企業需要人才卻求不來。“沒有一個良好的溝通渠道,使我們的人才市場發生了‘腸梗阻’。”長春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曲海波説。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我國的各類企業也迅速地發生著劇烈變化。但部分職業院校不能及時掌握信息,並根據實際調整專業,使得學校的教學與社會生産的實際嚴重脫節。“21世紀的畢業生,學習的卻是20世紀初的教材和專業。”這種陳舊的辦學模式和學習方式中培養出的人才,無疑無法滿足現代企業的需求。
“我們正採取一種辦法,即從有一定文化基礎的低齡青年中選取一些苗子,讓他們在企業中得到進一步的學習和提高,並儘快掌握知識,充實到生産一線中去。”吳茗説。隨著認識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對員工實行“終身學習”已成為很多企業文化的一部分。一些人在選擇單位時,在關注自身發展的同時也開始重視能否享受到繼續教育。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副司長劉佔山認為,培養技術工人是一個長線工程。儘管當前總體趨勢很好,但目前企業在崗工人總體總體素質欠缺,工人的危機意識不強。這與當前社會整體用工體制、觀念及企業尊重技術的程度都有直接關係。有關人士認為,讓更多的技術人才滿足企業需求,一方面學校和社會要改變舊有的辦學方式和用人觀念,為技術人才培養創造較好的學習條件和適合的工作崗位,健全國家職業資格培訓體系;另一方面企業要改善技術人才的工資條件,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使他們熱愛技術工作,重視技術等級。劉佔山説,目前,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正在朝這一方向努力。(馬揚 呂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