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此間召開的國際南極科學界兩個最高級別的會議,再一次將人們的視線牽引到地球最南端那塊遙遠、神秘而孤獨的冰雪大陸——南極。
南極的自然環境,可以概括為5個最:南極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陸,大陸年均氣溫為零下25攝氏度,極端最低氣溫為零下89.2攝氏度;南極是世界上冰雪貯量最多的大陸,大陸冰蓋體積達2700萬立方公里,貯藏了世界總冰量的90%,相當於世界總淡水量的72%;南極是世界上最乾燥的大陸,內陸高原的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南極點的年降水量不到3毫米;南極是世界上風速最大、風暴最頻繁的大陸,年均風速為每秒17-18米,最大風速達每秒80-100米;南極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陸,平均海拔2000米,是其他大陸平均海拔的3倍。
近百年來,世界上數以千計的探險家和科學家以堅韌不拔的毅力逐漸揭開了南極的神秘面紗,人類先後在南極建立起50多個常年科學考察站,考察內容包括氣象學、冰川學、地球科學、海洋學、生物學、人體生理學及醫學等幾十個科目。
1912年,德國科學家提出“大陸漂移”學説,認為現在的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亞、馬達加斯加、印度半島和南極洲,在很久以前是連在一起的一塊古老大陸,被稱為岡瓦納大陸,後來由於大陸的漂移,岡瓦納大陸分裂、解體,才變成現在地球海陸分佈的模樣。南極大陸的岩石和化石,為“大陸漂移”學説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南極的隕石儲藏量大、類型豐富,能保持完好的原狀,是人類研究太陽系資料的寶庫。
覆蓋南極大陸的1300萬平方公里冰蓋面積,佔世界總冰量的90%,是地球上主要冷源。它像一座巨大的冷凝器安裝在地球的最南端,冷卻著從赤道來的熱氣,調節著全球的熱量平衡,影響著全球的氣候。南極冰蓋還堪稱古氣候的檔案庫,科學家通過鑽探冰蓋獲得的冰岩芯,是冰川學研究和多種學科研究的極好材料。
1970年以來,英國科學家在南極站觀察到南極上空出現了臭氧洞,從此,南極臭氧洞引起了世界的關注,臭氧洞的形成原因及其對人類和生物的影響,成為世界各國科學家們南極研究的又一項重要課題。此外,由於南極是地球上“最後一片凈土”,如同未經污染的一張白紙,是人類尋找環境本底值的最佳場所。
由於極地區的太陽輻射和地磁場與其他地區不同,使極地成為研究高空大氣物理的極好場所,而且南極地區比北極地區條件優越,因為南極圈內主要是陸地,而北極圈內主要是海洋。
南極洲還是地球上唯一沒有居民、與世隔絕的大陸,氣候極端惡劣,低溫嚴寒,冰封雪蓋,不盡白晝和漫漫極夜交替出現,給人類的活動和生物的生存帶來很大困難。南極超靜和超凈的自然環境,必然對人類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影響,因此,這裡也是研究生物和人類適應性的理想之地。(記者 張建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