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時刻的責任擔當者
央視國際 (2004年10月15日 10:45)
人民日報消息:在俄羅斯北奧塞梯共和國別斯蘭人質事件發生後,普京總統採取了一系列強硬措施加強反恐鬥爭,被一些媒體稱為“普京新政”。所謂“普京新政”有三個特點,一是加強國家體系中中央集權成分,以利統一協調指揮全國的反恐行動。二是對車臣恐怖分子採取絕不談判、絕不妥協的態度。三是宣佈了“先發制人”的戰略,即準備在必要的情況下,在世界的任何地點對恐怖主義先行攻擊。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 /h3>
儘管西方大國的官方表態是支持普京反恐,但西方媒體對“普京新政”反應強烈,認為普京加強俄羅斯中央集權是民主體制的倒退,是走向獨裁,云云。
世界上很多事情的發生和演進是時勢使然,很多政策的提出是形格勢禁的産物,並非個人的主觀意向選擇。看“普京新政”,恐怕也是要從俄羅斯當前的時勢出發,要分析它的歷史背景和現實需要,而不是硬套某個所謂“普世價值”。
俄羅斯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進行了以“自由化”、“民主化”、“私有化”為取向的改革,其後果是:蘇聯聯邦國家解體,其後繼者俄羅斯也陷入很長時期的政治動蕩和民族衝突中;經濟上經歷了10餘年的大幅衰退,多數人生活困苦。在精神上,俄羅斯精英階層對西方模式感到相當失望,大眾有較強的懷舊情緒。
普京執政以後,面對動蕩的政局、衰退的經濟和“苦亂久矣”的人民,其必然的選擇是強化國家權威,恢復社會穩定,實現經濟復蘇。普京的政策與俄羅斯的現實需要和人民期盼是一致的,其行事風格也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因而取得了相當的成功。他本人也獲得極高的政治威望,其個人形象成為當下俄社會凝聚的支點,而不是多黨體制。
在這樣一種背景下,當車臣恐怖分子多次製造血腥恐怖事件後,莫斯科不相信眼淚,普京採取強硬態度,“治亂世,用重典”,是理有所致,勢在必行。而強化中央集權,完善國家機器,這與普京4年來的政策方向也是一致的,不知西方媒體為何要大做文章。
西方媒體在評論國際事務時常有一種“文化中心主義”傾向,即以自己的價值體系去詮釋一切,而不是分析其他國家的歷史文化和特定時勢。此外,西方媒體在運用自己的“普世價值”評論一切時,又常運用功利性的雙重標準。例如,當年莫斯科發生炮打議會大廈“白宮”事件時,西方媒體並無多少批評,儘管這一事件顯然有違西方的政治價值。又如,美國在反恐中制定了許多限制個人自由、有損個人尊嚴的措施,但其媒體對之均採取了認可態度。所以,對西方媒體的評論,要看到其局限性和功利性,要對其有一些分析和批判態度,起碼不可全信。
從地緣上,俄羅斯是個歐亞國家,從歷史文化上看,俄羅斯也兼具東西文化的雙重特徵,是所謂“雙頭鷹”,一個頭向西看,一個頭向東看。或許,這一特徵使俄羅斯必須走自己獨特的道路,形成自己獨有的社會模式。普京正是這樣一個歷史時刻的責任擔當者,他不但要解決國家的方向問題,還要解決具體的路徑選擇和行為模式問題。政治家的論定是需要時間的,是歷史的産物,因為政治畢竟是行的藝術,而不是言的藝術。(黃晴)
責編: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