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文化事業發展概況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09日 16:18)
專題:網上河北行
CCTV.com綜合消息:
★★廣播與電視
河北省省、市、縣共有廣播電視播出機構150家。自辦廣播節目127套、電視節目93套,市級以上的電臺、電視臺各12家,其中,河北電臺擁有新聞、經濟、交通、文藝等4個頻率;河北電視臺擁有新聞綜合、經濟生活、文化娛樂、體育健康、科技教育、公共頻道等6個頻道。河北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是通過衛星傳送節目信號的頻道,目前,全國轉播該頻道節目的省會城市共有23個,計劃單列市3個,其它省外城市71個,外省入網用戶已達2280多萬戶,覆蓋人口超過14億人。全省共有無線廣播電視發射臺、轉播臺789座(含36座實驗臺),專用微波幹線1417.7公里,全省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為98.41%,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為98.08%。全省有線廣播電視網絡總長81萬公里,地面衛星接收站2527個,有線廣播電視用戶達332萬戶,家庭入戶率為19%(城市達73%以上)。全省廣播電視系統共有固定資産22億元。
截止2002年底,全系統共有幹部職工23631人,其中,有副高以上職稱的1156人,有中級職稱的3182人,有初級職稱的4566人,分別佔總數的4.9%、13.5%、19.3%。
★★報刊
截至2002年底,河北省出版的正式報紙達112種,其中有14種報紙平均期印數超過10萬份。目前,全省已形成了多層次、多形式的報業結構。《河北日報》是河北省委直屬報紙,1999年11月,以提高新聞質量、突出新聞精品為宗旨,進行了版面改革,並開闢了社會週刊、經濟生活週刊和文化週刊。晚報、文化生活類報刊發展較快,其中《燕趙都市報》自1996年1月創辦以來,發行量迅速增加,廣告經營效果良好。
期刊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生活等多個領域。2002年全省出版正式期刊共223種,全省期刊年總印數5888萬冊。其中有一批受讀者喜愛的期刊,如《民間故事選刊》、《老人世界》等。
★★圖書
2002年,河北省年出版各類圖書2254種,圖書總印數3億多冊,再版率達40.56%。"九五"(公元1996年-公元2000年)期間,有31種圖書列入國家重點圖書和電子音像製品出版規劃。河北圖書出版界出版了一批弘揚中華文明、傳播科技知識的優秀圖書,如《中國玉器全集》、《中華文明史》、《莎士比亞畫廊》、《中國農村改革二十年》、《中國民族工商業發展史》等。
河北省書刊印刷質量居全國前列。全省現有各類印刷企業8497家(包括打印複印),部分印刷企業採用了激光照排、電子分色、膠印印刷、裝訂聯動等技術。
圖書發行業的出版社自辦發行日益活躍,多種流通渠道、購銷形式並存的圖書發行網絡初步形成。全省各類圖書發行網點已達3655個,從業人員1.28萬人,圖書年銷售總額達38.15億元。
★★音像、電子出版業
河北省電子出版物從無到有,發展迅速。現有電子、音像出版單位5家,形成了較完整的編輯、製作、複製、發行體系,年出版各類錄音磁帶、錄像磁帶、電子出版物400余種。《今日河北》、《院士風采》、《二十一世紀書法經典》等選題被列入"九五"國家重點音像製品出版規劃。《中國玉器全集》(CD-ROM)榮獲第一屆國家電子出版物獎,在第七屆莫必斯國際光盤大賽中國賽區評選中,獲入闈獎。《中國共産主義運動的先驅--李大釗》(CD-ROM)榮獲第二屆國家電子出版物獎,《二十世紀書法經典》(CD-ROM)榮獲第二屆國家電子出版物提名獎。
★★文學藝術文學
河北省文學創作在全國一直佔有較重要的地位。建國初期,文學作品主要反映的是廣大人民在革命戰爭中艱苦奮鬥的歷史。代表作品有梁斌的《紅旗譜》、孫犁的《風雲初記》、劉流的《烈火金剛》、馮志的《敵後武工隊》、徐光耀的《小兵張嘎》等。改革開放後,開始了新時期文學創作,涌現了以鐵凝為代表的一批中青年作家。值得一提的是何申、談歌、關仁山"三駕馬車"以貼近現實為宗旨,創作了一系列新現實主義小説。
書法中國的漢字是從圖畫、符號逐漸演變形成,並在書寫過程中形成獨立的書法藝術。書法家所憑藉的不過是紙、筆、墨,所顯現的不過是線和條,但卻變化出多種書體和藝術風格。儘管現在使用毛筆的人少了,但書法作為一門藝術,研習探求的人並不少。人們希望把字寫得規整而漂亮,展示漢字書寫風采。河北省的書法家首推黃綺,他自創了"鐵戟磨沙"體,引起了全國注目,在日本也有一定影響。另外,熊任望、胡旻、潘學聰的行草,歐陽達的隸書,王慕乙的大篆都很有名氣。
繪畫中國畫具有一個突出的特點:詩、書、畫融為一體,畫上常題有詩文,給人以更加豐富的美的享受。現代畫家專攻更細,有的只畫人物中的仕女,有的只畫動物,或只畫貓、驢、馬等一種動物,如全祝明以畫。田辛甫的寫意花鳥從師于白壽章,吸取吳昌碩、齊白石諸家之長,晚年自成一格。韓羽以漫畫和戲劇人物畫著稱,其戲劇人物神態,構思巧妙,造型誇張,筆墨富有情趣,深得國內外藝術家的讚賞。另外,賈書敏、王學明、李彥鵬等畫家均在全國佔有一定地位。除中國畫外,油畫、版畫、水彩畫等西洋繪畫在河北也得到發展。
★★戲劇
中國有300多種地方戲曲,其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是京劇,它是一種把歌唱、舞蹈表演、技巧動作和諧地融為一體的舞臺藝術。中國戲劇"梅花獎"為全國戲劇表演最高獎,河北的張艷玲等京劇演員先後獲獎。
河北的地方戲劇種有26個,以河北梆子為主,另外還有評劇、北方崑曲、高腔、老調、亂彈、平調、西調、哈哈腔等。河北梆子演員裴艷玲兩次獲得"梅花獎"。評劇已發展為全國性大劇種,源於冀東民間歌舞"秧歌","秧歌"是民間農曆新年花會活動中的主要形式之一,由雙人彩扮、對歌對舞、群體伴唱伴舞、鑼鼓擊節、嗩吶或絲竹配樂伴奏,以歌唱民間生活故事、歷史人物、四季風光為主要內容。
★★影視
1978年以來,河北的影視藝術開始進入空前活躍的創作高潮,精品迭出,如影片《遠山姐弟》、《李小娥分家》,電視劇《鍾馗》、《黑臉》等。特別是1999年的影片--《歡舞》是近年來中國電影界少見的優秀歌舞影片。進入90年代以來,河北電影工作者在觀念、創作手法上不斷改變,在電影的製作、發行、放映等各方面進行了改革。獨立製片人制度的初步建立,改變了80年代以國家投資佔主導地位的狀況,使對電影的投資趨於合理化,融資渠道多樣化,投資題材多元化。
90年代電影經濟的一大特點是外國大片的引進,不僅激活了觀眾的興趣,也帶動整個票房效益的回升。
責編:常穎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