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正文

埃及概況

央視國際 (2004年01月16日 17:15)


  外交部網站消息: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最近更新時間:2003年08月14日)

  【國  名】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

  【面  積】 100.145萬平方公里。

  【人  口】 6921.3萬(2003年1月1日)。伊斯蘭教為國教,信徒主要是遜尼派,佔總人口的84%。科普特基督徒和其他信徒約佔16%。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中上層通用英語,法語次之。

  【首  都】 開羅(Cairo),人口728.3萬(2001年),是阿拉伯和非洲國家人口最多的城市。大開羅(含開羅、吉薩和蓋爾尤比三省)人口約1675萬(2001年),夏季平均氣溫最高34.2℃,最低20.8℃;冬季最高19.9℃,最低9.7℃。

  【國家元首】 總統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Mohammed Hosni MUBARAK),1981年10月13日當選。1987年10月12日、1993年10月5日、1999年9月26日三次連任。

  【國 慶 日】 7月23日。

  【簡  況】 跨亞、非兩大洲,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只有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部。西連利比亞,南接蘇丹,東臨紅海並與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瀕地中海。海岸線長約2900公里。全境乾燥少雨。尼羅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區屬地中海型氣候,平均氣溫1月12C,7月26C。其餘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炎熱乾燥,沙漠地區氣溫可達40C。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3200年出現奴隸制的統一國家,當時國王稱法老。公元前670年以後長期為外來民族所統治。公元 640年阿拉伯人入侵,推行“阿拉伯化”。1517年被土耳其人征服,成為奧斯曼帝國的行省。1882年被英軍佔領。英取消奧斯曼帝國對埃及的宗主權,宣佈埃及為英“保護國”。1922年 2月28日,英宣佈埃及為獨立國家,但保留對國防、外交、少數民族等問題的處置權。1952年 7月23日,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推翻法魯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導委員會,掌握國家政權。1953年 6月18日宣佈成立埃及共和國。1958年 2月同敘利亞合併成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1961年敘利亞發生政變,退出“阿聯”。1971年 9月1日改名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政  治】 穆巴拉克總統1981年執政以來,堅持“和平、穩定、發展”戰略,著力穩定國內局勢,發展民族經濟,緩和與反對黨的矛盾,嚴厲打擊伊斯蘭極端勢力。政績顯著,執政地位較穩固。整飭軍警隊伍,開展國際反恐怖合作。2000年,埃及政治和社會形勢總體穩定,社會治安繼續好轉,經濟運行情況基本良好,經濟改革不斷深化。2001年,埃政府出臺一系列措施,刺激經濟發展,但“9•11事件”世界經濟衰退使埃經濟受到巨大衝擊,經濟困難增多。2002年,埃政局繼續保持穩定。9月,民族民主黨(NDP)召開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NDP執政地位進一步加強;政府加大改革和反腐敗力度;採取一系列措施化解“9•11事件”對經濟的不利影響,促進經濟增長。

  【憲  法】 永久憲法于1971年9月11日經公民投票通過。憲法規定埃及是“以勞動人民力量聯盟為基礎的民主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總統是國家元首、武裝部隊最高統帥,由人民議會提名,公民投票選出,任期6年。1980年5月22日經公民投票修改憲法,規定政治制度“建立在多黨制基礎上”,“總統可多次連選連任”,並增加了“建立協商會議”的條文。

  【人民議會】 人民議會是最高立法機關。議員由普選産生,任期5年。議會的主要職能是:提名總統候選人;主持制定和修改憲法;決定國家總政策;批准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及國家預算、決算,並對政府工作進行監督。本屆議會于2000年12月通過全民選舉産生,有議員454人,一半議員是工人和農民,其中10人由總統任命。454個議席中,執政的民族民主黨成員388名,其餘為獨立人士和反對黨成員。議長艾哈邁德•法塔希•蘇魯爾博士(Ahmed Fathi SOROUR),1990年12月13日當選,1995年12月13日和2000年12月13日兩次連任。本屆議會下設憲法和立法,計劃和預算,經濟事務,外交關係,阿拉伯事務,國防、國家安全和國家動員,建議和申訴,勞動力,工業和能源,農業和灌溉,教育和科研,宗教和社會事務,文化、新聞和旅遊,衛生和環境事務,交通和運輸,住房、公共工程和建設,地方管理和民間組織以及青年等18個委員會。

  【協商會議】 協商會議是薩達特總統于1979年提出建立並寫入憲法的。1980年11月1日,協商會議正式成立。委員共210名,其中三分之二由各階層、機構和派別選舉産生,其中一半應是工人和農民;三分之一由總統任命。

  改選一半委員,可連選連任,亦可再次任命。協商會議設主席、副主席。本屆協商會議共有264名議員,其中民族民主黨成員佔絕大多數,264名議員中的176名由選舉産生,其餘88名由總統任命。主席穆斯塔法•卡邁勒•希勒米(Moustafa Kamal HELMI)1989年當選,1992年6月、1995年6月、1998年6月和2001年6月四次連任。本屆協商會議下設憲法和立法,教育、科研和青年,財政和經濟,阿拉伯、外交和國家安全事務,工業生産和能源,人力資源管理和地方管理,文化、旅遊和新聞,衛生、人口和環境,農業生産、灌溉和農墾等9個委員會。每一委員會約有40名委員。除正、副主席外,每個委員都參加一個委員會的工作。

  【政  府】 本屆政府于1999年10月10日由穆巴拉克總統任命組成,並於2001年11月21日和2002年3月11日進行部分改組,主要成員是:總理阿提夫•穆罕默德•穆罕默德•奧貝德(Atef Mohammed Mohammed Ebeid),副總理兼農業和農墾部長尤素福•阿明•瓦利(Youssef Amin Wali),國防和軍工生産部長穆罕默德•侯賽因•坦塔維元帥(Mohammed Hussein Tantawi),新聞部長穆罕默德•薩福瓦特•謝裏夫(Mohammed Safwat El Sherif),外交部長艾哈邁德•馬希爾•賽義德(Ahmed Maher El Sayed),外交國務部長法依扎•穆罕默德•阿布•納佳(女)(Fayza Mohammed Abu Naga),司法部長法魯克•馬哈茂德•賽福•納賽爾(Farouk Seif El Nasr),文化部長法魯克•阿卜杜勒•阿齊茲•胡斯尼(Farouk Hosni),教育部長侯賽因•卡米勒•巴哈丁(Hussein Kamel Bahaa Eddine),對外貿易部長尤素夫•布特羅斯•加利(Youssef Boutros Ghali),石油部長阿明•薩米哈•賽米爾•法赫米(Amin Sameh Fahmi),工業和技術發展部長阿裏•法赫米•薩迪伊(Ali El Saeidi),財政部長穆罕默德•邁德哈特•阿卜杜勒•阿提•哈薩尼(Mohammad Hassanein)。 

  【行政區劃】 全國劃分為26個省:開羅省、吉薩省、蓋爾尤比省、曼努菲亞省、杜米亞特省、達卡利亞省、卡夫拉•謝赫省、貝尼•蘇夫省、法尤姆省、米尼亞省、索哈傑省、西納省、阿斯旺省、紅海省、西部省、阿斯尤特省、新河谷省、亞歷山大省、布哈拉省、北西奈省、南西奈省、塞得港省、伊斯梅利亞省、蘇伊士省、東部省、馬特魯省。

  【司法機構】 法院包括最高法院、上訴法院、中央法院和初級法院以及行政法院,開羅還設有最高憲法法院。檢察機構包括總檢察院和地方檢察分院。最高法院院長特希•阿卜杜-卡迪爾•哈裏發大法官,總檢察長馬希爾•阿卜杜•瓦希德。

  【政  黨】 1952年革命後,曾禁止政黨活動。阿拉伯社會主義聯盟于1962年10月成立,為埃及唯一合法政黨,納賽爾總統任主席。1976年開始實行多黨制。目前共有17個合法政黨,其中主要合法政黨有11個:

  (1)民族民主黨(National Democratic Party):執政黨,1978年7月成立,同年10月阿拉伯社會主義聯盟併入。黨員約204萬(2002年)。2002年9月15-17日,民族民主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納賽爾城開羅體育場舉行,穆巴拉克總統連任該黨主席,新聞部長穆罕默德•薩福瓦特•謝裏夫當選為總書記。

  (2)新華夫脫黨(New Wafd Party):主要反對黨,1978年2月成立,黨員約50萬人。該黨在政治上要求制定新憲法,經濟上主張市場經濟,外交上贊同阿拉伯團結。主席努爾曼•朱馬(2000年9月當選)。

  (3)社會主義工黨(Socialist Labour Party):反對黨,1978年12月成立,黨員約40萬。該黨在政治上強調實行民主,經濟上主張自力更生。主席易卜拉欣•舒克裏(Ibrahim SHUKRI)。

  (4)自由者黨(Liberal Party):右派黨,1976年11月成立。其前身是1976年從阿拉伯社會主義聯盟分離出來的自由社會主義者論壇。黨員約50萬人。該黨在政治上要求取消緊急狀態法,取消對新聞和成立政黨自由的限制,經濟上主張全面經濟改革,國營企業私有化,對外主張阿拉伯統一。

  (5)阿拉伯民主納賽爾主義黨(Arab Democratic Nasserist Party):左派黨,1992年4月成立。黨員約20萬。該黨的政治綱領是主張阿拉伯團結、民主和納賽爾主義。2002年7月,該黨第三次大會在開羅召開,迪亞•丁•達烏德(Diaed Din DAWOUD)蟬聯主席。

  (6)民族進步統一集團黨(National Progressive Unionist Party):左派黨,前身是1975年阿拉伯社會主義聯盟內的左翼勢力-民族進步論壇,1976年11月改為現名。黨員約5萬人。該黨在政治上主張促進民主,經濟上主張走獨立發展經濟的道路。主席哈立德•毛希丁(Khaled MOHIEDIN)。  

  (7)烏瑪黨(Uma Party):反對黨,1983年7月成立。其前身是1907年成立的烏瑪黨。主席艾哈巴德•薩巴希(Ahbad SABASHI)。

  (8)青年埃及黨(Young Egypt Party):反對黨,1990年4月成立。黨員約1200人。政治上主張修改憲法和有關自由、人權的法律,經濟上主張改革開放,發展國營企業。主席賈馬勒•拉比爾。

  (9)民主聯合黨(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反對黨,1990年4月成立。主張實現埃及、蘇丹統一,並以此作為實現阿拉伯統一的第一步。主席穆罕默德•阿卜杜勒•穆納姆•塔拉克(Muhammad Abd al-Moneim Turk)。

  (10)綠黨(Green Party):1990年4月成立。黨員約700人。主張保護環境,改良土壤,綠化祖國,變河灘為綠洲。主張與各黨派友好相處,共建國家。名譽主席哈桑•拉吉布(Hassan RAGEB)(埃首任駐華大使),主席阿卜杜勒•梅內姆•阿薩爾。

  (11)互相支持黨(Al-Takaful Party):1995年1月成立。該黨宗旨是在社會、政治和經濟上互相支持,這種支持不僅限于埃及,而是整個阿拉伯世界,最終達到全人類。創建人烏薩瑪•沙勒圖特(Osama SHALTOUT)。

  此外,還有社會主義阿拉伯埃及黨、民主人民黨、民主一代黨、民族和解黨、社會公正黨、青年埃及2000黨,以及目前仍處於非法狀態的埃及共産黨和穆斯林兄弟會等。

  【重要人物】 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總統、民族民主黨主席。1928年5月4日生於曼努菲亞省一農民家庭。1949、1950年先後畢業于埃及軍事學院和空軍學院,1959、1961和1967年三次赴前蘇聯學習。歷任空軍學院教官和院長、轟炸機旅旅長、空軍基地司令、空軍參謀長等職。1972年任國防部副部長兼空軍司令,1975年任副總統。1978年任民族民主黨副主席,1980年5月任該黨總書記。1981年10月當選總統,1982年 1月當選民族民主黨主席。1987年10月12日、1993年10月5日和1999年9月26日三次蟬聯總統。懂英文和俄文。酷愛體育,特別是壁球。曾8次訪華,最近一次是2002年1月。

  阿提夫•穆罕默德•穆罕默德•奧貝德:總理。1932年4月14日生於埃及西部省,1952年獲開羅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學士學位,1956年在該院獲碩士學位,1962年獲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學位。1955年至1963年、1967年至1984年任工業部顧問,1965年任電力部顧問,1966年任住房和公共設施部顧問,1967年任高教部顧問,1968年任新聞部顧問。1973年至1984年任開羅大學商學院教授、工商管理系主任。1984年入閣任行政發展國務部長,1985 年任內閣事務部長兼管環境署,1993年任國營企業部長兼行政發展、環境事務國務部長,1997年任國營企業部長,1999年10月10日被穆巴拉克總統任命為總理。曾于1999年4月以國營企業部長身份隨穆巴拉克總統訪華。

  【經  濟】 屬開放型市場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56%,但70%糧食靠進口。工業以紡織、食品加工等輕工業為主。近年來,石油、化肥、水泥、機械、電力等重工業有較大發展。隨著經濟改革和私有化進程的深入,國民經濟中的私有經濟快速增長,産值已佔總值的75%左右。2002年,受“9•11事件”衝擊的埃經濟恢復好于預期:通貨膨脹率、政府預算赤字均與上年持平,旅遊、僑匯、蘇伊士運河和石油四大外匯收入的降幅均低於預期,貿易逆差減少。但埃經濟仍面臨不少困難。

  國內生産總值(2001年度):985億美元

  人均國民收入(2001年度):1530美元

  經濟增長率(2001年):2.9%

  貨幣名稱:埃及鎊

  匯率(2003年4月): 1美元=5.8埃鎊

  通貨膨脹率(2002年): 2.3%

  失業率(2002年):9.9%

  外匯儲備(2002年12月):143.5億美元

  外債(2002年12月):288.4億美元

  【資  源】 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磷酸鹽、鐵等。已探明的儲量為:石油37億桶(2002年),天然氣58.5萬億立方英尺(2002年),磷酸鹽約70億噸,鐵礦6000萬噸。阿斯旺水壩是世界七大水壩之一,全年可發電100億度。此外還有錳、煤、金、鋅、鉻、銀、鉬、銅和滑石等。2001年埃石油産量為3200萬噸,為非洲第四大産油國,石油出口收入為28億美元;天然氣及其加工産品2340萬噸。

  【工  業】 埃及是非洲工業較發達國家之一,但工業基礎較為薄弱,紡織和食品加工為傳統工業,佔工業總産值的一半以上。近十幾年來,成衣及皮製品、建材、水泥、肥料、制藥、陶瓷和傢具等發展較快,化肥可自給。2001年工業産值年增長率為8.5%,佔國內生産總值18.4%。埃工業企業過去一直以國營為主體,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埃開始積極推行私有化改革,目前私營企業數量已佔埃工業企業總數的80%,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農  業】 埃及是農業國,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56%,農業産值約佔國民生産總值的18%。2001年全國可耕地面積為850萬費丹(1費丹合6.3市畝),約佔國土總面積的3.57%。埃政府重視擴大耕地面積,鼓勵青年務農。主要農作物有棉花、小麥、水稻、玉米 、甘蔗、水果、蔬菜等。近年來,小麥自給率61%,玉米56.6%,肉類100%,食油61.9%,食糖80%。經過近幾年的改革,農業生産實現了穩定增長,是經濟開放首當其沖和見效最快的部門。但隨著人口增長,埃仍需進口糧食,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進口國之一。農産品主要出口棉花、土豆和大米。

  【旅 遊 業】 埃及歷史悠久,名勝古跡很多,具有發展旅遊業的良好條件。政府非常重視發展旅遊業。旅遊業收入佔埃外匯收入的25%。2002年旅遊收入38億美元,訪埃遊客近520萬人。全國有五星級飯店32家。主要旅遊景點有金字塔、獅身人面像、盧克索神廟、阿斯旺水壩等。

  【交通運輸】 交通運輸十分便利,近幾年海、陸、空運輸能力增長較快。

  鐵路:由28條線路組成,總長10000公里。開羅地鐵總長61公里。

  公路:總長48000公里。

  水運:有7條國際海運航線;內河航線總長約3500公里。現有亞歷山大、塞得港、杜米亞特、蘇伊士等港口7個,年吞吐總量為5200萬噸。蘇伊士運河是溝通亞、非、歐的主要國際航道,每天通過船隻50艘左右。商業船隊共有125艘輪船,總噸位達200萬噸。2002年蘇伊士運河過境稅收入為19.63億美元,通過船隻約1.4萬艘。

  空運:有民航飛機58架。2002年全國共有機場21個,其中國際機場11個,開羅機場是重要國際航空站。

  【電信信息】 近年來,埃大力發展電信和信息産業。2001年,埃電信業實現了17%的增長速度,在國內生産總值中所佔比重由1997年的1.5%上升到3%,電信業的總投資額達到15億埃鎊(約合3.25億美元)。目前,全國共有810萬條電話線路,其中國際電話線路9500條,安裝電話的家庭達630萬戶,手機用戶450萬(2002年),因特網用戶170萬(2002年)並實現了免費上網。

  【財政金融】 財政來源除稅收外,主要靠石油、蘇伊士運河、僑匯和旅遊四項收入。

  主要外匯收入情況如下(單位:億美元)

  1998     1999     2000     2001

  僑   匯     29.74     30.65     31.62     30

  旅   遊    37.83     41.68     45.94     43

  蘇伊士運河    17.64     18.24     19.47     19.11

  石   油    21.65     23.06     24.13     28

  【對外貿易】 埃及的進出口貿易以進口為主,對國際市場有一定依賴。由於出口商品少,外貿連年逆差,但由於有經常性的外匯收入,整體國際收支保持平衡。埃同 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關係,主要貿易夥伴是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英國、日本等。為促進外貿的發展,埃採取了進一步貿易自由化、減少關稅、降低經營成本,增強外貿管理的透明度,採取激勵措施,改善港口服務、海關手續、質量控制和産品標準等一系列措施。埃還大幅度下調進口關稅,降低國內企業的生産成本,支持民族工業的發展。2002年埃外貿進出口總額218.5億美元,其中出口額71.3億美元,進口額147.2億美元。埃主要進口商品是:機械設備、穀物、電器設備、礦物燃料、塑料及其製品、鋼鐵及其製品、木及木製品、車輛、動物飼料等。主要出口産品是:礦物燃料(原油及其製品)、棉花、陶瓷、紡織服裝、鋁及其製品、鋼鐵、穀物和蔬菜。

  【外國援助】 美國是埃及的主要援助國,目前每年向埃及提供經、軍援約21億美元。向埃及提供援助的國家和組織還有:德國、法國、日本、英國、意大利等國家及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阿布扎比發展基金。2002年2月5-6日,世界銀行和埃及政府在埃及的沙姆沙伊赫舉行對埃援助國會議,來自35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代表與埃及政府達成協定,承諾在未來3年間向埃及提供103億美元的經濟援助。

  【外國資本】 1974年6月,埃政府頒布第一個投資法,1989年頒布新投資法。1997年,埃政府為進一步吸引外資,頒布了“投資鼓勵與保障法”及實施條例,1998年、2000年又對其實施條例進行了修改和補充。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來自海灣國家的投資減少,外國對埃投資呈下降趨勢。自90年代中期以來,主要由於發達國家投資的推動,埃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速度加快,外國證券投資從無到有。埃政府還鼓勵國際石油公司投資埃石油勘探領域。

  【人民生活】 埃及社會兩極分化嚴重,20%的人控制著80%的社會財富,大部分人生活水平不高,近一半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為改善人民生活,埃政府長期對大米、麵包、麵粉、食油、糖和能源等基本生活物資實行物價補貼,還努力創造就業機會,增加人民收入。

  【文化教育】 埃及的教育事業在阿拉伯和非洲國家中比價發達。目前,埃共有19所大學,著名的有開羅大學、亞歷山大大學、艾因•夏姆斯大學、愛資哈爾大學等,教師3萬名,大學生160萬名,基礎教育(含學齡前、小學、初中、高中和中等技術教育)學校2.3萬餘所,學生1100余萬名。

  【新聞出版】 現有日報17家,各種期刊70多種。主要阿拉伯文報刊及其發行量為:《消息報》,60萬份;《金字塔報》,30-50萬份;《共和國報》,30-44萬份;《晚報》,4萬份。《金字塔經濟學家》,週刊,50萬份;《最後一點鐘》,週刊,10萬份;《圖畫》,週刊,8萬份;《魯茲•尤素福》,週刊,10萬份。主要英文報刊及其發行量:《埃及公報》,1萬份。主要法文報刊及其發行量為:《埃及前進報》,1.5萬份;《埃及日報》,3萬份。

  中東通訊社:埃國家通訊社,1956年2月創立。宣傳政府政策,用阿拉伯、英、法三種文字發稿。

  廣播電臺:全國現有202家廣播電臺。國家廣播電臺,1928年創建。目前每天用80個頻率、38種語言向國內、外廣播。中東廣播電臺:建於1964年,主要為商業服務。亞歷山大廣播電臺:建於1960年,用阿拉伯語播音。2000年,埃開始通過“非洲之星”廣播衛星和尼羅河衛星等發射廣播節目,能覆蓋全世界。

  電視:在埃傳媒中佔據突出地位。埃電視臺建於1960年。目前埃電視頻道分中央、地方、衛星、專題等四類逾30個頻道,節目已覆蓋到亞、非、歐、北美等地區。2001年6月,私營衛星電視頻道獲准開播。

  【軍  事】 總統兼任武裝部隊最高統帥。最高決策機構為國防委員會,主席由總統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是國防部長穆罕默德•侯賽因•坦塔維元帥。最高統帥和總司令通過總參謀部指揮全軍。實行義務兵和志願兵相結合的兵役制度,義務兵服役期三年。

  武裝部隊總兵力45萬,預備役部隊25.4萬,其中陸軍32萬,海軍 2萬,空軍 3萬,防空軍 8萬。另有國民警衛隊 6萬人,邊防軍 1.2萬人、公安部隊 6萬人、海岸警衛隊7000人。

  【對外關係】 埃及在阿拉伯、非洲和國際事務中均發揮著重要作用。開羅現為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所在地,埃前外長穆薩為現任阿盟秘書長。

  埃奉行獨立自主、不結盟政策,主張在相互尊重和不干涉內政的基礎上建立國際政治和經濟新秩序,加強南南對話。

  2001年,埃及繼續奉行積極進取、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鞏固地區大國地位,積極致力於推動陷於停頓的中東和平進程,加強同世界大國的關係,充當發展中國家的代言人並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雙邊關係,積極參與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區域性組織和活動。

  2002年,埃及繼續奉行積極進取、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積極調解以巴衝突,與其它阿國和國際社會共同致力於和平解決伊拉克問題,鞏固地區大國地位,加強同世界大國的關係,充當發展中國家的代言人並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雙邊關係,積極參與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區域性組織和活動。

  目前,埃及已與165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

  【對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的態度】國際新秩序:主張在和平共處、互利合作原則和國際法的基礎上建立國際新秩序,希望未來的世界成為多極世界,同時國際社會所有成員應共同參與聯合國事務,反對少數國家壟斷。各國應在尊重國家主權、無外來干涉的情況下發展民主、尊重人權。發展中國家有必要加強團結合作,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中東和談:主張在安理會242、338號決議和“土地換和平原則”基礎之上通過談判解決阿以爭端,在中東地區實現全面、公正、持久的和平。強調以色列必須切實履行已達成的有關協議,歸還所有被佔阿拉伯領土,恢復巴勒斯坦人民包括建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得巴勒斯坦國的合法民族權力。譴責以政府對巴人採取的軍事打擊、政治孤立和經濟封鎖政策;強調以阿拉法特為首的巴解是巴人民的合法代表。支持敘利亞和黎巴嫩從中斷處恢復談判的立場,要求以歸還戈蘭高地,從謝巴農場全面撤軍。

  恐怖主義:認為“9•11事件”是令人髮指的恐怖事件。恐怖主義是一種國際現象,反對將恐怖主義與伊斯蘭教挂鉤,反對將阿拉伯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民族解放運動與恐怖活動混為一談。主張堅決打擊任何形式、任何組織策劃的恐怖活動。呼籲加強國際反恐合作,倡議聯合國在反恐問題上發揮主要作用並主持召開國際反恐大會。認為包括巴勒斯坦問題在內的中東問題久拖不決以及由饑餓、壓迫引發的絕望情緒是産生恐怖主義的根源所在。

  伊拉克問題:反對伊拉克吞併科威特,認為伊必須執行安理會有關決議,確保其鄰國安全,同時強調伊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受侵犯。主張是否改變伊政府是伊內部事務,反對外來勢力插手伊內政。在伊拉克危機中,埃反對美對伊進行軍事打擊,認為美對伊開戰將殃及伊無辜平民,對中東地區局勢産生負面影響。

  蘇丹問題:主張通過對話實現蘇民族和解,反對使用武力推翻蘇現政權。積極謀求在蘇民族和解進程中發揮主要調解作用。對聯合國解除對蘇制裁表示歡迎,積極推動美與蘇丹緩和關係。

  【同我國的關係】 埃及是第一個承認我國並同我建交的阿拉伯、非洲國家。1956年 5月30日建交後,兩國友好合作關係不斷發展。來華訪問的埃方主要領導人有:阿裏薩布裏部長執行會議主席(總理) (1963年 ),沙菲副總統(1973年),穆巴拉克總統 (1976年、1980年、1983年、1990年 、1992年、1994年、1999年、2002年1月,前兩次為副總統),馬哈古卜議長(1985年),蘇魯爾議長(1991年、1994年、1995年、1996年),協商會議主席希勒米(1992年)。先後訪埃的我國主要領導人有:周恩來總理 (1963年、1965年 4月和6月),李先念主席 (1986年),李鵬總理(1986年、1991年 ,前次為副總理),楊尚昆主席 (1989年),李瑞環主席(1991年順訪、1999年5月,前次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朱鎔基副總理(1994年10月),喬石委員長(1995年11月),江澤民主席(1996年5月、2000年4月)、錢其琛副總理兼外長(1997年12月)、唐家璇外長(1999年1月、2001年12月)、吳邦國副總理(2000年11月)等。

  1999年,兩國建立面向21世紀的戰略合作關係,將兩國關係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2000年,兩國在各個領域的友好合作關係繼續發展。4月17日,應埃及總統胡斯尼穆巴拉克的邀請,國家主席江澤民與穆巴拉克總統在亞歷山大舉行會晤。兩國領導人就雙邊關係和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地交換了意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蔡方柏(4月)、教育部長陳至立(4月)、國務委員王忠禹(5月)、外交部副部長吉佩定(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賈慶林(6月)、對外經濟和貿易部部長石廣生(6月)、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11月)、對外經濟和貿易部部長助理馬秀紅(12月)等訪問埃及。8月31日,李鵬委員長在聯合國千年議長大會期間,會見了埃及人民議會議長蘇魯爾。9月11日,唐家璇外長在出席第55屆聯大期間,會見了埃及外長穆薩。此外,埃及教育部長巴哈丁(5月)、外交部負責亞洲事務的部長助理阿塔裏菲(9月)、外交部負責非洲事務的部長助理易卜拉欣阿裏哈桑(10月)、衛生部長薩拉姆(11月)等也先後訪華。2000年中國與埃及進出口貿易總額為9.074億美元,其中中方出口8.0534億美元,進口1.0206億美元。

  2001年,兩國在各個領域的友好合作關係繼續發展。9月26日,國家主席江澤民與埃及總統穆巴拉克通電話,雙方就反對國際恐怖主義和中東問題交換了看法。外交部副部長楊文昌(4月)、國防科工委主任劉積斌(7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長張左己(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丁關根(9月)、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陳昊蘇(9月)等訪問埃及。埃及行政監察總署副署長穆斯塔法薩德拉哈(5月)、人民議會憲法和立法事務委員會主任穆罕默德穆薩(7月)、經濟和外貿部第一國務秘書賽義德賈西姆(9月)、埃中友協副會長艾哈邁德瓦利(11月)等先後訪華。2001年中國與埃及進出口貿易總額為9.5321億美元,其中中方出口8.7285億美元,進口0.8032億美元。

  2002年,中埃兩國在各個領域的友好合作關係繼續發展。

  政治關係與重要往來:1月,埃及總統穆巴拉克訪華,兩國簽署了“中埃經濟技術合作協定”、“中國向埃及提供優惠貸款的框架協議”、“中埃和平利用原子能合作協議”、“中埃關於石油領域開展合作的框架協議”及“關於中國公民組團赴埃及旅遊實施方案的諒解備忘錄”等5個協議。4月,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訪埃,雙方簽署了“中埃經濟技術合作協定”、“中國援建埃及中文學校項目考察換文”和“中埃動物檢疫及動物衛生的合作協定”。9月,唐家璇外長在出席第57屆聯合國大會期間與埃及外長馬希爾舉行會晤。4月,教育部長陳至立率中國教育代表團訪埃,並出席了“第六屆中埃高層教育研討會”。陳部長還代表中國教育部向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學中文系贈送了語言實驗室設備和圖書。10月,文化部部長孫家正率中國政府文化代表團訪埃,並出席了在埃舉辦的“中國文化周”開幕式及中國駐埃及文化中心落成暨投入使用儀式。11月,中國中東問題特使王世傑訪埃。

  經貿合作:1月,中埃聯合商務理事會在北京成立。9月,埃及投資局第一國務秘書薩伊德訪華,並出席第六屆中國投資貿易洽談會開幕式以及“阿拉伯國家投資環境宣講會”。

  文化交流與科技合作及其他往來:1月,外交學會會長梅兆榮率團訪埃,外交學會還與埃外交事務委員會簽訂了“交流合作備忘錄”。5月,分別由中國旅行社總社和北京北辰國際旅遊公司組織的首批中國公民自費旅遊團抵達開羅觀光遊覽。7月,監察部副部長陳昌智率團訪埃,並與埃方簽署了《中國監察部和埃及行政監察署合作協議》。7月,建設部副部長鄭一軍訪埃,並與埃方簽署了《中國建設部和埃及住房、公共設施和住宅區部合作諒解備忘錄》。10月,信息産業部部長吳基傳訪埃並與埃方簽署了《中埃合作諒解備忘錄》。

  軍事關係: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吳銓敘上將率友好參觀團訪埃。6月,中國北海艦隊司令員丁一平少將率由“青島”號導彈驅逐艦和“太倉”號綜合補給艦組成的中國海軍艦艇編隊訪問埃及亞歷山大港。

  中國駐埃及大使:吳思科。館址:14 BAHGAT ALY ST. ZAMALEK CAIRO EGYPT;

  電話:(00202)7361219;傳真:7359459。

  商務處地址:22 BAHGAT ALY STREET,ZAMALEK CAIRO 11211 EGYPT;

  電話:7354613;傳真:7358729。

  網址:http://www.chinaembassy.org.eg。

  電子郵箱:chinaemb@soficom.com.eg

  埃及駐華大使:阿裏•侯塞姆丁•馬哈茂德•希夫尼(Aly Houssam El-Din Mahmoud El-Hefny)

  館址:北京日壇東路2號(No.2,RI TAN DONG LU,BEIJING,100600 CHINA)。

  電話:(008610)65321825/65322541,傳:65325365。

  商務處電話:65321920,傳真:65324771。 

  【同美國的關係】 納賽爾時期,埃美關係比較緊張。1967年“六五”戰爭後,埃宣佈同美斷交。1973年10月戰爭以後,埃美關係明顯改善和發展。1974年兩國復交。穆巴拉克總統執政後曾多次訪美,兩國關係密切。美國自1979年起每年向埃提供21億美元的援助。1998年,美埃簽署協議,商定美在未來10年內每年減少5%對埃經援,至2008年減至4.07億美元。2000年,埃及重點深化和加強對美關係,兩國在政治、軍事、安全和外交方面的關係日趨密切。3月,埃及外長穆薩赴美為穆巴拉克總統訪美做先期準備工作。同月,穆巴拉克總統訪美,與克林頓總統舉行會談,雙方就中東和談問題交換了意見並協調立場。8月,美國總統克林頓訪埃。11月,克林頓總統參加了在埃及海濱城市沙姆沙伊赫舉行的旨在平息以巴衝突的多邊首腦會議。6月和10月,美國務卿奧爾布賴特訪埃。2001年,兩國在政治、經濟、軍事、安全和外交方面的關係日趨密切。3月,埃外長穆薩和外貿部長加利相繼訪美。4月,穆巴拉克總統訪美。6月、9月和11月,埃及新任外長馬希爾訪美。2月、6月、10月,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謝爾頓、國防部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相繼訪埃。2002年,兩國在政治、經濟、軍事、安全和外交方面繼續保持密切往來。3月、6月,穆巴拉克總統兩度訪美。7月,馬希爾外長訪美。9月,埃及武裝部隊總司令兼國防部長坦塔維元帥、外貿部長加利和財政部長哈薩尼訪美。1月,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邁爾斯訪埃。3月,美國副總統切尼訪埃。4月,美國國務卿鮑威爾訪埃。

  【同獨聯體國家的關係】 埃及早在1943年前就同前蘇聯建立了公使級外交關係,1954年升為大使級關係。納賽爾時期,埃蘇關係密切。薩達特時期,埃蘇關係逐漸惡化。穆巴拉克總統執政後,兩國關係逐漸得到改善,1983年雙方簽署了貿易、文化、漁業合作協定。1984年7月恢復大使級關係。1991年蘇聯解體後,埃承認各國獨立,並與大多數獨聯體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2000年8月,俄副外長訪問埃及。11月,俄外長訪埃。2001年4月,穆巴拉克總統訪俄,雙方簽署“埃俄友好關係與合作原則宣言”等文件。2月,俄外長伊萬諾夫訪埃。2002年5月,埃外長馬希爾訪俄。12月,俄羅斯副總理兼農業部長阿歷克斯和烏克蘭外長訪埃。

  【同歐盟國家的關係】 納賽爾時期,埃同主要西歐國家關係冷淡。薩達特上臺後開始注意改善同西方國家關係。1973年“十月戰爭”後,埃同西歐關係有較大發展。歐盟國家是埃的主要貿易夥伴,德國、法國是對埃第二、第三大投資國,埃在歐盟中享有最惠國待遇。穆巴拉克總統執政以來,頻繁出訪歐盟國家,雙方保持密切往來。2000年5月、9月穆巴拉克總統分別訪問西班牙和法國。1月,埃及外長穆薩赴瑞士參加世界經濟論壇年會。3月,埃及外長穆薩赴意大利參加歐洲對話論壇;5月,埃及外長穆薩赴葡萄牙出席巴塞羅那宣言國外長會議;11月,埃及外長穆薩赴法國出席第四次歐洲-地中海部長會議。1月和9月挪威總理和外交大臣分別訪問埃及;1月,英國外交大臣訪問埃及;1月和12月,法國外長訪問埃及;2月,羅馬教皇保羅二世訪問埃及;意大利總統和加拿大總理分別於2月和4月訪問埃及;德國總統和總理分別於2月和10月訪問埃及。2001年2月、7月、9月,穆巴拉克總統訪問意大利,3月、9月訪問法國,4月、7月、9月訪問德國,11月訪問西班牙並出席“歐洲-地中海國家合作論壇”第三屆年會。1月,埃外長穆薩赴瑞士參加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並出訪法國、西班牙、挪威和瑞典。6月,新任外長馬希爾和歐盟15國外長在盧森堡簽署埃歐聯絡國協議,7月訪問法國和意大利。2月、4月,西班牙首相阿斯納爾、外交大臣相繼訪埃。3月,瑞典外長訪埃。10月意大利外長訪埃。4月、9月至11月,比利時外交大臣訪埃,11月比利時首相訪埃。5月,荷蘭外交大臣訪埃。6月、8月,德國外長訪埃。9月、10月,英國外交大臣、首相布萊爾訪埃,11月英國國防大臣訪埃。9月,奧地利外長訪埃,10月,奧地利總統、總理訪埃。9月,愛爾蘭外長訪埃。11月,法國總統希拉克訪埃。2002年2月、7月,穆巴拉克總統兩次訪問法國並出席2月在法國舉行的“非洲發展新夥伴關係”首腦會議,6月短暫訪問英國,7月訪問西班牙。10月,埃及總理奧貝德訪問比利時。9月,愛爾蘭總統訪埃。10月,法國總統希拉克、意大利總統錢皮訪埃。11月,比利時副首相兼外交大臣米歇爾訪埃。

  【同蘇丹的關係】 蘇丹是埃在非洲的最大鄰國,歷史聯絡密切。埃以和約簽訂後,蘇丹是三個未同埃斷交的阿拉伯國家之一 。1985年4月埃接受蘇前總統尼邁裏政治避難,兩國關係一度冷淡。1987年2月,蘇總理邁赫迪訪埃,雙方簽署了埃蘇《兄弟憲章》,以取代1982年簽訂的《一體化憲章》。1989年6月4日,邁赫迪政府宣佈廢除同埃的聯防協定,埃蘇關係惡化。同年6月蘇建立以巴希爾為首的新政權後,埃率先予以承認。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後,兩國關係再度趨冷。1995年6月,穆巴拉克總統在埃塞俄比亞參加非統首腦會議途中遇剌脫險後,指責蘇丹為幕後策劃者。近年來,埃蘇關係逐漸緩和。2000年蘇丹國防部長和外長分別於1月和7月訪問埃及。9月,埃及和蘇丹兩國混委會會議在開羅召開,這是埃蘇兩國混委會10年來召開的首次會議,表明兩國關係已實現正常化。兩國還簽署了在農業、工業、畜牧業、旅遊、文化和體育交流等領域加強合作的8項協議和諒解備忘錄。2001年雙邊關係進一步改善。5月,蘇丹總統巴希爾訪埃,與穆巴拉克總統舉行會談,雙方決定恢復兩國最高混委會。7月,埃及總理奧貝德和蘇丹第一副總統塔哈在喀土穆主持召開第一屆埃蘇最高混委會會議,雙方簽署了農業、石油、電力和能源、高教和科研等20個合作協議,表示願加強兩國在經貿等各領域的合作,促進兩國關係的全面發展。1月、6月,埃及外長穆薩、新任外長馬希爾訪問蘇丹。6月、8月、9月,蘇丹外長訪埃。2002年5月,蘇丹總統巴希爾訪埃。7月,蘇丹第一副總統塔哈訪埃,與埃總理奧貝德主持召開第二屆埃蘇最高混委會會議。

  【同沙特阿拉伯的關係】 埃同沙特一直在經濟、人員交往和宗教事務方面有密切的合作關係。1979年埃以和約簽訂後,沙同埃斷交。1987年11月,沙、埃恢復外交關係,沙恢復了對埃的經援。海灣危機爆發後,埃應沙特要求派兵駐沙,沙決定免除埃所欠債務,並向埃提供新的無償經援15億美元。2000年7月,穆巴拉克總統訪問沙特。3月和6月,沙特王儲、第一副首相兼國民衛隊司令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齊茲親王兩次訪埃。2001年1月、5月、11月,穆巴拉克總統訪沙。4月,奧貝德總理訪沙。7月,沙特王儲、第一副首相兼國民衛隊司令阿卜杜拉親王訪埃。2002年9月,穆巴拉克總統訪沙。5月,沙特王儲、第一副首相兼國民衛隊司令阿卜杜拉親王訪埃。

  【同敘利亞的關係】 埃敘曾于1958年2月組成“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簡稱阿聯),1961年敘政變後退出阿聯。1973年10月埃敘一起向以色列發動進攻。薩達特訪以後,敘強烈反對戴維營協議和埃以和約,1978年9月兩國斷交。穆巴拉克總統執政後,主動改善同敘關係。1989年12月27日,埃、敘兩國正式復交。2000年1月,穆巴拉克總統訪敘。6月,穆巴拉克總統、穆薩外長赴敘參加敘總統阿薩德的葬禮。7月,敘總統巴沙爾上臺後,雙方往來進一步密切。10月,敘總統巴沙爾訪埃。2001年1月、3月、9月、12月,穆巴拉克總統訪敘。5月、9月,敘總統巴沙爾訪埃。2002年6月、11月,穆巴拉克總統訪敘。3月、5月、9月,敘總統巴沙爾訪埃。2月,敘總理米魯訪埃。

  【同利比亞的關係】 利比亞1969年“九•一”革命後的最初幾年埃利關係較為密切。薩達特執政以後,雙邊關係冷淡,1977年兩國發生邊界武裝衝突,薩達特訪以後,雙邊關係迅速惡化並導致兩國于1979年斷交。穆巴拉克上臺後,重視並努力改善對利關係,取得了積極效果。1989年10月兩國元首互訪,結束了兩國長期交惡史。1991年雙方正式達成協定,決定取消邊卡和海關,兩國人員憑身份證自由往來。對洛克比空難事件,埃、利雙方始終保持密切磋商。埃為緩解危機、解除對利實行制裁多方斡旋,得到了利的讚許。2000年3月和10月,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兩次訪埃。7月,穆巴拉克總統訪問利比亞。同月,埃及和利比亞兩國恢復了中斷8年的空中航線。9月,埃及、伊拉克和利比亞三國達成了減稅協議,以增進彼此間的貿易關係。2001年4月、11月,穆巴拉克總統訪利。5月,埃及總理奧貝德赴的黎波裏出席埃兩國第七次最高混委會會議。2001年6月,埃、利在1999年有關解決蘇丹問題的聯合倡議基礎上提出了9點新建議,得到蘇各反對黨和蘇政府的歡迎與接受。自美英法三國就洛克比空難向利提出指控後,埃為緩解危機和促使利採取靈活態度做了很多努力,埃利始終保持密切磋商。2002年4月、10月,穆巴拉克總統訪利。5月,埃、利總理在開羅主持召開兩國最高混委會。7月,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訪埃。

  【同約旦的關係】 約旦政府曾因反對埃以簽訂戴維營協議,而于1979年4月1日與埃斷交。1984年9月25日,約宣佈與埃復交。海灣危機爆發後,兩國因立場相悖,雙邊關係發展受阻。1994年,雙方關係全面恢復。1999年2月,穆巴拉克總統赴約參加侯賽因國王葬禮。2000年1月,穆巴拉克總統訪問約旦。4月、8月、10月和11月,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四次訪埃。2001年2月,穆巴拉克總統訪約。5月、9月、12月,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訪埃。6月,埃及總理奧貝德和約旦首相拉吉卜主持埃約最高混委會會議。近年來,埃、約在中東和談等問題上保持協調,曾促成巴以簽署《沙姆沙伊赫備忘錄》並聯合提出埃、約和平倡議等。2002年6月,穆巴拉克總統訪約。2月、4月,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訪埃。3月、4月,約首相拉吉卜訪埃,並於10月再次赴埃與埃總理奧貝德共同主持第18屆埃約最高混委會會議。

  【同巴勒斯坦的關係】 埃是最早支持巴事業的阿國之一。巴解組織成立後,埃即給予堅決支持。薩達特訪以同以媾和後,埃巴關係降到最低點,巴解駐開羅辦事處被關閉。1987年11月,埃宣佈重新開放巴解駐開羅辦事處。1988年11月巴作出建立巴國的決定後,埃即宣佈承認,巴解駐開羅辦事處也隨之升格為大使館。海灣危機期間,由於雙方立場不同,雙方關係再度跌入低谷。海灣戰後,雙方逐步恢復高層往來。馬德里中東和會後,雙方關係再趨密切。埃積極推動巴以達成開羅、塔巴兩個協議,為推動巴以和談取得積極進展發揮了獨特而重要的作用。隨著中東和平進程的推進,近年來雙方關係已恢復正常。2000年阿拉法特多次訪埃,與穆巴拉克總統就中東和平進程有關問題交換意見,協調雙方立場。2001年阿拉法特22次訪埃,與穆巴拉克總統就中東和平進程有關問題交換意見,協調立場。12月,埃及外長馬希爾訪問巴勒斯坦自治區。1月,巴以雙方在埃及塔巴就耶路撒冷、邊界、難民、安全安排等最終地位問題進行談判,但未達成協定。4月,埃及與約旦聯合提出旨在停止以巴暴力衝突、恢復和談的埃約倡議。2002年年初以來,以色列沙龍政府多次揚言要推翻阿拉法特,埃對此予以堅決反對。同年4月,埃外長馬希爾訪問西岸地區並會晤被以軍圍困在拉馬拉官邸的阿拉法特,成為阿被困期間往訪的最高級別的阿拉伯官員。同月,埃總統夫人蘇珊•穆巴拉克代表埃政府和人民,向巴捐贈了人道主義救援物資。

  【同以色列的關係】 1948年以建國後長達30年的時間裏,埃以一直處於敵對狀態。1977年11月,薩達特總統訪問耶路撒冷,埃以關係進入一個新階段。1978年9月,埃以美三方簽署戴維營協議。1979年3月,埃以在華盛頓締結和平條約。1980年兩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1982年6月以入侵黎巴嫩,埃于9月召回駐以大使。1986年9月佩雷斯總理訪問埃及,埃以雙方就塔巴爭端提交國際仲裁問題達成協定,並原則上同意召開中東和平國際會議。當年12月,埃宣佈向以派駐新大使。1989年3月15日,以撤出塔巴後,雙方在交通運輸、旅遊、環保、農業等方面的合作逐步展開。2000年1月、4月、7月和10月,以色列總理巴拉克四次訪問埃及。6月,以總統魏茨曼訪問埃及。2001年1月,以色列外長本阿米訪埃;4月、7月,以新任外長佩雷斯訪埃。12月,埃及外長馬希爾訪以。2002年4月,埃宣佈除為爭取地區和平而進行的接觸外,中斷一切與以聯絡。但雙邊關係並未完全凍結,仍保持一定往來。同年1月、7月,以色列國防部長、工黨主席本•埃利澤訪埃;7月,以議長亞伯拉罕•伯格訪埃。8月,以外長佩雷斯訪埃。

  【同其它阿拉伯國家的關係】 雙邊關係方面, 2001年1月、2月、5月,穆巴拉克總統相繼出訪阿曼、突尼斯、科威特、阿聯酋等。4月,埃及總理奧貝德訪問科威特。1月,伊拉克副總統拉馬丹訪埃,雙方簽署了“建立自由貿易區協議”。3月、5月,巴林埃米爾、王儲訪埃。6月,黎巴嫩總理訪埃。9月,阿曼蘇丹訪埃。12月,卡塔爾埃米爾訪埃。多邊合作方面,2001年1月,埃及、利比亞和伊拉克宣佈開始建立阿拉伯共同市場。1月,埃及、敘利亞、約旦和黎巴嫩在開羅就修建由埃及通往其它三國的天然氣出口管道簽署協議。3月,埃及、敘利亞和約旦三國電網實現連接。5月,埃及、摩洛哥、約旦和突尼斯四國在摩洛哥的阿加迪爾簽署建立經濟自由區的協議。6月,埃及、伊拉克、利比亞和敘利亞草簽了四國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協議。

  【同非洲國家的關係】 由於非洲國家與埃及歷史、文化淵源深厚,且對埃國家安全特別是水資源安全具有戰略意義,因此非洲國家在埃及對外政策中佔據突出位置。穆巴拉克總統執政後更加強調埃的非洲屬性,重視同非洲國家的友好合作。2001年10月,南非外長訪埃。2月,埃及外長穆薩出席在蘇丹首都喀土穆召開的薩赫勒-薩哈拉組織首腦會議,埃正式加入該組織。5月,東尼羅河流域國家水利部長會議(埃及、蘇丹、埃塞俄比亞)、東南非國家共同市場第六屆首腦會議在開羅召開。7月,埃及外長馬希爾赴讚比亞首都盧薩卡出席非洲統一組織第37屆首腦會議,非統正式開始向非洲聯盟過渡,埃被接納為非盟第45個成員國。2002年1月,埃及外長馬希爾赴蘇丹出席“伊加特”首腦會議;7月,馬希爾外長參加非洲統一組織最後一屆首腦會議和非洲聯盟第一屆首腦會議。5月,烏干達總統穆塞韋尼訪埃。6月、9月,肯尼亞總統莫伊訪埃。11月,厄立特裏亞總統阿費沃基訪埃。

  【與其它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關係】 與其它國家:2001年4月,埃及總統穆巴拉克訪問羅馬尼亞。2月,印度外長辛格訪埃。2月、9月,伊朗外長哈拉齊訪埃。4月,塞浦路斯總統克萊裏季斯訪埃。5月,加拿大外長訪埃。6月,羅馬尼亞總理訪埃。7月,土耳其外長訪埃。8月,韓國外交和通商部長訪埃。9月,南斯拉伕聯盟外長訪埃。與其它國際組織:2月,第三次伊斯蘭八國集團首腦會議在開羅舉行。3月,埃及在維也納接任77國集團主席一職。5月,埃及外長穆薩出席了在摩洛哥丹吉爾舉行的地中海論壇第八次外長會議;埃及總理奧貝德赴印度尼西亞出席15國集團首腦會議。2002年9月,印度尼西亞總統梅加瓦蒂訪埃。10月,羅馬尼亞總統伊利埃斯庫、新西蘭總理克拉克訪埃。5月,加拿大外長訪埃。與其它國際組織:2月,埃及擔任世界貿易組織農業委員會主席國。10月,埃及外長馬希爾赴黎巴嫩出席第9屆法語國家組織首腦會議。10月,世界銀行行長沃爾芬森訪埃。

責編:唐峰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