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格魯吉亞概況
央視國際 (2004年01月04日 15:41)
新華網消息: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國名:格魯吉亞(Georgia)
獨立日:4月9日(1991年)
國旗:呈橫長方形,方與寬之比為5:3。旗地為紅褐色;左上角有兩個小長方形,上黑下白。黑色象徵剛毅的性格;白色代表神聖和聖潔;紅褐色標誌著格魯吉亞人民在歷史上的革命鬥爭,象徵勝利。格魯吉亞曾為原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之一,當時採用的國旗圖案與原蘇聯相似,為左上角有五角星、鐮刀和鐵錘圖案的紅旗,旗面上部有一藍條,以示區別。1991年宣佈獨立,採用上述三色旗為國旗。
國徽:在一枚七角星內套著一個圓,圓面上一匹白色駿馬飛奔在山峰之上,馬上的騎士是英雄吉特裏格奧爾基,他身穿鎧甲,手持長矛和圓盾,白色披巾隨風飄揚。騎士的上面有五枚小八角星,其間鑲有太陽和月亮。
自然地理:6.97萬平方公里。位於連接歐亞大陸的外高加索中西部,包括外高加索整個黑海沿岸、庫拉河中游和庫拉河支流阿拉扎尼河谷地。西臨黑海,西南與土耳其接壤,北與俄羅斯接壤,東南和阿塞拜疆及亞美尼亞共和國毗鄰。全境約2/3為山地和山前地帶,低地僅佔13%。北部是大高加索山脈,南部是小高加索山脈,中間為山間低地、平原和高原。大高加索山脈有許多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境內最高峰什哈拉峰,海拔為5068米。主要河流有庫拉河和裏奧尼河。有帕臘瓦納湖和裏察湖等。西部為濕潤的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東部為乾燥的亞熱帶氣候。各地氣候垂直變化顯著,海拔490~610米地帶為亞熱帶氣候,較高處氣候偏寒;海拔2000米以上地帶為高山氣候,無夏季;3500米以上終年積雪。
首都:第比利斯(Tbilisi)。
人口:543.75萬(1998年)。其中格魯吉亞族佔70.1%,亞美尼亞族8.1%、俄羅斯族6.3%、阿塞拜疆族5.7%。居民大多信奉東正教,少數信奉基督教新教和伊斯蘭教。官方語言為格魯吉亞語,居民多通曉俄語。格魯吉亞語屬於高加索語系伊比利亞-高加索語族,它有多種方言形式,通常分為東格魯吉亞和西格魯吉亞兩個分支。
簡史:公元前6世紀,在現格魯吉亞境內建立了奴隸制的科爾希達王國,公元前4—6世紀建立封建國家。公元6—10世紀處於伊朗薩珊王朝、拜佔庭帝國和阿拉伯哈裏發國統治之下。公元6—10世紀基本形成格魯吉亞民族。8—9世紀初形成了卡赫季亞、埃列季亞、陶-克拉爾傑特三個封建公國以及阿布哈茲王國。13—14世紀蒙古韃靼人和帖木兒先後入侵。15—17世紀初,格魯吉亞出現了許多獨立的公國和王國。16—18世紀格魯吉亞為伊朗和土耳其兩國的爭奪對象。1801年—1864年格魯吉亞各公國先後併入俄羅斯帝國,改為梯弗裏斯和庫塔伊西省。1918年德國、土耳其和英國軍隊侵入格魯吉亞。1921年2月25日成立格魯吉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同年12月,阿布哈茲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31年2月以後改為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加入格魯吉亞。1922年3月12日,格魯吉亞加入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並於同年12月作為該聯邦成員加入蘇聯。1936年12月5日,格魯吉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1990年11月4日發表獨立宣言,改國名為格魯吉亞共和國。1991年4月9日正式宣佈獨立。1993年10月22日正式加入獨聯體。1995年8月,通過新憲法,定國名為“格魯吉亞”。
政治:實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體制。第一部憲法于1995年8月24日由議會通過,從此廢除議會制,實行總統制。總統和議會均由全民以無記名投票方式直接普選産生,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議會是最高權力代表機構和最高立法機構,實行一院制。司法獨立,設憲法法院、最高法院、總檢察院、監察院。最高法院是最高審判機關,院長和大法官由總統提名,議會選舉産生,任期不少於10年。
外交:主張在平等互利、尊重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等原則基礎上積極發展對外關係。奉行均衡外交戰略,密切與美國關係同時調整對俄羅斯關係;積極謀求與歐洲實現一體化;積極謀取經濟援助;重視同獨聯體各國和鄰國發展友好合作關係並積極參與國際合作。
與中國關係:1991年12月27日,中國承認格魯吉亞獨立。1992年6月9日,格魯吉亞與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
責編: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