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正文

新華時評:糧食生産是國家重大戰略生死攸關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04日 17:05)

  新華網北京10月25日電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明年將採取更直接、更有力、更明確的綜合性政策措施,保護和提高糧食生産能力。這是一項具有深遠影響的舉措。

  “民以食為天”,“為政之要,首在足食”。糧食是一種具有戰略意義的特殊商品,是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我國是發展中大國,耕地面積僅佔世界的不足10%,而人口卻佔世界的22%。解決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黨和政府的頭等大事。能否做到糧食供求基本平衡,關係到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也關係到社會、政治穩定。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養”得起中國人。解決中國的糧食問題,不能依賴國際市場,必須立足於國內生産。同時,由於農業基礎設施落後,農業靠天吃飯的局面短期內難以根本改變。因此,高度重視保護和提高糧食生産能力,不斷促進糧食産量的穩定增長,是我國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糧食生産。

  保護和提高糧食生産能力,首先要保護耕地。近幾年,一些地方不顧客觀實際,盲目設立各種開發區,大量圈佔土地。不少土地圈而不用,造成寶貴的土地資源嚴重浪費。一些企業和個人未經審批,擅自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簽訂徵地和佔地協議,劃定用地範圍,非法圈佔集體土地。這種現象已經給我國的糧食安全埋下了隱患。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按照保障農民權益、控制徵地規模的原則,改革徵地制度,完善徵地程序。”各地要堅決貫徹落實這一政策,嚴格執行土地管理法,採取法治的、經濟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強化對土地的保護,查處違法行為,堅決剎住亂佔濫用耕地的歪風。同時,要在全社會深入持久地開展愛護耕地的宣傳教育活動,切實加強全民保護耕地意識。

  保護和提高糧食生産能力,當前需要糾正對農業結構調整認識上的偏差。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是繁榮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重大戰略措施,也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但是,一些地方片面理解這項工作,把農業結構調整簡單化為壓縮糧食種植面積,把不少高産穩産的良田轉産為養殖業或經濟作物,出現了“家家戶戶都抓‘多’(多种經營),糧食生産走下坡”的現象。農業結構調整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綜合考慮,統籌協調。既要大力推進優勢農産品向優勢區域集中,又要大力發展優質農産品;既要推進農業産業化,又要大力發展非農産業、鄉鎮企業。當前要把農業結構調整的重點轉到改善品種結構、提高質量上來,不能單純在面積上做文章,更不能簡單化為削減糧食生産。在農業結構調整中,糧食生産只能加強,不能放鬆;只能發展,不能萎縮。各地黨委和政府要正確引導,加強宣傳,使農民懂得,只要精耕細作、增加科技含量、搞好加工轉化,種糧同樣能致富。

  保護和提高糧食生産能力,關鍵是各地特別是糧食主産區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將其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切實把中央政策落到實處。當前要集中力量抓好秋冬種工作,為奪取明年夏季以及全年有一個好收成打下基礎。要按照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的部署,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農産品市場和對農業的支持保護體系,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切實減輕農民負擔,推進農業科技推廣體制改革,發展多種形式的專業合作組織,把用於流通環節的間接補貼改為對農民的直接補貼,切實保護種糧農民的利益,進一步調動農民生産糧食的積極性,提高糧食生産能力,實現和維護糧食生産的良性循環。(新華社評論員)

責編:唐峰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