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正文

專家提醒:中國糧食生産的“數量安全”存在隱患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04日 17:02)

  中國青年報消息:“我國從1999年起已連續4年糧食減産,靠挖庫存來平衡需求。而庫存糧食很有限,去掉陳糧最多還能挖抵兩年。如果我國糧食不足,靠進口不僅運輸難以解決,國際糧價也必然上漲。”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萬寶瑞日前在北京説。這意味著,兩年後,如果糧食繼續減産,我國的糧食缺口只能靠從國際上進口高價糧來補。

  萬寶瑞的説法並非危言聳聽。多位專家也提醒,我國糧食生産的“數量安全”存在隱患,應引起高度警覺。

  “先有數量安全,後有質量安全”,是中國綠色食品協會會長劉連馥強調的觀點。他説,我國的糧食産地面積曾經高達15億畝,年産量也曾經達到5億噸左右。按我國現有人口12億來説,每個人每年的平均口糧約400千克左右。但現在我國糧産地面積下降到14億畝,年産量也下降為4.5億噸,人均口糧只有375千克。“照這種趨勢發展,如果糧食産地面積和産量都越來越少,而人口卻在不斷增加,到2030年,拿什麼來維持那麼多人的生存?”

  國家食物與營養諮詢委員會主任盧良恕也説,二三十年後,我國人口的持續增長將達到最高峰,預計達到16億人。耕地的減少、水資源的緊缺和非耕地資源開發需投入巨大資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物需求的不斷增長,都成為我國食物安全的巨大壓力。

  這位同時擔任中國農業專家諮詢團主任和中國農科院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的院士説,1995年以後,我國連續4年糧食生産總量在5億噸左右,人均佔有量達到400千克,使我國農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但這個量僅僅是初步小康型標準。

  1999年以後,我國糧食連年減産。數據顯示,1999年至2001年,我國糧食累計減産5965萬噸。2000年以來,我國糧食消費需求大致在4.8億至4.9億噸之間,一般當年産需缺口在0.25億至0.35億噸,儘管當年生産不能滿足,由於庫存充足,糧食供應仍可滿足。但我國庫存糧食畢竟有限,去掉陳糧最多還能挖抵兩年。而目前世界糧食貿易額年均只有兩億噸左右,這決定了中國的糧食供給必須堅持自力更生。

  針對當前人們一聽説糧食或蔬菜沾上農藥化肥,就痛加討伐的做法,劉連馥指出:“發展各種安全食品的時候,一定要先考慮我國國情。不能盲目地將那些曾為我們解決糧食的數量危機起過很大作用的化學農藥、化學肥料完全拋棄。”

  他説,在制定綠色食品的各種標準和要求時,我們沒有像西方許多國家那樣,單純追求純凈的、自然的“農業”,而是採取了分級標準。我國的綠色食品在保證食品質量安全的同時,明顯表現了高産量與高質量、高效益相結合的特點。如A級綠色食品的大多數標準參照了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的食品法典委員會的各種標準,安全衛生方面的檢測項目和污染物標準限值,一般都嚴於國家標準。

  劉連馥説,相比較而言,有機食品生産所側重的是環保,無公害農産品生産側重的是最終産品的安全,而綠色食品則是環保、安全並重。如果是嚴格按照各自標準生産的,肯定都是安全食品。無論是誰,都得以解決農産品的供需矛盾為前提!

  專家們建議,將食物安全納入國家的中長期發展規劃,並建立食物安全預警系統,以應對突發事件。(蘇敏)

責編:唐峰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