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教育收費之三:高校收費:咋變成了無底洞
央視國際 (2003年09月04日 14:32)
市場報消息:一方面高校抱怨教育經費短缺;另一方面家長抱怨高校收費過高、過亂。高校收費問題已經成為時下焦點。日前,江蘇省審計廳對46所省屬高校審計調查結果顯示,違規收費涉及轉專業費、重修費、輔修費等58個項目,查出違規金額2.63億元。這一令人觸目驚心的數字發人深省。
入學雜費參差不齊
北京房山區劉先生的孩子今年考取了對外經貿大學的金融專業,全家歡喜之餘卻為高額的入學費發了愁。學費6000元、住宿費650元、臥具費320元、體檢費310元、平安保險80元……新生收費表上林林總總的費用讓劉先生看得稀裏糊塗。劉先生困惑地説:“雜七雜八算下來,一入學就要交7800多元,加上生活費,一年至少要1萬多元!”這對於工薪階層的劉先生一家真是不小的負擔。
據記者了解,向學生強制收取雜費的現象在許多高校都很普遍,名目繁多的收費項目在許多大學裏已見怪不怪,收費的多少也參差不齊。北方交通大學:臥具費350元,體檢費150元,IC卡工本費30元;中國地質大學:臥具費300元,體檢費150元,住宿押金200元,保險120元;北京石油化工學院:雜費800元,運動服80元,體檢費42元,臥具費299元。單從體檢費來看,從42元到310元,如此懸殊的差價令人困惑。
統招擴招學費懸殊
如果説參差不齊的入學雜費讓人難解,那麼有明文規定的學費應該透明吧!但同一所高校、同一專業、同一年級的學生,每年的學費卻相差幾千元。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99級漢語言文學專業有7個班級,其中6、7兩班為2300元,4、5兩班則為5000元,而1、2、3三個班更高達萬元以上。
為什麼學費懸殊這麼大?記者電話採訪了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有關負責人,他這樣解釋:6、7班為國家計劃內招生,4、5班為擴招生,1、2、3班則是預科生。所謂擴招生,即分數低於錄取分數線、但高於學校制定的最低控制線的學生,而預科生分數則較低。之所以收取不同學費,是因為擴招生和預科生都是計劃外招生,國家沒有相應的教育撥款,而學校也沒有財力支付他們的學雜費,所以需要學生自己負擔。
而據記者了解,自2000年開始,教育部、國家計委、財政部連續3年發出通知,明令禁止“雙軌”收費現象,強調不得對同一學校的同一專業且同一年級的學生實行不同的收費標準。2002年,教育部還曾發出通知,強調禁止高校收取所謂“擴招、擴容費”,亦不得以招收預科生為名高收費。
重修費用令人質疑
對於北京大學的小楚來説,今年開學除了交學雜費外,還要交一筆數額不小的重修費。由於上學期英語考試成績不及格,按學校要求直接重修,每學分200元,英語算3學分,得交600元。
補考、重修費用是否合理?由誰來制定標準?北大教務處一位老師這樣解釋:補考只是一次考試可以不收費用,但重修需要佔用學校資源——教師的勞動、教室的使用等,這些都是學生在學費之外另行多佔用的部分,所以應該收費。而收費標準的制定是學校依據每學分標準計算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務處周處長認為,補考時老師要出題、重新批改試卷,要付出勞動,因此收一部分補考費也是應該的。重修費其實也可以叫做資源使用費,高等教育是非義務教育,對學校裏所有的教育資源,每個人交完學費只有一次免費使用的機會,學生考試通不過,再次使用當然要再交納一筆費用。而北京市物價局有關人員在電話中告訴記者:“物價部門從來沒有審批過高校的補考費、重修費,凡是未經正式審批的收費都屬於不規範的收費行為。”
收費行為亟待規範
高校如此收費都有自己的理由:教育成本高、經費緊張。但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許多家長對高校教育成本存有疑問,他們呼籲教育成本要透明。
北京服裝學院的一位學生家長説,市場經濟的今天,受教育交錢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既然講市場、講教育成本,就要讓我們大致了解成本到底是多少,讓我們了解交的錢到底花在哪兒了,值不值得。
孩子在廣州上學的李先生説,現在很多大學條件很差,收費也和別的大學一樣,這就沒道理,應該按照學校的各項條件劃分收費等級。還有,測算教育成本都有哪些指標,應該攤開了讓老百姓知道,沒商量地漲價、收費,就是宰我們。
權威機構對大學教育成本的測算為每位學生每年7000—8000元,而近年來一些學校宣佈自己的教育成本已漲至1.5萬—2萬元,因此,一些專家認為高校有高估成本的可能。江蘇省政協科教文衛辦公室主任蘇金康就質疑某些學校從收支賬目測算教育成本的做法,他認為此舉缺乏科學性,也違背經濟運作原則。根據國家有關政策,學生個人負擔現階段只能是教育成本的1/4或1/3,如果高校收費超過這一標準難免引起收費浮躁化。要有效地避免高收費、亂收費現象,必須加強監管力度,對高校的運行成本進行審計,使收費過程走向透明,收費行為走向規範,收費標準走向合理。(趙永平 張晶晶)
責編:范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