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南海艦隊百名大學生新兵的調查與思考
央視國際 (2002年10月23日 10:45)
解放軍報消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每當新兵到來,總會給綠色軍營增添一些新的色彩,帶來新的話題。今年入伍的新兵有些什麼新的特點?怎樣有針對性地做好教育工作,確保他們健康成長?圍繞這些人們關注的話題,本版從今天起將刊登系列報道。
歲末年初,南海艦隊某訓練基地匯集了來自全國15個省市大專院校的百名大學生新兵。他們為什麼選擇軍營?他們的到來,給軍營帶來什麼樣的變化?怎樣使他們在部隊這所大學校裏健康成長?帶著濃厚的興趣,記者來到了這片南國熱土,與這些朝氣勃勃、充滿活力的“知識新兵”進行了心與心的交流,拉直了心中的問號。
個人前途融入愛國情懷
報效祖國是這些“知識新兵”的共同心聲。在百名大學生新兵中,有家産百萬的,有所學專業非常熱門的,有臨近畢業、許多單位爭相招聘的。但在得知在校大學生可以參軍的消息後,他們都踴躍報名應徵,表現了很高的愛國熱情。在山東威海就讀的大學生牛超,和當年曾相約要當兵、卻走進了大學校園的6位高中同學再次相約:“好男兒,到軍營,報國去!”他們各自向學校遞交了決心書並都如願以償。
鄒偉華,這位就讀于福建集美大學金融係的小夥子,在校時學業優良,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4年的本科,他剛讀了2年就來到部隊。談到入伍動機,他説得最多的就是獻身軍營,衛國戍邊。
在立志報效祖國的同時,大學生們還渴望在部隊得到鍛鍊。長沙電力學院中文系二年級學生王國印,是一個很有特點的青年人:高中時就獲湖南省中學生中長跑比賽第3名,被保送上大學;同時他的身上也有著明顯的弱點:不拘小節,花錢大手大腳。他入伍時,當“老闆”的父親跟他算了一筆賬:“從16歲到20歲這4年,你光零用錢就花了我12萬元。”臨走時,父親送給他一句話:“路就在你的腳下,怎麼走,你自己看著辦。”小王到部隊不到一個月,有三點感觸最深:在花錢上節制多了,過去每天都要花100多元,來到部隊後,除打了2次電話花了5. 6元外,帶來的5000元全部存進了銀行;在形象上也改觀了,過去披肩長髮,現在是寸頭;氣質也好多了,過去腰就沒直過,人稱“小老頭”,現在腰板筆直。
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也是一些大學生新兵的追求。即將畢業于湖北中醫學院的戴勁,家是湖北武穴市的,父親是市人民醫院的副院長,母親是血防站的職工,就他一個獨生子。去年7月份,他已經開始在一家醫院實習,全市唯一的一台CT由他掌管,季度獎金就上萬元。他所以到部隊來,主要是覺得自己從小沒有吃過苦,一切事情都已被父母安排好了,想自己出來闖闖。江西中醫學院的本科生嚴波的想法更為現實,父母在農村,弟弟也考上大學,但因交不起學費,只好輟學外出打工。他中斷學業來到軍營,就是為了解決家庭的負擔,想考軍校,當軍官,改變家裏生活困難的狀況。
大學生新兵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
大學生新兵作為一個群體涌入軍營,為軍隊輸入了新鮮血液,使我軍的士兵成分有了新的變化。駐地某市宣傳部副部長毛慶華,1月4日回老部隊看望新兵。當他聽説今年基地來了百餘名大學生新兵的消息後,十分興奮。這位20世紀60年代畢業于西北工業大學的高才生,從軍20多年,多年的帶兵實踐,使他深深體會到士兵的文化素質不高,制約了部隊的建設發展。部隊應該改變士兵的文化結構,強化基礎性的“人才工程”建設。
新兵生活就在這裡度過、如今是基地政委的許守幹對此感受更深。許政委是70年代中期入伍的,他親眼目睹了這些年我軍士兵結構經歷了從以農村兵為主,到徵收部分城鎮兵,再到大學生入伍三個階段。許政委結合自己當兵、帶兵,到走上領導崗位的經歷,深深感受到,這三個階段是我軍建設不斷發展前進的縮影。特別是大學生新兵作為一個群體的到來,集中體現了江主席質量建軍的戰略思想。
“知識新兵”的到來,也給軍隊建設帶來了新的活力。這些大學生有著明顯的優長。他們普遍接受過軍訓,有的在學校還入了黨,有的擔任過班幹部和學生會主席,有的精通英語,能熟練操作計算機。基地對新兵考核摸底,百名大學生新兵回答正確率佔85%,而其他士兵回答正確率為20%。去年12月,基地要開通訓練局域網,費了好大的勁,設計的方案都沒通過。剛剛來到部隊的廣東工業大學本科二年級學生楊君宏聽説後,主動請纓,協助工程人員把這個難題解決了,令基地領導和機關幹部刮目相看。作為一個軍事指揮員,基地主任蘇雲太對這些大學生新兵特別看好:“科技強軍我們抓了好多年,也取得了不少進步,從大學生當士兵這個新生事物,我們看到科技強軍有了更紮實更好的基礎,我軍建設更加充滿希望。”
大學生入伍當士兵,給部隊的方方面面都帶來了積極的影響。最直接的、能夠立即感受到的是促進幹部隊伍素質發生變化。近年來,我們實行了地方大學生直接入伍當軍官的創新和改革,有效地改善了軍官隊伍的文化結構,但這些學生官缺乏“兵”的經歷。以往從優秀士兵直接提幹或由士兵考軍校的軍官,他們有豐富的“兵”的經歷,文化素質卻相對要弱一點。這兩者都有各自的不足。如今,這些大學生經過士兵的鍛鍊再考入軍校,他們既有“士兵”的生活體驗,又具有較高的文化,必將成為我軍最理想的軍官隊伍。
“知識新兵”的涌入,促使帶兵人增強了提高素質的緊迫感和危機感。該基地教導大隊有一個大學生新兵班,在選拔班長的時候,基地領導就格外重視,在全基地範圍內優中選優。也正因為來了這些大學生新兵,無論是中隊還是大隊,在對新兵進行政治教育時,準備尤為充分。
對思想政治工作和訓練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從大學生新兵進入軍營的那一天起,基地政治部主任黃培德就帶著機關人員深入基層連隊調查了解新兵情況。他深切地感受到:“大學生新兵素質高、思想活、求知欲強,這在客觀上逼著我們積極探索,找出適合新兵特點的新路子、新辦法。”基地蘇主任告訴記者:“這些新兵在隊列訓練這一階段,就已經顯示出了反應快、接受能力強的特點,按過去的訓練進度和要求,他們已經感到吃不飽了。隨著下一步專業訓練的展開,他們的優勢會更加明顯地凸現出來,這必然要求我們進一步改進訓練方法,科學安排訓練內容,提高訓練效果。”
讓大學生新兵在軍營裏健康成長
對“知識新兵”這一新的群體的出現,該基地黨委高度重視,專門成立了“知識新兵”教育領導小組。這些大學生新兵一踏進軍營,許政委就帶領機關幹部,逐個找他們談心談話,了解他們的家庭背景、思想狀況、學業成績,熟悉他們個人特長和興趣愛好,為他們建立“人才檔案”。隨著訓練的深入展開,先後召開黨委會和政治幹部座談會,分析這些“知識新兵”的素質和特點,研究帶好他們的辦法和措施。
加強對大學生新兵的教育和引導。基地充分利用部隊駐地豐富的教育資源,組織他們在當年虎門銷煙的現場,回望當年林則徐視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英雄壯舉,使他們深深感到了,作為新一代軍人,對國家和民族應該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憂患意識。基地還組織優秀大學畢業幹部和士兵“現身説法”,幫助大學生新兵邁好軍營第一步。他們還針對一些大學生新兵存在嬌驕二氣和眼高手低的弱點,注重發揮思想骨幹作用,有的放矢地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
創造良好的環境。基地黨委從有限的經費中撥出專款,建立起一個擁有80台電腦的電子圖書閱覽室,機關各科室的所有電腦定時對新兵開放。還成立了讀書組、文娛組、新聞報道組,以及籃球隊、足球隊、乒乓球隊,讓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長。來自南昌大學中文系的劉金平,在校就是文學社的主編和學生會的副主席,一到部隊領導就讓他當政治文化教員,由他負責的“新兵週末育才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
大學生新兵在軍營健康成長,離不開社會和部隊的支持。“大學生中斷學業來當兵,本身就是對國家和社會實實在在的貢獻。”基地的領導認為在倡導這種精神的同時,應在政策上有相應的保護措施。對這個“士兵群體”要給予充分的理解、關心和支持,幫助他們儘快完成從一個學生到軍人的轉變,同時還應在考學的年齡要求上適當放寬,在退出現役後的工作安排上應該給予優先,形成一種機制,使更多的大學生願意到部隊來,來到部隊以後能夠留得住,在部隊能夠發揮他們的作用,有所作為。
責編: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