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正文

復旦“轉係”大討論

央視國際 (2002年10月08日 13:43)

  新聞背景

  今年,九十七歲的復旦大學迎來了一個“驚世駭俗”的開學盛典——244名學生,重選專業到新係。

  上學期初,復旦大學出臺新規定———每個院係(專業)至少拿出原有學生10%的名額,接受轉係生,總計420個名額。凡一年級同學平均學分在2.5(相當於70分左右)以上者,均可提出轉係。各院係提前兩個月,公開考核辦法、考核科目,以便轉係學生準備,同時成立5至10位專家組成的轉係評審委員會,嚴堵“暗箱操作”。一石激起千層浪,420多名同學提出轉係申請。經過嚴格考核,244名同學轉係成功。

  各方評論

  --大學生:六成欲另選專業

  復旦的做法在大學生中間引起了強烈反響。長期以來,中國大學生都是在高考時填報專業,並“一填定終身”。雖然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都對轉係有説法,但事實上轉係的條件很高,如有的學校要求每個專業每年轉出的人數一般不得超過該年級學生總人數的5%;該學生當年平均成績必須優良等,符合條件者甚少。北京市屬某高校一名學生希望從建築系轉到自動化係,歷經兩年也未能如願。

  北京市教科院一項調查顯示,42.1%的學生對所學專業不滿意;如果可以重新選擇專業,65.5%的學生表示將另有選擇。許多學生與專業“相看兩厭”,少有創造力。

  --部分高校:轉係不利管理

  對於復旦的做法,北京高校表示了讚賞。但至於會不會沿用復旦的做法,多數高校都出言謹慎。某高校黨委副書記説,讓大學生重新選係選專業,可能出現“一邊倒”的局面,熱門更熱,冷門更冷,而所有專業都是按國家對人才的培養需求所開設的,必須保證各類各專業人才的培養。此外,重新選係,也增加了教學和管理的難度,不利於維持學校正常的教學體制。

  記者注意到,和一般單科院校、行業院校相比,綜合類的知名高校對學生轉係的限制要少得多。北大和清華今年都有近百人成功轉係。北大教務部有關人士説,北大將轉係學生總數控制在本級學生總數的10%以內。

  --專家:降低轉係門檻是趨勢

  據悉,復旦此次240多人成功轉係,主要原因是學校將轉係的門檻降低了,每個院係(專業)至少拿出了原有學生10%的名額,最後轉係成功的學生只要大一兩學期平均績點達到2.5(相當於70分左右)或者以上,有沒有不及格課程並不太關鍵。而此前,復旦要求每個專業每年轉出的人數一般不得超過該年級學生總人數的5%;該學生當年平均成績必須較好;平均績點達到3.0,平均80分左右,而其當年的高考分數不得低於欲轉專業當年的高考最低錄取分數線。轉係門檻的降低使不少人“所學即所長”。

  北師大教務處負責人葛岳靜説,降低轉係的條件是大勢所趨。北師大將討論有關文件,讓更多的大學生成功轉係。

  據了解,北京一些高校還在採取多種措施,讓大學生不再經歷“轉係難”。明年,北大將按照院係招生,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了解後,再確定自己的專業方向。清華經管學院首次嘗試了按學院招生。有的高校還在探討按“大文科”、“大理科”招生,讓大學生不再有轉係之苦。

  轉係感言

  --張曉洲(由計算機系轉入中文系):我放棄“大熱門”計算機,決不是因為成績差、讀不下去,去年我的績點達到3.2(相當80分左右),中上游水平嘛。自投羅網到“青燈冷禪”的中文系,我無悔,我一直覺得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天賦,暴殄天賦是可悲的。一個文學天才如果選擇了計算機,他可以短期內收入多些,但他永遠不會成為大師,至多只是個匠人,工作對他是痛苦,決不會是享受。我相信自己對文字的感覺,對生活的細膩直覺,所以義無反顧地離開了父母為我選的計算機專業,投入中文懷抱。比起那些無法轉係的學長,我是如此幸運,感謝復旦。

  --朱月(由新聞系轉入數學系):我一直都相信,如果楊振寧堅持在他並不擅長的實驗物理領域,而不是果斷地轉攻理論物理,他一輩子也拿不了諾貝爾獎。這就是我轉係的原因。

  --張虛懷(由物理系轉入生物系):我從小喜歡生物,高中還拿過上海市生物競賽二等獎。高考時,第一志願考生物系失敗了,可我”愛生物之心不死”。學校打破慣例,允許“低分”考生轉入“高分”專業,美夢成真。

  --徐昕(由力學系轉到國際貿易係):轉讀貿易,我承認有就業方面的考慮,人往高處走,不違反國家政策嘛。有人甘於基礎學科的寂寞,有人適應生意場的談判交易,這不是道德問題,人各有志。放寬轉係限制,大家“多贏”!

  觀點碰撞

  《江南時報》:大學生轉係應儘快放開

  如果轉係自由,確實可能對現在的學生專業結構帶來衝擊。“衝擊”到底有多大?這難以測算,但可以參照的是,歐美很多大學允許自由轉係,大學卻比我國辦得好。大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社會最需要的人才,而學生對專業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是社會需求的反映。某專業“熱”,説明社會最需要這個專業;某專業“冷”,説明社會需求度不高。作為高校,本來就應該與時俱進,適應社會的需求而不斷地調整專業結構。而所謂“衝擊”不正是專業調整的動力嗎?其實,專業老化、陳舊,專業結構不合理,學科設置跟不上科學潮流和市場需求,正是中國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

  至於興趣的培養,肖某只是個特例。實際上,興趣的培養和改變是極其困難的。學習和工作了一輩子也沒有培養出對“本行”興趣的人,可以説比比皆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學習是枯燥的,沒有興趣的工作是沒有效率的。很多專業的學生畢業後紛紛改行,對個人來説,學非所用,對社會來説,又何嘗不是一種浪費呢?(盛大林)

  《南方都市報》:回歸以學生為本位

  這些年,不少大學也都開始或多或少地進行教育改革,但更多的還是停留在聘名師、爭生源的階段,絕大多數學校還沒有回到“以學生為本位”的根本上來。須知,大學者,不僅要有大樓和大師,更要有大愛,更要有大愛關懷下的真正的“大學生”。營造一種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位的大學氛圍,這就是大愛。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特長、志向,千方百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自尊心、自信心和想象力,是一切教育根本的根本,也是個人和民族創造力的源泉。

  不久前,中科院院士、現任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校監)楊福家回國參加學術年會時,專門以“不僅要有大樓大師,更要有大愛”為題,闡述了他對世界一流大學的看法。他引用愛因斯坦的話説,教育的兩個特點之一就是“神聖的好奇”。優秀的教育、一流的大學應把啟發學生的好奇作為首務。

  王洪生校長稱,復旦大學最終的方向就是不分專業,建立一個文理學院,學生先進文理學院進行培養,兩年後再選擇專業。如此想法,應當是符合國際潮流的。

  《江南時報》:大學生轉係豈能放開

  現在的大學生轉係很少有考慮自己興趣的,更多的考慮是自己所學專業在畢業後是否有市場,是否能找個好工作,從“利益最大化”而言,學生的行為是無可指責的。然而大學殿堂畢竟不是一個簡單的職業培訓機構,它更多的是一個人類文明的載體,它的專業調整不會也不可能完全取決於市場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大學針對不同的專業提出不同的收費標準,一般在5000~80000元不等,以限制學生轉係,但絲毫阻擋不了學生轉係的熱情,從各校轉係人數統計數據看,均呈明顯升溫趨勢。

  有觀點所説轉係的依據還有一個,是外國學生允許轉係,不是比中國辦得好嗎?我想,外國大學所以比中國辦得好,是因為有一流的師資,一流的投入,而絕非因為允許學生轉係的結果。再説了,外國到底又有多少大學允許學生自由轉係呢? (李先明)

責編:曉星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