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中國經濟回眸——金融篇
央視國際 (2005年12月15日 21:18)
CCTV.com消息(今天):保險業對外資全面開放
銀行業全面開放進入倒計時
交行 建行香港成功上市
國有商業銀行股改 上市進入最後階段
銀行業新增多項收費項目
……
在我們的身邊的銀行 保險公司正在發生著改變
我們的生活也隨之改變
記者現場:
不説不知道,現在在銀行辦個事有很多竅門,比如在這家銀行,只要用銀行卡在這臺自動收費機上交個費,馬上就可以用這張小票換個漢堡。
2005年,打折、優惠、送禮、獎勵這些過去似乎與銀行完全無關的普通商品促銷手段已經是司空見慣。過去人們走進銀行被稱為儲戶,而在2005年人們走進銀行則更象消費者。在有些銀行,居然還在信用卡的款式上做文章,製作出透明的樣式,甚至有的還帶有淡淡的香味。
面對越來越多的金融産品,你可以挑挑揀揀,甚至可以討價還價。你可以要求貸款利率打折,也可以要求免除信用卡年費,而這在一向被人們視為死板的銀行,過去是不可想象的。
王瑩是一家公司的普通職員,近幾年她跑銀行的次數越來越少,因為對電腦頗為熟悉的她早早就申請了電話銀行和網上銀行服務,但到了今年她跑銀行又開始多了起來,不同的是她現在一進銀行就直奔理財工作室。
王瑩
現在我再到銀行辦(業務),存款取款就是次要的了 因為那些東西在自助銀行就已經能夠完成了 現在我需要做的就是理財 對於我來説主要就是理財 外匯買賣 還有銀證通啊什麼的 我上次買了半年的 我就覺得還可以 收益挺高的 比我想象的要高 (記者:比存款高是嗎)我大概算了一下 半年期的 在這個銀行買的 大概(比存款高)不到兩倍吧
就在去年以前,人們對銀行的理財産品還相當陌生,但是今天在中國的大小城市裏,它幾乎已是家喻戶曉。
截止目前,商業銀行在市場上推出的人民幣和外匯理財産品已達上百個品種,個人客戶理財資金已有上千億元的規模。除了個人理財業務外,商業銀行在銀行卡、住房按揭貸款、分銷保險産品等多領域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金融服務不斷創新,新産品層出不窮。
光大銀行 副行長 李子卿
今年應該説我們是發生了一個明顯的變化 以往我們光大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 包括結匯手續費 出口開證 開保函等等 這些業務也就佔我們整個收益的5%左右 但是今年我們已經提高到接近10% 。
如果説,過去以存貸款業務為主的銀行主要客戶是企業,而現在銀行的主要客戶則是個人,這一趨勢在2005年顯得尤為明顯。
光大銀行 副行長 李子卿
在我們中國 (對銀行)資本有一個最低要求 也就是説 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必須達到8% (這種情況下)恐怕 我們的業務結構就必須做一些較大的調整 我們不能再像過去那樣 有了存款就可以做貸款 靠利息收入來支撐銀行的發展 以後就要靠中間業務的收入 更多的要靠提供創新業務的收入來支撐銀行的發展
自銀監會2004年初頒布《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管理規定》以來,資本監管的理念逐步在銀行業內深入。截至9月末,資本充足率達到8%的銀行已有35家,比年初增加5家,其資産佔商業銀行總資産的68.1%,比年初提高20.6個百分點。
資本充足率達到8%的銀行已有35家
比年初增加5家
其資産佔商業銀行總資産的68.1%
比年初提高20.6%
資本約束監管使得商業銀行開始逐步認識到,管理各類風險的出路在於資本管理,在資本約束嚴格控制風險的驅動下,為了引進先進的機制從根本上解決銀行的健康發展問題,擁有我國絕大部分金融資産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開始了引進戰略投資者,股改、上市的進程。
繼2003年末國家選擇中國銀行、建設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革試點以來,2005年4月又啟動了中國工商銀行的股份制改革。到6月末,工商銀行順利完成財務重組。中國建設銀行於今年10月27日在香港成功實現首次公開發行.建行上市集資額接近80億美元成為香港市場有史以來集資金額最高IPO。
2005年4月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制改革
2005年10月| 中國建設銀行在香港首次公開發行
中國銀行行長 李禮輝
中國銀行這次改革我覺得幅度還是比較大 應該説在機制體制的改革方面還是比較徹底的 比如説??
日前,中國銀行也已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預計將於明年年初成功登陸港交所,而中國工商銀行的引資及上市工作也在緊鑼密鼓進行。
中國銀行預計2006年年初登陸港交所
中國工商銀行的引資及上市工作正在進行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鐘偉
銀行要上市的主要原因 第一個不僅僅是想引進資金,(當然)對於商業銀行來説引進外部投資引進一些資金 當然還是比較重要的 第二個(原因)我想更重要的是要引進智力,使得商業銀行能夠具有一個(核心競爭力)比如説從核心業務、人力資源、到治理結構,這三駕馬車所組成的一個非常良好的核心競爭力的體系。
而在更深更廣的領域裏,資本約束的深化使得銀行開始逐步改變傳統的非理性和粗放經營的模式。商業銀行2005年加大了脫離傳統的依賴存貸業務發展模式的力度,紛紛啟動了向零售銀行的發展戰略。
中國民生銀行零售銀行部副總經理 高峰
銀行業面臨的形式就是一句話 要麼轉型 要麼就是失敗
記者現場:
從機制上的轉型到經營模式上的轉型,從內部的轉變到外部的轉變,中國龐大的金融列車開始了轉向,而對於老百姓來講,在這種轉型之後,對我們的生活將産生什麼樣的影響呢?我國的保險業不論是在對外資開放上還是在股改上市上都比銀行業早一年左右,看看保險市場的狀況,對於未來我們也許會有一個初步的判斷。
陳東升是泰康保險公司的總經理,最近他忙著奔波于深圳、上海、北京之間,參加一場 “品質生活--中産人群在中國”系列巡演活動。經過幾年規模的快速擴張之後,泰康把自己的目標客戶群定位在城市工薪白領身上。
泰康人壽保險公司董事長 陳東升
特別是中國加入WTO之後 外資企業進來很多 截止到今年 中國的保險公司已經有80家了 但是去年可能還只有四、五十家 所以大概外資、中資的企業各有一半 所以這個市場的主體迅速增加 競爭很激烈 所以競爭的結果 競爭如果這樣深入發展 (結果)一定會進入一個市場細分的階段。
泰康的目前策略簡單來説就是,孩子有孩子的保險、父親有父親的保險、母親有母親的保險,而為了方便也可以為一個家庭提供一張保單。這種把客戶細緻分類區別對待的模式,在一些走得比較快的股份制銀行已經出現。
記者現場:
長久以來,對於中國的許多老百姓來講,我們更願意把銀行、保險公司稱為金融機構,而在2005年,變革的步伐已經越來越快,相信在2006年,消費者可以理直氣壯地在這些金融機構裏更多地找到點上帝的感覺。
責編:湯威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