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9 11”調查報告的殺傷力有限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23日 10:47)
經過歷時一年多的調查,“9 11事件”調查委員會終於公佈了其最終調查報告。由於之前不斷透露出調查過程和部分結論,如今,報告早已是迴光返照,似炸彈遠離美國大選舞臺而引爆,其對美國大選的衝擊,對布什、克裏而言吉兇如何,蘊涵在以下三束光中:第一,“9 11事件”能否避免?“9 11事件”發生後不久,布什政府組建國土安全部應對國內反恐。但是信息情報界的統合卻遠遠不夠,以至於中央情報局、聯邦調查局、國家安全局、國防部信息局等機構相互扯皮,難以應對現今美國的反恐需要。
情報界的亂象只是布什政府的內部矛盾的縮影。布什政府內部的多種聲音是歷史上少見的,這與布什上臺當初“強丞輔弱主”的局面一脈相承。“9 11事件”調查報告明確指出,如果美國安全系統協作有力、反應有方,“9 11事件”某種程度上可以阻止(不是可以“避免”)。
但是,“9 11事件”調查委員會組成是共和、民主黨對半分的局面,報告出籠是兩黨妥協的産物,矛盾已經消除在內部的爭吵和取證過程中,殺傷力有限。美國政治運行就像一個大機器,國會啟動調查程序,更是這臺大機器運行的具體體現。正如當年彈劾克林頓一樣,明眼人都知道是不可能將克林頓趕出白宮的,但程序啟動,必須走完。“9 11事件”的調查,也就是類似的大選年點綴,不時掀起一些波瀾,但也只是波瀾。
第二,對布什政府而言是兇是吉?多少讓布什政府寬慰的是,報告對克林頓、布什政府應對“9 11事件”負責問題作出了“四六開”的定論。但是,報告再次將人們的目光從伊拉克混亂的局勢移至國內(同樣轉移視線的功效還有對伊朗支持基地恐怖分子襲擊美國的指責),只是對已經發生的歷史事件回顧。對布什而言,儘管“兩岸猿聲啼不住”,但已是“輕舟已過萬重山”。再説,“9 11事件”暴露的美國政府安全系統薄弱並非布什政府的過,布什上臺只不過繼承了老祖宗的遺産。
第三,是否美國情報界重組契機?“9 11事件”調查報告將作為立法建議,而促成重建美國情報界的立法程序的啟動。但三個月後國會和白宮就要改選,因而程序實質性啟動待大選年之後。
從這個意義上講,報告的影響滯後,對美國國內政治的深遠影響仍是未來式。“9 11事件”後,美國形成同仇敵愾的反恐局面,國會對白宮的鉗制下降,甚至淪為白宮的馬前卒。“9 11事件”調查委員會的成立,可以認為是國會力量的反彈,報告的出籠也旨在表明作為憲法三權分立之首的國會,在事關美國的長治久安大計中,不情願推脫歷史責任,肩負起更大的使命,因而並非針對白宮來,更非針對大選或布什政府,而是作為兩黨妥協的産物和美國統治階級對納稅人的交待,過多的聯想恐怕是枉費心機。(王義桅)
責編:李菁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