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傳媒鏈結 > 正文

【人民日報】 給農民增收出“兩個主意”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02日 17:19)

  人民日報消息:遇到一位縣委書記,在談到農民增收這個話題時,他説,今年的“一號文件”與以前的幾個“一號文件”相比較,有一個新的特色。前幾個“一號文件”關注的是體制的改革,重點是打破阻礙農業生産力發展的體制束縛;而今年的“一號文件”,則突出了“人”,即“農民”,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所以説,農民增收,關鍵是動員農民。農民都動員起來了,增收就有希望,全面小康就有希望。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在增加農民收入這個社會工程中,農民是主體,是這個工程的實施者、創造者和受益者。既要對農民增加收入給予政策支持,更重要的是動員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廣開增收門路。潛力在農民,動力在農民,希望也在農民。

  那麼作為農民,自己應該怎麼做呢?

  第一應該“走出去”。最近到農村調查,發現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每個村裏,凡是“富起來”的農民,幾乎都是曾經“走出去”和正在“走出去”的農民。一般來説,“走出去”的地方越遠,眼界就越寬;“走出去”的路線越多,思路就越廣;“走出去”的時間越長,發財就越早;“走出去”的膽子越大,生意就越旺。現在的問題是,許多地方的農民至今還仍然沒有這種“走出去”的勇氣。2003年,全國共有9900萬農民外出務工,比上年增加了500萬人。和目前我國農村的4.85億個勞動力相比,只佔20.41%。半數以上的農民,仍然是“最遠到過縣城,最快坐過汽車”。

  這裡説的“走出去”,不僅僅是外出打工,找活幹,賣力氣,也包括外出經商,像溫州人那樣走遍全國各地;也包括外出種地,到東北、新疆等那些有地可種的地方承包土地。還包括外出學技術,尤其要學本地人所沒有的技能和手藝;也包括外出開眼界,看看外邊的世界到底“精彩”在哪。

  第二應該“忙起來”。有一個縣,共有50萬農民,28萬男女勞動力。除去在鄉鎮企業和外出打工的6萬人,還有22萬人在家裏,耕種著全縣的110萬畝耕地。也就是説,平均每人耕種的土地只有5畝。而在一些經濟發達國家,一個農民一年要耕種150畝到200畝耕地。人多地少,大量的能量和潛力,都以“剩餘時間”的形式虛度過去。本來一天可以幹8小時的活,可幹了4小時就完事大吉。本來一週可以7天下地,但兩天就料理完畢。本來一年四季都應該忙這忙那,而卻有一到兩季是在休息。

  無論任何地方任何時候任何人,“閒著”是不能生財的。所以,增收要先從“忙”開始。不管幹點什麼,先讓自己“忙起來”。一可以忙精耕細作,讓有限的土地産生更大的效益。二可以忙農副産品的深加工,讓自己的東西增值增利。三可以忙生産和生活服務,既方便別人,也有利自己。四可以忙信息蒐集,為下一步的發展做好準備。五可以忙學習,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等等。

  “走出去”才能“帶進來”,“忙起來”才能“活起來”。但能不能“走出去”和“忙起來”,除了農民自己的積極努力以外,還需要各個地方、各個部門和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和扶植。上下兩個方面都有積極性,實現農民增收目標是大有希望的。(汪金友)

責編:劉英來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