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焦點訪談    

《實話》

  序言

  《實話》是中央電視臺新聞評論部的內部週刊,創刊于新世紀元年的的元月,每週三例會上,她準時出現在大家的手裏。 《實話》籌辦時,就像準爸爸、媽媽給未出生的孩子起名字一樣,搜腸刮肚,絞盡腦汁,既要別具一格與眾不同,又能寄託希望和追求,做到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一。最後,鎖定為《實話》。

  名正則言順。 《實話》週刊的封面上這樣詮釋“實話”:想説,不敢説,就在這裡説。

  想説。新聞本身就是天天“嘗鮮”的工作,新近發生的事件、令人關注的人物,記者都能夠在第一時間內最近距離地接觸,並通過媒體傳播給受眾。作為佔據制高點,並挾強勢媒體優勢的《焦點訪談》、《實話實説》、《新聞調查》的編導、記者的觸及面更為廣闊和迅捷。限于媒體的特點和節目需要,他們看到的、想到只有一部分節目傳播給廣大觀眾,還有相當的一部分沒有出現在熒屏上。一個職業的記者都有一種不吐不快的傳播欲,最為鬱悶的事情莫過於把最有趣、最有價值的東西爛在肚子裏,於是,《實話》成了大家的另一個舞臺,幕前幕後的故事化作文字“與民同樂”。

  不敢説。不管怎樣,面對面地批評,對批評者和被批評者是一件不易的事情,這是國情也是人性,新聞評論部的人也不能免俗。有一些話,如對節目的批評、對部門工作的建議、對領導的意見,不適合“面對面”的逆耳之言,我們不想讓它們憋在心裏,鼓勵大家寫成“背靠背”的文字説在《實話》上,解除了“不敢”的餘悸和尷尬。筆下生文膽,直言不諱,實話實説。同時,這種批評的意見和合理的建議,也不應局限于一對一的單向傳播上,應該通過“大眾傳播”廣而告之,産生兼聽則明、舉一反三的效益。《實話》是廣開言路的一條途徑,這些實話對部門、對節目、對個人都是寶貴的財富,字字是金、句句為寶。

  《實話》週刊每期只有薄薄的三十多頁,裝幀也只是用書釘簡單地釘了一下,有的同志建議把她裝幀得漂亮一些,我沒有同意。真理是沒有豪華和簡陋之分的,真理是樸素的;實話也不會因為辭藻的華麗而增加可信度,實話是樸實的。恰恰是《實話》樸素的外表,反而使大家不為形式所累,不被“豪裝”嚇倒,能夠放鬆腦子,放開手筆,這些散發著淡淡墨香的文字形成了文化。因此,《實話》成為構築中央電視臺新聞評論部文化、傳承中央電視臺新聞評論部傳統的重要載體。

  求實、公正、平等、前衛,是中央電視臺秉承的理念。

  今天,大家的文章變成了厚厚的一本書,由內部讀物變成了公開出版物,《焦點訪談》、《實話實説》、《新聞調查》的記者、編導、主持人和大家的溝通除屏幕之外,又多了一條渠道。

  我們希望《實話》這本書有品味、有滋味、講實話,不知是否達到了這個目標,我們期待著讀者的評判。

  目錄

  第一部分

  我問你答

  1、以人為本 以屏為根──新聞評論部主任、總製片人梁建增訪談錄
  “對於我們這些視電視為理想追求的人來説,做節目就是要成就一番事業,作為其中的一員,我的快樂無疑是與欄目的進步同行的;能與評論部這麼多能人、高人、好人在一起合作,共築一番事業,我的快樂是與同伴們一起共享的。”

  2、聽崔永元實話實説
  “我希望有更好的主持人來做這件事情。做一個欣賞者、一個旁觀者,心態也許會更好。如果説從提高生活質量這個角度來講,那會是更舒服。説句心裏話,我是一直盼著趕緊從這個崗位上下去,因為它給我帶來的壓力太大了,睡不好,吃不好,沒有正常的生活。”

  3、與白岩松傾心漫談
  “我心目中比較理想的主持人,他應該是一個年過四十歲的男人,他會更加客觀、冷靜,但是穿透力極強;他思想更加成熟,並且具有極大的悲憫之心;他做任何事情,都會把激情藏在心裏,而狀態卻很平和,且每句話裏都能讓人感受到背後的激情洶湧澎湃。”

  4、懷揣一顆平常心──《焦點訪談》製片人、主持人柏楊訪談錄
  “主持人會有很多種。在一個傳媒如此發達的現今社會,在中國觀眾對電視如此迷戀的環境下,讓大家記住你,混個臉熟,的確不是難事。但是,作為一個新聞評論節目的主持人,觀眾對你的要求很高,則另當別論。因為你不能靠小聰明,更多的是要靠你對新聞事件獨特的理解與判斷。

  5、製片人就是經營者──《焦點訪談》製片人葉小林訪談錄
  “年輕時,很多人可能拼的是體力,靠的是敢打敢拼,快速反應,而到了一定的年齡段時,他可能考慮的問題會深一點,進而技巧性的、智慧性的東西便會凸現出來,包括做人的一些技巧。無論是誰,只要做《焦點訪談》這個欄目,就是在豐富自己,積累財富,就有一種空間。如果讓別人感覺你有價值、有生機,那麼這種發展的空間也就廣闊了。”

  6、衣帶漸寬終不悔──《焦點訪談》編導再軍訪談錄
  “我一直認為,電視業是一種具有很強偶然性的職業,我們的工作或者我們要努力做的事,就是把這種偶然因素通過自己的設計和追求,通過深入的調查與追蹤,把它捕捉到,並使它能夠儘量去展現必然。機會是偶然的,它只鍾情于有心人。

  7、跟著感覺走──《焦點訪談》編導黃潔訪談錄
  “得到的太多了。至少我學會了怎麼去應對一些事情,這是原來在學校寫論文時得不到的,也是我在社會中沒有實踐過的事情。現在
  做節目壓力那麼大,要求你百分之一千的準確,真的很害怕出錯。這逼著你要做研究,做到心裏有數,學會應對任何事情。這一點對我這個年齡的人來説很寶貴。”
  第二部分
  畫外有話

  1、 與張君面對面/再軍
  在獄中,張君──這位曾經橫行于渝、湘、鄂幾省市的殺人、搶劫團夥的首犯對記者説:“我不神,但應該算是初步的智慧化犯罪。像我這樣的人都能被抓到了,中國警察還有能力破案的。”

  2、 攻關石家莊特大爆炸案/劉義長 2001年3月16日淩晨,河北省石家莊市發生了一起特大爆炸案,這篇文章記述了編導、記者從受命採訪到節目播出的全過程。

  3、 疑難案其實並不難/範本吉
  因打擊私屠亂宰,福州市的執法幹部鄭依清被歹徒毆打致死。按理説,這個案件暴力抗法,傷人致死,有主謀策劃的,有通風報信的,有動手毆打的,應該並不難斷,但是,它卻拖了一年又九個月。

  4、 生命的代價/陳新紅
  人生的遊戲規則必須遵守,否則你將付出代價。《逃亡日記》中的趙軍,因貪污罪被判死緩;《掃黑》中的黑幫頭目葉成堅因殺人、搶劫罪被判死刑,他們付出了青春或生命的代價。

  5、 打進內部/張林剛
  “重拳出擊搞嚴打”、“警民聯合除邪惡!”看到這些標語你定會認為這是在打擊犯罪分子,錯!這是河南省濮陽市候鄉鎮為讓農民交公糧而組織的一場運動。

  6、 暗訪的尷尬/肖津
  拍攝一個打著會議旗號進行公款旅遊的節目,如果不是暗訪,觀眾不會聽到像“公款旅遊貴也合適,國家報銷就合適”及“和旅行社出國不得自己花錢嗎?會議就可以國家掏錢”,這樣的話雖是錯誤的,但卻是那些人真心所想的真話。

  7、 保持距離/再軍
  通過對河南假棉的報道,記者再軍感受這樣的啟示,暗訪雖可以讓片中的人物生動,讓情節鮮活,但卻缺東西──距離,剪接者與素材、素材與背景之間的距離。

  8、 有關注水肉/姚宇軍
  為拍攝《觸目驚心注水肉》一片,為給觀眾展示真實的注水鏡頭,本片編導、記者、攝像,不惜作踐自己的外形,深入“敵後”,真正體驗了一把“江湖險惡”的境遇。

  9、 心驚肉跳的暗訪/劉濤
  《誰給私鹽開綠燈》一片播出後,河北省黃驊市鹽政人員與私鹽販子內外勾結,導致私鹽氾濫的內幕被揭露,一批鹽政人員和兩級鹽務局的領導倒了下來,並就此引發了全國鹽業系統大規模的圍剿清查行動。

  10、《工商忙收費 糧販忙收糧》拍攝過程/黃潔
  在河北省邯鄲市商城鎮、漳河店鎮、長巷鄉,經編導、記者的週密部署,一場“地下鬥爭”開始了。隨著鬥爭的深入,當地工商部門違反國家規定,利用職權亂收費,為糧販充當保護傘的行為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11、思想統一了 事情才好辦/喻曉軒
  陳國慶真夠冤的,好端端地到北海探親,結果卻被帶到了派出所,接著被不明不白地關了幾個鐘頭,還不明不白地訂了一年的《廣西政法報》;更冤的是,他在北海呆了幾個月還沒有看到一份《廣西政法報》。

  12、重復的暗訪/喻曉軒
  “我把部裏的電話號碼交給了司機(出租車),又檢查了一下證件和介紹信,這才硬著頭皮走進了種子公司。當時的情形頗有點‘悲壯’的味道。”《專賣還是專橫》一片的編導講述了她的兩次“曆險記”。

  13、討教一二/郭峰
  “採訪花溝鎮的‘四萬工程’時,看到打瞎眼睛者有之,抓進牢房者有之,扒了房子住在橋洞裏者有之。見了記者,他們如見救星,不是嚎啕大哭,就是跪地求助。”

  14、我是劉思影的阿姨/申宇紅
  《殘害兒童 罪不容誅》播出後不久,劉思影就去了另外一個世界。“再也不能聽到她叫我阿姨,再也不能兌現去醫院看她的承諾──每次走進辦公室一眼看到放在櫃子上的大布娃娃,我的心中總是充滿了一種深深的自責和無奈的痛苦。”編導申宇紅為我們講述了她和小思影的故事。

  15、把握住熱點 經營好選題/再軍
  發生在雲南省昭通地區永善縣的一起頂風違紀、用公款吃喝玩樂並造成嚴重後果的事件,為《局長醉死歌舞廳》一片提供了豐富的新聞素材。

  16、一場風花雪月的故事/劉寧
  許傑,貴陽市財政局的一個公務員,通過信息臺的交友熱線,結識了一位自稱是香港黑社會龍氏家族的長子──龍彪,從此許傑便在兩年多的時間裏為她的白馬王子從財政局的賬上弄出了七千多萬元。

  17、與艾滋病無關/羅芳華
  余梅芳在一次普通的因腰椎間盤突出而進行的血清檢測之後,被疑診為HIV陽性,既艾滋病。從此,她的身邊充滿了“合情合理”冷漠、怠慢、傷害,最終她在名譽的底線上無路可走,將對自己做出艾滋病診斷的山西省忻州地區醫院和附有連帶責任的市防疫站推上了被告席。

  18、關於搖頭丸/劉慶生
  “我是屬於那種一聽説諸如犯罪、暴力、抓捕等字眼兒就特興奮的人,拍這類題材是我的最愛。當領導説要派我去做‘搖頭丸’的選題時,我馬上就滿心歡喜地接下了任務。”

  19、行走在真相邊緣/徐慨
  廣西南丹縣大廠鎮鴻圖選礦廠發生尾砂壩坍塌事故,造成二十八人死亡,五十多人受傷。事故發生後,《新聞調查》連續接到當地群眾舉報,稱當地政府隱瞞死亡人數,而且,由於廣西的一些“人物”在當地的私人礦井中有股份。於是,事不宜遲,編導、記者連夜趕赴南丹縣,探尋事實真相。

  20、事實與神話之間/何勇
  神話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被判處六年徒刑、但已過七年還沒有被執行的罪犯。這個神奇而近乎荒誕的故事,吸引的不僅僅是編導、記者,當然還有觀眾。

  21、堅持 堅持 再堅持/孟克
  “在採訪中,有時候就在你覺得差不多又差那麼一點點的時候,再堅持一下,事情也許真就不一樣了。”

  22、《新世紀 新生活》月記 周記 日記/張虎迪
  因為《實話實説》新世紀特別節目的選題,愁壞了節目組的男女老少。當百歲老人隆老太太一家如同天上掉餡餅般“從天而降”時,崔永元大喜,放出話,京城館子任你們挑。

  23、放茅/汪東升
  “放茅,意思是上廁所,是監獄裏的專用詞語。監獄裏每天生活的開始和結束都伴隨著監獄幹警的那聲‘放茅’。在監獄拍片的幾天裏,‘放茅’這個詞語似乎總是能出現在周圍單調的聲音中,並在記憶中反反復復、無休止地回蕩。”

  24、《暴風雪過後》拍攝日記/王忠新
  在世紀之交,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襲擊了內蒙古錫林郭勒盟,一時間,災情成為全國各界和各大媒體關注的焦點。《新聞調查》的編導、記者、攝像一行六人,在遠離親人的茫茫雪原上度過了新世紀的第一個春節。

  25、天鵝,一路走好/宋薇
  在吉林省大安地區有一夥人濫殺天鵝等國家級保護動物,編導、記者在經歷了各種艱難險阻之後,終於拍攝到了偷獵、販賣的真實鏡頭。

  26、大熊貓的故事/黃瑛
  “在大熊貓家鄉四川採訪,我們不僅可以非常近距離地站在大熊貓的身邊,對於那些剛剛出生不久的熊貓幼崽,甚至還能輕輕地把它們像小孩兒一樣抱在懷裏。幾天時間的朝夕相處,也從大熊貓保護基地的工作人員那裏聽到了許多有關大熊貓的故事。”

  27、羊泉村紀事/張潔 陳新紅
  2000年4月,記者董倩來到山西省盂縣,對五十年前遭受侵華性暴力侵害的萬愛花、劉面換、趙潤梅三位老人進行了實地採訪。這是一段對受害者來説是難以啟齒的經歷,而對國家和民族來説是不能忘記的屈辱的歷史。

  28、“飄”/張天賀
  對每一個吸毒者來説,吸毒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經歷,而戒毒過程往往也是充滿了痛苦的反復。宋玉生──一個二十八歲的年輕人,向
  觀眾講述了他從1998年初染上海洛因之後,歷經吸毒──戒毒──復吸──再戒毒的艱難之路。

  29、出走/董倩
  1999年初,安徽省鳳陽縣蓮塘村發生了一件離奇的事情,剛剛舉行過婚禮的新娘吉開桃,在婚禮後的第七天逃離了新房,並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狀告新郎李本武強姦了她。報案十一個月後,新郎被當地公安機關逮捕,並於2000年6月6日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

  30、不僅僅同情弱者/譚蕓 莊永志
  1996年,四歲的楊易被診斷患了“神經母細胞瘤”,並於同年11月26日在河北省切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做了腹部腫瘤切除術。1999年8月,楊易因身體不適再次來到“省二院”就診,在做腹部B超檢查時,被告知孩子的左腎區腎臟沒有了。楊易的左腎到底哪去了呢?
  第三部分
  有話直説
  暗訪時代已經到來/曲長纓
  嚮往一種生活/法展
  暗訪ABC/姚宇軍
  “兩會”的記者證/呂少波
  “退居”二線/白河山
  另類心情/張潔
  趙一工,揪住你的小辮子/孫金嶺
  還是叫我虎子吧/魏驅虎
  站直了 別趴下/翟樹傑
  明年我們還會領先嗎?/宣明棟
  缺氧的故事/林鳳安
  第一次親密的接觸/楊繼紅
  感動自己/孫金嶺
  你説越累越出汗才越是真正的生活/楊樹鵬
  法律,懸在電視記者頭上的利劍/崔立新
  走進新世紀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