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學者:中日經貿關係總體“趨冷降溫”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16日 06:40 來源:

  中國青年報消息:2006年伊始,一些學者集中談論中日“政冷經熱”關係的“經濟熱度”問題。各方圍繞中日經貿關係是冷是熱各抒高見。筆者認為,對此問題,首先應認識到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擁有自主決策權,政府只能在有限的範圍、有限的程度上影響經濟、貿易關係。即便是對企業干預能力強的日本政府也不能違法介入企業業務領域,況且還有世貿組織規則的約束;其次還應區分中日經貿關係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這是兩個不同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其結論才能不言自明。

  兩國貿易及日本對華投資現狀

  2005年,中日貿易同比增長約12%,這已是連續11年中日貿易增長低於中國對外貿易平均增長水平。預計,2005年中日貿易進出口額將達到1880億美元,低於我國對歐盟和美國的貿易規模,所佔比重也由1994年的高點24%降至13%,比高點時水平低11個百分點,説明兩國貿易密切程度大幅下降。從中國角度分析,日本作為中國主要貿易夥伴的位次在下降,重要程度在減低,貿易熱度在降溫。但降溫與中日政治關係冷不存在明顯的因果關係。

  從日本角度分析,兩國貿易持續較快增長,日本對中國加上香港的貿易額已超過對美國的規模。中國已成為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表明目前兩國貿易還在升溫。造成兩國貿易“溫差”的原因,一是上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持續低迷、經濟貿易增長水平低於中國,也低於美國和歐盟;二是日本市場規模不如美國、歐盟大,增長空間相對較小;三是中國對日本出口占中國總出口比重下降更多,2005年約佔10%,而從日本的進口約佔中國總進口量的15%。在各國普遍重視出口的情況下,日本市場對中國的重要性下降更加明顯,而中國市場對日本的重要性卻在迅速提高。換句話説,目前中日兩國政治關係冷對貿易方面的影響並不明顯,還不能輕易下結論。

  2005年,日本企業對華投資合同金額和實際金額均呈增長態勢,投資熱度高於美國、歐盟等主要發達國家,而且這是在2005年4月發生抵制日貨遊行的情況下實現的,應該説目前日本企業對華投資增長的根基還是非常穩固的。但從未來發展趨勢看,日本企業來華投資必然會受到兩國政治關係的影響。首先,2005年7月1日,日本經濟産業省公佈的《2005年度通商白皮書》指出,中國經濟發展存在的風險,如結構性問題、城鄉差別進一步擴大問題、城市失業人口進一步增加的問題及電力、水資源嚴重短缺及環境污染等問題。日本經濟産業省認為,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等國家不僅是一個新興的市場,而且還擁有豐富的資源,是日本企業分散投資風險的重要候選地。事實上,日本經濟産業省出版的《2005年度製造業白皮書》也有類似表述。

  中日兩國政府資金合作大不如前

  近兩年,中日兩國政府資金合作已大不如前。日本政府提供的政府貸款項目審查更加嚴格,項目的經濟性也越來越淡薄,金額大幅縮減。與此同時,日本政府對越南、印度提供經濟援助的資金已超過中國,且在大量增加。2004年11月28日,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在老撾首都萬象談到對中國提供政府開發援助時表示:“中國已經取得令人矚目的經濟發展,可以説已經到了‘畢業期’。”這使2005年中日政府資金合作溫度驟降。小泉的這項表態不管出於何種考慮,在國際場合,在事前未同中國政府進行任何溝通的情況下,突然講出這種話,客觀上給人的印像是小泉在向中國打經濟援助牌,意圖牽制中國不要再提反對參拜靖國神社的事。目前,日本政府已基本決定於2008年停止提供政府貸款、無償援助、技術合作等三大主幹內容。所以,在政府資金合作領域的關係已經冷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中日兩國能源合作表現在口頭上

  近兩年,中國家庭開始普及汽車,包括日本企業對華汽車領域投資大幅增加。汽車進入家庭,能源問題開始凸現。人們普遍感到,中國對能源現實和潛在的需求巨大,節能和環保問題已成為中國、亞洲乃至世界的重大問題。而日本擁有節能、環保的先進技術,在發達國家中技術也十分先進。如將其推廣應用到我國,對我國經濟發展、日本在華企業的發展、乃至世界能源供需平衡均能作出巨大貢獻。但迄今為止,兩國能源領域的合作多表現在口頭上,真正落實在行動上、有實際效果的項目還十分“稀少”。日本節能技術對中國已經成了“稀缺資源”。可以説,兩國能源領域可以合作的方面沒有合作,能升溫的地方沒有升溫主要原因在於日本政府態度消極。

  關於東海春曉油氣田的糾紛,2005年10月1日《東洋經濟》週刊的一篇文章認為,“中國目前擁有的技術不可能吸收到中間線日本一側的資源”,以及“在國際法上,中國主張按東海大陸架延伸的地理形狀劃分中日之間經濟專屬區分界線更加有利,如果中國提出申請國際裁決,中國獲勝的可能性完全存在”;提出“根據日本國內法,日本(政府)要求中國停止東海油氣田開發是缺乏常識”等等。

  但此前日本政府、媒體和民眾普遍認為,“中國在越界開採,中國吸收日本一側資源,應該要求中國停止開採”等等。此舉無疑增加了日本國民討厭中國的感情。鳳凰衛視評論員阮次山先生也披露:中國政府曾于較早時期徵求過日本方面參與聯合開發東海有爭議地區資源一事,卻被日本回絕;中國企業調查的東海地區中方一側的地質勘探資料屬於中國有關企業的資産,日本要求該企業將擁有的資料提供給它是無理要求。從以上情況分析不難判斷,中國在東海日方提出的中間線中國一測5公里處開發資源引起的爭議完全是日本政府有意製造的事端。

  此外,日本政府使用開發援助資金用於俄方鋪設輸油管道,以此為本錢與中國競爭。事實上,日本如果真正需要石油的話,完全可以避免同中國正面競爭,例如採取像中國和印度那樣協調採購能源。其次,據了解,日本由於節能效果好,長期以來經濟有增長而石油需求量幾乎沒有增加,反而略有下降,其購買石油均有長期、穩定的合作夥伴,安全度也很高,所以日本解釋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動機就是欲分散風險。但經過認真分析可以發現,這樣的解釋非常勉強。因為日本至今還未同俄羅斯簽訂和平友好條約,與其還有北方四島領土爭端,且日美安保條約防衛對象也包括俄羅斯。所以,對日本來講,俄羅斯石油來源本身就不安全。

  兩國對待東亞經貿合作有分歧

  日本經濟實力強大,長期以來一直積極發展同東南亞國家的經貿關係,在東亞地區發揮領頭雁作用。上世紀90代前半期,中國時任總理李鵬出訪馬來西亞,與馬哈蒂爾總理共同倡導建立東亞地區經濟論壇,並希望日本作為東亞地區惟一的經濟發達國家發揮主導作用。但在美國反對下,日本退縮了。中國政府事實上基本贊同日本政府私下一直醞釀由中日韓和東盟國家組成東亞自由貿易區的設想。2000年11月,朱基總理訪問日本期間就曾明確提出希望日本在東亞區域經貿合作中發揮主導作用,結果日本政府選擇了沉默。在日本政府一再退縮的情況下,中國政府只好先行提出中國同東盟十國開展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合作,並希望也同日本、韓國建立自由貿易區合作關係。結果,日本一方面立即啟動同東盟建立“經濟合作夥伴關係”的談判,另一方面回絕了關於中日韓建立自由貿易區合作的提議。

  關於東亞經濟合作,我個人認為,中國也沒有意願在東亞區域經貿合作中發揮主導或領導作用。中國非常認同東亞地區經濟貿易關係已經非常密切,客觀上形成了相對獨立的“經濟板塊”,大家一起合作“梳理一下”就可以成為一個自由貿易區。這樣,今後再發生類似1997年金融危機前國際金融大鱷瘋狂炒作事態的話,大家可以和衷共濟,打一場“防衛阻擊戰”,自信以東亞各國雄厚的外匯儲備實力完全有取勝把握。

  其實,中日經貿關係的發展不取決於中國單方面、善良的願望。日本政府首先將政治矛盾引導擴大到經濟領域,並且已經再三齣招“冷卻”經貿關係。中日兩國企業、經濟界以及大多數政府公務員事實上都不願意看到兩國政治關係、經貿關係惡化。目前,日本執政的自民黨內主流多數主張對中國強硬,而且似乎越強硬越是英雄。此外,日本是一個含蓄的民族,不善於談吐,只善於行動。言談暴露出來的信息只不過是“冰山的一角”。我們在看到這些暴露出來的部分信息之後還應注意觀察其下面還有一座山。

  總之,筆者認為目前中日兩國經貿合作關係“有冷有熱”,未來可能“升溫的少,降溫的多”,總體發展趨勢是降溫、趨冷。對此,希望有關方面要有充分的準備。 (金柏松)

  (作者為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

責編:唐峰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