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購房成不能承受之重 31.8%房貸一族成"房奴"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17日 10:50 來源:

  中國青年報消息:他們在享受有房一族的心理安慰的同時,生活質量卻大為下降,不敢輕易換工作,不敢娛樂、旅遊,害怕銀行漲息,擔心生病、失業,更沒時間好好享受生活

  按照國際通行的看法,月收入的1/3是房貸按揭的一條警戒線,越過此警戒線,將出現較大的還貸風險,並可能影響生活質量。

  新浪網房産頻道最新一項調查(截至記者發稿時有15014人參與)顯示,有91.1%的人購房用了按揭。這群按揭族中,有31.75%的人,月供佔到了其收入的50%以上。

  如果是貸款買房,月供佔你月收入的多少?

  月收入的20%~50% 54.1%

  月收入的50%以上 31.8%

  月收入的20%以下 14.1%

  和王俊相熟的朋友最近都明顯感覺到了他的變化:曾經是“飯局”的積極組織者兼中流砥柱的他,開始以各種冠冕堂皇或者匪夷所思的藉口拒絕參加“腐敗”活動;不論什麼時候打他的手機,無一例外都會聽到一個甜美的女聲説:“您所撥打的電話正在通話中。”過不多久,一個短信息蹣跚而至,“有什麼事嗎”;以前每週必去的泡吧和健身被取消,轉而每月去銀行一次——當然,是去還房貸按揭,而不是去銀行泡吧或者健身。

  “買了房之後,我的生活完全變了。最要命的是,這種改變不是一年半載,而是漫長的15年!”王俊曾因為在同學中最早成為有房一族而被戲稱為“鑽石王老五”,可是提及現在的生活,他已經沒有了當初的欣喜,顯得頗有些無奈。

  一個廣為流傳但未經證實的説法是,在中國,像王俊這樣,生活被房貸按揭所改變的青年,有2600萬。而一個確定的數字是,1997年,中國個人住房按揭貸款金額不到200億元;到2005年,這一數字已經達到1.6萬億元。8年的時間,增加了近80倍。

  新浪網房産頻道最新一項有15014人參與的調查顯示,有91.1%的人,其購房方式是按揭貸款。

  而在1998年,當房改作為拉動內需的措施之一被推行,房地産個人貸款也由此被推廣時,怎樣完成上級下達的按揭任務,是讓銀行工作人員很發愁的一件事情。那一年,一則關於中美兩位老太太臨終感言的笑話——“我終於住進新房了”和“我終於還清房貸了”——依然被認作是中國人和美國人消費觀念差異的真實寫照。

  仿佛在一夜之間,歷來以“寅吃卯糧”為恥的中國人,學會了“用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其中的主流就是年輕人。2005年初,北京市建委的網站上公佈的一項調查表明,北京商品住宅購房對象正趨於年輕化,20~30歲群體是商品房購房主力。而當年第四季度,其所佔比重又有大幅增長,達到了近四成。

  “我是被逼出來的。”王俊這樣解釋自己觀念的“進步”。一項來自北京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05年當地商品住宅期房均價每平方米6725元,居全國之冠。也就是説,收入還算不錯的王俊,要不吃不喝整整10年,才能在北京買得起一處60平方米的小房子。

  “現在房價這麼高,想不貸款買房,要麼有個好爸爸,要麼,就只能指望買彩票撞大運了。”王俊半開玩笑地説。

  如果説,放貸按揭還算一種觀念的開放,給人以更多選擇的話,新浪網這次調查的另一個結果無疑讓人擔憂。調查顯示,在貸款買房的人當中,54.1%的人月供佔其收入的20%~50%,甚至有31.8%的人,月供佔到了其收入的50%以上。

  按照國際通行的看法,月收入的1/3是房貸按揭的一條警戒線,越過此警戒線,將出現較大的還貸風險,並可能影響生活質量。美國的銀行就明確規定,每月償還的按揭貸款以及與住房相關的稅費,不得超過貸款人稅前收入的28%。而中國銀監會在2004年9月發佈的《商業銀行房地産貸款風險管理指引》中指出:“應將借款人住房貸款的月房産支出與收入比控制在50%以下(含50%),月所有債務支出與收入比控制在55%以下(含55%)。”

  也就是説,即便是按照中國銀監會更為寬泛的標準,也有31.8%的人,其房貸月供超過了50%這一警戒線。

  與此相對照的是,2003年,美國人把約1/3的收入用來支付跟住房相關的一切費用,另外1/3花在交通和食物方面,約10%花在個人保險上,5%用於娛樂和外出旅遊。

  過高的房貸月供正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這次調查發現,77.9%的人認為房貸還款負擔太重,使他們的生活質量下降。

  很多按揭買房的人自稱為“蝸牛”一族。他們身上背著房子,在享受著高薪、白領、有房一族等諸多心理安慰的同時,也承受著“一天不工作,就會被世界拋棄”的精神重壓,生活質量大為下降:不敢輕易換工作,不敢娛樂、旅遊,害怕銀行漲息,擔心生病、失業,更沒時間好好享受生活。他們常常戲稱自己正在堅定地叩響“憂鬱症”的大門,甚至一隻腳已經邁了進去。

  在影響生活質量之外,月供佔收入比例過高的另一個隱憂是,這必然導致儲蓄的下降。對很多人來説,購房已不是個人行為,甚至是一個家庭、一個家族在供房。有人用“六一模式”概括全家供房的情景:六個人,青年夫妻、男方父母、女方父母用多年的積蓄共同出資,在城市裏買一套房。

  一項來自中國社科院的統計顯示,2003年,上海、北京兩地家庭負債比例分別達到155%和122%,已經超過美國同期的115%。而在目前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健全、我國開始逐漸步入老齡社會的大背景下,人們又必須留出部分積蓄以備失業、養老、醫療、教育等方面的不時之需。

  “我們養房,誰養父母?”對於未來,王俊顯得有一些憂慮。

責編:朱亞菲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