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7日 05:52 來源:國際金融報
國際金融報消息: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是近年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最關注的議題之一。作為直接的回應,溫家寶總理3月5日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明確表示:今年將研究統一各類企業稅收制度。財政部副部長樓繼偉則在當日下午列席廣西代表團全體會議時透露,國務院將在今年8月份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企業所得稅法草案的議案。種種信號表明,千呼萬喚中的兩稅合併開始邁出實質性的步伐。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經過較長時間討論和醞釀,前期頗存爭議的這一問題正在聚攏更多共識。譬如説,鋻於FDI(外商直接投資)在我國改革開放進程曾經並仍在發揮的巨大作用,有觀點認為,有必要繼續沿用包括稅收優惠在內的各種優惠政策以維持某種穩定。然而隨著形勢變遷,實踐表明,稅收優惠並不是吸引外資的首要因素。外資更看重中國潛在的巨大市場、穩定的政治環境、健全的法律制度、廉價的勞動力、資源稟賦和産業集聚度等。更有甚者,持續攀升中的大規模FDI背後所隱藏的制度缺陷,及日益明顯的雙重效應亦開始為力圖避免“拉美化陷阱”的我們所重視。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一直是利用外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及至今日,在中國外匯儲備快速突破8000億美元,以及大多數領域均已向外資放開的情況下,更具挑戰性的問題將不再是要不要繼續融入全球體系,而是如何融入全球體系。最起碼,作為一個大國,中國應該創設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培育扶植我們自己的、強而有力的企業基礎。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實行了行政分權式的改革,各地方政府為追求稅收、就業以及政績而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衝動持續不退,各種各樣不計成本的優惠政策層出不窮,這在發展初期既是必須的,也是成功的。但是隨著時間推移,一方面,這一取向必然受到邊際效應遞減規律的制約,另一方面,它對本土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擠壓排擠日益彰顯,更重要的是,這仍然顯著表現為政府在市場資源配置過程中的主導地位,行政式乃至官員式的喜好仍在替代著本應由市場進行的選擇。
應該看到,黨中央、國務院和全國人大對於企業所得稅兩法合併的改革方向始終是明確的,並先後將此事寫進了“九五”計劃和“十五”計劃。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也明確提出,要統一各類企業稅收制度。所以説,在當前各方麵條件基本成熟的情況下,適時推行內外資平等之所得稅率,符合市場預期、適合市場發育。
推而廣之,中國的稅制沿革過去是,今後也應該是不斷反映和適應經濟發展的過程。只不過,經濟體制中能夠改和容易改的方面基本都改完了,目前正處於由增量改革而存量改革的轉折期,因此任何大的改變勢必會牽動眾多既得利益者。因此對於改革者來説,必須做好兩方面工作,即:一方面,通過儘量合理的方案設計,消減改革阻力;另一方面,需要在部門的、局部的、當期的利益和國家的、全民的、長遠的利益間,作出必要的選擇。惟其如此,類似兩稅合併這樣的良性變革,方可在邁開步子後順利落下“另一隻鞋”。(葛豐)
責編:薛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