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正成為新興的國際關係公共品提供者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6日 11:20 來源:新華社
    專題:2006年全國兩會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 記者 王建華 熊爭艷 丁錫國 星期日的下午,北京繁華商業區西單的星巴克咖啡店裏,戴維菲爾德正一邊品著溫潤香濃的卡布其諾,一邊看著落地窗外川流不息的人群。這位42歲的澳大利亞人在北京的一所學校當了4年英語教師,雖然1000公里外的朝鮮因核問題爭端而備受矚目,而他卻悠然自得,絲毫沒有感到核陰影的威脅。

  “中國已在積極扮演調解人的角色,它倡導的六方會談機制使朝鮮和美國坐在談判桌前,朝著和平方向努力。”菲爾德對新華社記者説。

  國力迅速上升的中國正在以全新的重量級角色現身世界舞臺,它越來越注重為其所處的地區甚至全球提供使許多人都能受益的國際關係“公共品”。

  “公共品”一詞最早出現在經濟領域,而國際關係公共品,是國際社會成員都可普遍從中獲益的機制、規則、秩序和理念,不具有排他性,多是一種無形産品。

  “中國打算怎樣運用其實力”,近些年一直是引起激烈爭論的世界性話題,而中國在如何提供公共品的問題上,給出的答案越來越明晰。

  溫家寶總理5日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説,中國將“促進共同繁榮”,“加強全方位外交”,“鞏固和加強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友好合作”,“推動區域合作機制建設”,“擴大同發達國家的共同利益”,“積極參與和開展多邊外交”,“建立和平、公正、和諧的新世界”。這在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和五中全會的兩個重要文件,以及胡錦濤主席在聯合國成立60週年首腦會議上的講話中,也能找到有關的重要闡述。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陶文釗説:“這表明了中國重視其應盡的國際義務和責任。”

  此前,公共品的提供者主要是西方發達國家及其盟國。新中國在成立後的最初30年也曾對外提供某些公共品,但由於特殊的歷史背景,它們被過多地賦予了政治含義,而未達成普遍性。

  “如今,中國正在提供被視為能使地區乃至全球都能普遍接受和現實受益的國際關係公共物品。我們不但能使中國人民自己受益,也能使世界人民受益,並大力促進國際上崇高事業的發展。”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諸城外貿集團總經理王金友説。

  推動建立共同安全機制是公共品中最重要的項目之一,而以“穩定壓倒一切”為理念的中國,用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與各國攜手共同應對全球安全威脅。

  在聯合國改革問題上,中國的建設性意見受到重視。在亞洲,中國參加了40多個地區安全與經濟論壇。在反恐問題上,中國積極加入了多邊合作機制。今年年初,北京還承辦了與聯合國和世界銀行共同倡議召開的防控禽流感籌資國際會議,並捐款1000萬美元。中國還宣佈,減免重債窮國的債務。最近,中國還正在與另外幾個大國和有關國際組織積極尋找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的途徑。中國派駐海地的維和力量,上個月甚至還承擔了保衛該國大選計票中心的重要任務。

  目前,中國向地區和全球特別是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提供的最大也是最不可替代的無形公共品,是20多年來不斷探索出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陶文釗説, 中國的發展奇跡向世界昭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每個貧窮落後的國家都能成功地找到最適合自己國情的發展路徑。

  歐盟駐華大使賽日安博説,中國政府不僅對自己的國民,而且為全世界的福祉都負有責任。他説,中國提出的 “和諧世界”構想是其在國內構建“和諧社會”思想的延伸,是一個負責任大國的表現。

責編:王京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