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16日 14:10 來源:
國際先驅導報消息:
由於日本國內市場的封閉性和中國企業在中日經貿關係中不佔主導地位,中國並非日本經濟增長的“最大受益者”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喬舒報道 “由於公司和消費者支出的增加,日本經濟在去年第四季度的增長速度可能至少是美國或歐洲的三倍……”2月13日,美國彭博新聞社通過對29名經濟學家的調查指出,日本去年第四季度的經濟增長率可能達到4.9%。這個增速幾乎是前一季度1%經濟增長率的5倍。
“全球經濟都將從另一個晚點的經濟引擎中受益。”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斯蒂芬 羅奇2月10在一報告中説,“中國,而非美國,將成為日本不斷增長的國內、進口需求的主要受益者。”他的判斷根據是:美國在日本的進口比重已經從1999年的25%跌至13%,而日本從包括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的進口比重則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5%上升到約22%。
不過,中國學者並不認同羅奇的觀點。
難説日本帶動中國經濟
“中日經貿關係互有帶動作用。但這一關係中,日本對中國的依賴甚于中國對日本的依賴,”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金柏松認為,“很難説日本經濟成長對中國經濟有多大帶動作用。”他指出,看中國經濟在多大程度上受益於日本,一看中國對日出口,二看日本對華投資。
“從貿易規模上講,日本市場沒有美國、歐洲市場大;從貿易增速上看,中國對日本的出口增長速度沒有對美歐的快。現在日本企業對中國的投資略有增加,對美歐投資下降,但這是日本企業根據之前的計劃作出的。現在,日本企業更看好到印度、越南、俄羅斯和泰國等投資目的地,而對到中國投資,則更多地談到了風險。
“在日本企業新的投資計劃中,對中國的投資也在減少。尤其應注意的是,中日貿易很大程度上是靠日本企業在華投資帶動的。”金柏松介紹,去年11月初日本國際合作銀行的日本製造業者海外經營報告顯示,日企看好中國投資的企業為72%,比2004年的77%下降5%。而對中國投資持觀望態度,將中國看作是有風險的市場的日本企業則增加了5%。“未來直接投資金額減少也會成為事實,”金柏松認為,中日政治關係不佳已使部分企業對華投資産生猶疑心態。
中國企業缺乏主導權
“即便對於蘑菇、紫菜之類的中國産品進口,日本也一直採取相當的限制措施。從中國進口蔬菜、原材料和稀有金屬等貿易活動也主要由日本的商社控制,中國企業在中日經貿聯絡中缺乏自主性,難以打開市場。目前,中國産品,尤其是中國企業對日本的出口增長率未見提高。”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日本研究所的劉軍紅認為,中國企業很難從日本內需擴大中得到好處,“日本從中國的進口主要是日資子公司和日本國內母公司之間的交易”。
金柏松認為,日本經濟的封閉性很強,這種封閉性不是體現在日本政府的政策上,而有社會、人文、文化原因。“比如,它的行業協會裏的不成文規定使得日本人之間的合作對外表現出排斥性。”類似地,去年9月份美國一些議員也公開抨擊日本,稱日本政府的貿易政策有歧視性和專制色彩。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主席比爾 托馬斯説,美日貿易之所以陷入停滯和美國逆差巨大,“主要是因為日本人修築了一道複雜的貿易保護條例和管理體制的墻壁”。這位議員尖刻地將近年來日本經濟的低迷不振歸咎於日本保護本國市場暗中限制美國對日出口,説日本的貿易態度是“因為苛刻和官僚作風嚴重的行業政策造成的,它往往充斥著阻礙經濟各個方面的政治恩賜”。
日企將加大在華擴張
“從消費結構看,經濟增長後,日本國民對名牌、高檔産品的需求會增長,但這些産品主要得從歐美進口。”劉軍紅認為,即便日本經濟增長導致外貿總體環境變寬鬆也未必會給中國企業帶來多大好處,“當然,對中國的稀有金屬需求會增加。”
“反過來,日本企業在中國的擴張能力在增強。其內需的出現靠出口支撐,沒有對中國的出口,其增長動力就會缺失。”劉軍紅分析。金柏松也認為,日本的經濟增長將使日本企業更多地參與收購中國企業的股票,參股中國的銀行和兼併中國企業等。
責編:劉彥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