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來勢洶洶的液化氣“瘋”漲對壘發改委調控之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24日 10:56 來源:

  中國證券報消息:

  液化氣進口商主要由外資和民營資本構成,政府不易對其進行補貼,進口量因內外價格倒挂已萎縮不少;如果國內生産商——中石油、中石化旗下的煉廠因為價格管理降低液化氣的産量,“氣荒”將不可避免。

  相關鏈結:液化氣價格博弈日激烈 低價能源政策能扛多久

  2006年伊始,液化氣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全國各地一路飆升的液化氣價格,壓得老百姓喘不過氣來。從去年年中開始,半年時間不到,廣東、廣西、海南、四川、吉林等地的罐裝液化氣價格均數次大幅上調,廣東、海南等地液化氣價格甚至最多上漲了60%。

  面對來勢洶洶的液化氣價格,1月16日晚國家發改委在其網站上發佈通知,明令液化氣生産企業不得擅自提高價格,並要求各地在價格發生異常波動時及時介入,依法進行臨時價格干預。

  據記者了解,到目前為止,各地液化氣價格在政府干預下已趨於平穩。但有業內人士分析,把液化氣推到幕前的是高企的油價,從國際市場判斷,液化氣的價格在今後幾個月還將隨國際油價一起高高在上。

  悄然成了“香餑餑”

  液化氣在價格市場化之前一直地位“謙卑”,由於本身是煉廠的副産品,和汽柴油的地位相比不名一文。但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市場化的取向給予它越來越高的地位。

  液化氣是個長期依賴進口的商品,進口地主要集中在華南、華東等經濟發達的地區,進口價格鎖定沙特合同價,與原油價格共漲落。而國內的生産主要出自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煉廠,市場銷售上採取和進口價“價格跟隨”的策略。國內煉廠在嘗到市場化價格甜頭的同時無不在提高液化氣的收率,增加液化氣的産量以求利潤最大化。特別是在汽柴油價格受到國家管制後,增加液化氣的産量以求利潤最大化成為企業的當然選擇。

  另外,在中石油和中石化各自統一全國汽柴油銷售的情況下,各地的煉廠對開拓液化氣生産和銷售的“自留地”都顯得特別積極。

  根據統計,煉油廠液化氣産量上升的幅度近年來一直高於同期原油加工量的增幅。

  氣價仍有上漲空間

  近兩年,液化氣和原油價格一路漲勢不減,進口成本屢次刷新最高記錄。根據海關統計數字,去年前11個月液化氣的平均到岸價高達449.70美元,比一年前的370.32美元上漲21.4%。從地方傳來的消息是,一瓶液化氣的價格到達100元的心理大關。

  廣東油氣商會秘書長吳清標認為,雖然氣價漲的快,但目前市場上也是有氣可供的。他説,液化石油氣價格和原油價格挂鉤,但有一定的滯後性,所以進入冬季,在歐美需求同時進入高峰時,液化石油氣的價格終於“發力”。

  不過,100元遠遠不是目前廣東液化石油氣市場的天花板價格,根據吳清標的計算,下一波的行情是到岸價將達到110元/瓶。

  同時,廣東的需求在高價的打壓下萎縮大約20%。“現在廣東的每個月需求量降低到27-29萬噸,遠低於月平均的35萬噸。”吳清標説。

  但政府在此時開始介入,發改委的價格管理通知試圖提醒液化氣生産企業要執行液化氣出廠價格按照與汽油保持1:0.83-0.92的比價關係確定出廠價格。

  液化氣資深研究專家陳薇女士告訴記者,液化氣一直是姓“原油”的,不能簡單的把它的價格拉回價格管制中。

  “要挂鉤也是要和國際汽油價格挂鉤,”她説。

  市場擔心,中石油、中石化旗下的煉廠會因為價格管理,降低液化氣的生産。由於液化氣進口商主要是由外資和民營資本構成,政府不可能對其進行補貼,進口量已經在高價格的打擊下萎縮不少,如果此時國內生産商突然失去積極性,“氣荒”將真正到來。

  天然氣的“前車之鑒”

  天然氣是液化氣的“終結者”,但這個目標要等到未來幾年液化天然氣和管道天然氣大規模進入中國的城市後才能實現。

  目前液化氣在天然氣市場化定價機制改革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去年末的改革中,天然氣價格所挂鉤的可替代能源,已經鎖定為目前已經是市場化的原油、煤以及液化氣。調整公式是根據原油、液化氣和煤炭價格五年移動平均變化情況,分別按40%、20%和40%加權平均確定。

  由於天然氣價格改革目標是在5年內實現國家專門監管下的市場化,10年內實現完全市場化,液化氣的目前高價困境無疑成為即將市場化的天然氣一個必須借鑒的例子。

  在今年第一船液化天然氣到達深圳後,廣東將開始感受液化氣退出城市歷史舞臺的氣氛。

  但液化氣並不會被天然氣完全取代。由於液化氣的運輸靈活,其需求可以在偏遠的城鎮和農村得到發展。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大規模的天然氣開發和長距離的天然氣管道運輸,以及液化天然氣從遙遠的海外進入中國城市,液化氣將離開城市,轉向更廣大的農村。 (記者林威 北京報道)

責編:王麗華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