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2006年仍是金融年 經濟體制改革有"四大看點"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06日 14:25 來源:

  半月談消息:

  金融業迎來全面對外開放

  2006年,根據WTO協議,我國金融業將全面對外開放,開放後外資的涌入將對我國金融體系形成強大衝擊。長期以來,政府控制著金融業的運營,政府的信譽也給了老百姓充分的理由來選擇國有金融機構進行儲蓄、投資。然而,這種運營模式也帶來了沉重的歷史包袱,效率低下、呆壞賬的陰影一直籠罩著它的前進之途。2006的全面開放,必將使我國金融業潛在的風險進一步顯露,金融業的改革迫在眉睫。

  2006年金融業在以下幾個方面的改革值得關注:第一,如何完善金融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強化內控機制。不良貸款的産生、國有商業銀行頻發的重大經濟案件,無不與此相關,黨中央、國務院對這一問題保持著高度關注。

  第二,國有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革。2005年,中國建設銀行率先在香港上市。而2006年,股份制改革已經完成的中國銀行可能繼續這一突破,中國工商銀行的上市計劃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此外,資本市場的股權分置改革,經過2005年的試點後正呈全面鋪開之勢,這一改革能否在2006年進一步完善,使資本市場"變熊為牛","千萬股民盡開顏",值得我們期待;人民幣匯率機制的改革經過2005年的驚險一躍後仍將繼續推進,它所牽動的將是國內外資本市場一根根敏感的神經。2006,仍將是一個金融年。

  財稅體制改革轉向公共領域

  2006年,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點無疑將是如何完善以人為本的公共財政支出體系,真正構建公共財政。長期以來,財政資金過多直接投向經濟領域,對公共服務、公共産品的供給重視不夠,積累了大量歷史欠賬,這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們的社會穩定,也給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障礙。2005年,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際上對農村的公共産品供給做出了承諾;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也促使國家財政更多地淡出直接經濟領域,進一步向公益性的社會服務、社會管理傾斜。無疑,這一轉變將使全社會長期、直接受益。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研究所王小廣研究員認為,在財政制度改革方面,2006年公共財政的色彩將更加濃厚,財政重點將會轉向提供公共産品,資金投放重點領域將會是基礎設施和社會長期發展項目,比如教育和醫療。在財力的分配上,中央和各地政府的關係也將有大的調整。

  2005年農業稅的取消,曾令億萬農民群眾歡欣鼓舞,這只是政府稅收體制改革讓利於民、協助打造公共財政的開端。個人收入調節稅起徵點的提高,也預示著我們的稅收體制將與時俱進,變得更富彈性。王小廣指出,在稅收體制改革上,為配合建立節約型社會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需要,2006年的稅收體制改革將會有所側重,並鼓勵節約。此外,為了體現公平和實現社會協調發展,2006年稅制改革的重點將會在增值稅轉型、統一各類企業稅收(比如內外資所得稅)等方面選擇一到兩個突破口。

  國企改革突出大企業

  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邵寧最近在"2006企業發展高層論壇"上介紹説,這幾年國企改革工作力度大,解決了不少難題,取得了成效。到目前為止,國有中小企業的改革面將近90%,在相當多的地區,尤其是比較發達的地區,中小企業的改革基本上做完。同時,推進了再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形成了基本的安全網。

  最近,由北京大學等機構開展的一項抽樣調查也顯示,國企改制是防止失業的有效途徑,民營化和産權多樣化的國有企業的員工失業率比全資國有企業低35%。國企改革的成就可謂有目共睹,這些階段性成就也堅定了國家決策層進一步推進國企改革的決心。

  種種跡象表明,2006年國企改革將是大企業唱主角:一個方向是體制創新,實施多元化,另一個方向就是進一步優化結構,加速改變國有經濟結構中不合理的情況。國務院國資委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季曉南表示,根據國有企業對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的影響程度,國有企業將進行A、B、C、D分類。對於A類,國家要保持獨資或者絕對控股。其他國有大型企業則要以調整和優化産權結構為重點,通過規範上市、整體上市、中外合資、産權置換、兼併收購等多種途徑進行股份制改革,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此外,完善國有企業改革規則、減輕國有企業負擔,減少企業富餘人員等國企改革的"傳統項目"也仍將繼續進行,助推大型國企的改革。

  政府轉型仍然是攻堅難點

  談中國的經濟改革不可能不談政府管理體制的改革。近年來,政府轉型的力度很大,但客觀地講,政府職能還沒有徹底轉過來。王小廣研究員認為,2006年的政府管理體制改革,在中央層面上,要減少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而在地方上,重要的還是落實政企分開。

  經濟學家遲福林認為,政府轉型的改革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第一,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直接觸及了政府轉型,政府主導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在開始發生變化,比如政府主導的投融資體制有了重要變化。第二,公共服務職能有所加強,義務教育、公共衛生、就業、社會保障、公共安全等已開始成為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能。第三,全面取消農業稅後的縣、鄉兩級政府職能轉變已是一個需要解決和正在解決的重大問題。第四,某些地方進行的綜合改革試點,已在政府轉型方面積累了局部經驗。在此基礎上,2006年,大力推進政府轉型---這一改革的核心任務,仍然是攻堅的難點。

責編:馬芳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