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29日 09:39 來源:
新京報消息:2005年12月27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佈2005中國能源十大新聞,可再生能源問題成為最受人矚目的焦點問題。“全國人大通過《可再生能源法》”位列十大新聞的首位。緊隨其後的是“2005北京國際可再生能源大會于11月召開”、“中國發電裝機于12月底達到5億千瓦”、“廣東核電集團嶺澳核電二期工程正式開工”、“溪洛渡水電站正式開工建設”。有關石油的新聞雖然一如既往地出現在十大新聞當中,但“中石油成功收購加拿大PK公司,中海油收購優尼科失敗”,“中哈原油管道建成”卻被分別排在了第七位和第九位。(據新華社12月27日電)在國際和國內的石油市場嚴峻形勢下,十大新聞的評選結果所彰顯的中國能源戰略取向才顯得更為令人欣喜。目前,在中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中,石油、天然氣的消費需求迅速增長並將在未來中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然而,由於中國石油儲量相當有限,經濟快速增長過程中帶來的大量新增石油需求不得不通過進口得以滿足。因此,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焦點之一在能源,能源問題的焦點在石油。而且從總量上看,中國的能源消費已經難以自給自足。從1997年開始,中國已經成為能源凈進口國,能源的進口依存度(能源凈進口/最終能源消費)逐步上升到2003年的6%.特別是從石油消費看,由於自身的石油儲量非常有限。中國從1993年已經成為石油凈進口國。此後,石油進口依存度迅速上升,到2003年已經達到了近50%.中國地質科學院的報告預測,中國未來20年的石油需求缺口將達60億噸。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能源需求實際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巨大的需求造就了過高的對外依存度,在國際石油價格出現較大波動的時候中國的應對措施又顯得相對滯後。
因而,能源戰略的選擇取向成為最核心的問題。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之後,歐美國家採取了兩種能源戰略對策,分別以美國和法國為代表。法國的經驗也許最值得中國借鑒。
法國在危機後強調要保證自己的能源獨立,以減少對石油進口的依賴。為此,法國研究並開發了各種石油代替能源,開發節能技術,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建設核電站。20年後,法國電力公司核電站投資的優勢逐漸顯現出來,因為它的初始投資已經收回,生産成本大大低於周圍鄰國。法國的發展戰略是一種“獨善其身”的辦法。法國是個中等強國,本身的實力使它無法採取美國式的全球戰略。因而,法國政府為了節約能源,制定了一系列建築業、汽車製造業等行業的標準,法國工藝的能耗率大降,法國的居民及生産的能源使用效率大大提高。二三十年過後,法國及歐洲國家的平均能源消耗率僅為美國的60%-70%.保羅 羅伯茨認為,廉價石油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石油産能已經接近巔峰,石油供應的下降不可避免。因而,理性的選擇是轉到其他可再生能源上。因為目前的能源市場存在的問題是:碳氫化合物比替代能源(如風力、太陽能、氫燃料)要便宜得多。所以,市場化的方向是讓外部成本內部化,也就是説,應當把污染、氣候破壞、呼吸道疾病等費用反映到石油價格中去,從而促進新能源的研究和開發。筆者認為,中國的能源戰略應包括兩個層面的問題:對內,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節約能源使用;對外,在不確定因素增多、複雜多變的市場面前,要防範風險、分散風險,盡可能降低能源供應緊張的可能性。
很顯然,2005能源十大新聞讓我們從一個側面看到,對核能、水電等清潔能源的開發已經成為能源戰略的首要選擇,而與能源相關的政策、法規的出臺以及能源工作領導機構的設立成為實施新的能源戰略的基礎。這表明,中國已經明確開始了能源政策的轉向,這對未來幾十年內中國能源形勢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管清友: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所博士)
責編: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