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財經報道):從7月3日開始,中國人民銀行推行的全國個人徵信系統在北京、浙江、廣東、重慶、陜西、廣西、四川和湖南8個省市自治區聯網。這意味著這些地區中某人如果有借貸的不良紀錄,將被這些地區的銀行掌握,給繼續貸款帶來難度。
聯網運行的個人徵信系統主要包含來自銀行的身份識別信息、貸款信息和信用卡信息。凡個人向銀行申請貸款用於按揭購房、買車等,或者申請辦理信用卡等時,要先以書面的方式向相關銀行授權,允許銀行使用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銀行將根據這個信用檔案進行信用風險跟蹤管理。另外,中國人民銀行透露,統一的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計劃將於2005年底實行全國聯網運行。數據庫全國聯網運行後,中國四大國有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還有城市商業銀行,以及部分農村信用社都成為數據的提供者。隨著這一數據庫的完善,還將採集公安部、社會保障部門、公積金管理部門等有關方面的部分個人基本信息,採集個人繳納電話、水、電、燃氣等公用事業費用以及法院民事判決和個人欠稅等公共信息,以便更全面地反映一個人的信用狀況。
專家提醒重視“個人信用”資産
隨著個人徵信系統的起用,今後客戶自己的信用記錄不但被銀行監測到,而且銀行還會據此決定貸款是否發放、信用卡是否辦理,由此可見,“個人信用”這筆無形的資産已經開始直接影響我們的生活了。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的介紹,個人徵信系統聯網將有助於引導誠實守信的社會信用文化。一方面,個人可以通過每一次按約還本付息,為自己積累一筆“信譽財富”,從而有了向銀行借款的信譽“抵押品”。另一方面,個人一旦出現不良信用記錄,可能會遭致多家銀行的聯手“制裁”。比如説在個人住房貸款方面,銀行對那些部分風險較高或信用記錄不好的客戶執行較高的貸款利率。而對風險低、信用狀況好、綜合貢獻高的客戶將執行較低的優惠貸款利率。
另據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透露,根據國際慣例,借錢不還等負面信息也不會永遠留在個人信用報告中,一般而言,大部分負面記錄將在個人信用系統中保存7年,同時個人對自己的信用信息有知情權,如果發現有錯誤可以要求進行修改。
責編:張會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