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猛漲:觸動幾根敏感神經?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01日 15:09)
中國經濟時報消息:根據國家發改委《關於調整成品油價格的通知》,自3月31日開始,我國決定適當提高汽油價格,當天很多城市公佈了新的油價。其中北京市的93號汽油從此前的每升3.20元調整為3.46元,漲幅超過8%,達到了2000年國家實行汽油浮動價格以來的歷史最高點。上海97號汽油由3.43元猛漲到3.71元,增加0.28元,也達到了該品種汽油的歷史最高點。
這次油價猛漲會産生什麼影響?記者當天在採訪中發現,不但中石油、中石化這樣的企業三緘其口,而且連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及清華大學研究能源的專家們,也都不願多談。這與過去幾年發生的油價調整時的情況大有不同。那麼,這次油價上漲觸動了哪些敏感的神經呢?根據不願公開姓名的幾位專家的看法,記者找到了如下幾條線索。
關於通貨膨脹
去年底以來,由消費價格上漲引起的通貨膨脹壓力,成為經濟界最關注的話題。到了今年第一季度,前兩個月消費價格出現回落,通脹壓力有了一點點緩解。但同時,前兩個月投資增長卻異常迅猛,引起了鋼鐵、原材料等工業品價格持續上漲,又加劇了通脹壓力。而目前,作為最重要的能源類消費品之一,成品油價格的大幅上漲自然引起人們關於通脹壓力的猜想。
關於油價接軌
這次油價上漲,國家發改委《關於調整成品油價格的通知》裏的解釋是,“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的變化以及國內成品油市場供求情況”做出調整的,但關注國際市場的人會發現,在國際油價前段時間不斷上揚的時候,我國沒有公佈調整油價。而3月底,國際油價開始回落時,我們公佈油價漲價。這種情況,自1998年我國開始嘗試石油價格與國際接軌以來,一貫如此。因此招致很多議論:我們的油價何時能夠真正與國際接軌?我國的價格決策部門辦事效率如何能再高些?等等。
關於石油儲備
我國是世界石油消費大國之一,經濟發展對石油能源的依賴性比較強。我國的石油儲量和開採量遠遠不夠自身需要,大量進口石油就成為必然的選擇。而且,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對石油進口的依賴程度也在加強。然而,國際油價波動尤其是漲價對我國的能源安全帶來很大隱患,因此建立我國的國家石油儲備基地成為多年的呼聲。目前,國際油價回落,而我國油價開始上漲,自然引起人們對國家石油儲備這一敏感問題的關注。
關於石油期貨
為了規避國際油價變動給中國帶來經濟損失,業內人士早已提出中國應該進入國際期貨市場,同時,為活躍國內石油市場和資本市場,我國應設立國內石油期貨品種。但是,自1993年我國取消石油期貨以來至今沒有恢復。擁有進入國際期貨市場的的企業僅僅局限于國有大型石油公司,而且還受到“止損額度”等頗多限制。眾多沒有國際期貨市場“入場券”的國內原油和成品油消費商,只能被動接受國際原油價格波動。此次油價上漲,對石油期貨將産生新的推動作用。但在政策層面,這個具有很大風險的決策需要謹慎推進。
關於人民幣匯率
去年,人民幣匯率成為國際關注的熱點話題,中國最終保持了現有匯率政策,沒有對人民幣進行升值。但是,在維護了國家整體利益的同時,在國際石油市場我們卻付出了代價。因為人民幣的匯率是跟著美元波動的,而國內原油價格已經基本上與國際接軌,以美元結算的國際油價上揚,也就意味著國內原油價格上揚。於是,國際原油價格“高燒”,直接導致中石化和中石油兩大成品油供應商成本上漲,最終促成成品油價格上揚。這次國內油價上調,為石油企業帶來一定補償收益的同時,人民幣匯率問題也成為業內關注的話題。
關於燃油稅
每一次燃油漲價,都會引起人們對燃油稅的議論。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謝旭人今年初在國務院新聞辦的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取消養路費、開徵燃油稅的工作已經進入審批程序之中,一旦時機成熟將適時開徵燃油稅。有分析説,自1998年以來討論多年的燃油稅問題,在今年可望出臺。但過去的經驗卻是,每一次油價上漲都成為燃油稅推遲出臺的理由,這次油價大幅上漲,給關心燃油稅的汽車企業、經銷商及廣大消費者,帶來了新的壓力。
關於石油企業
去年以來,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企業在國內外資本市場非常引人注目,一個方面是他們的業績較前年有了驚人的增長,但另一個方面,在他們風頭正健時風雲突變,英國BP公司、荷蘭殼牌公司相繼拋空所持有的中國石油企業股票,殼牌甚至退出了與中石油合作的西氣東輸項目。此舉不但使中石油、中石化陷入空前的資本恐慌,還引起了國際資本對中國市場的前景擔憂。此次油價上漲,如何影響中國石油企業,自然引起國內外資本市場的關注。
責編:陶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