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的掛牌儀式盛大而隆重,5月16日,數百名參會者見證了這一揭曉種種揣測的時刻。拉開序幕的國歌,不僅顯示兩家備受關注的“國”字牌頭企業的莊嚴,似乎也寓意著這一被最多口誅筆伐的産業的新生宣言。
自1998年3月郵電分營以來,“中國電信”旗幟依然,麾下陣營卻已不比往昔:
先是尋呼、移動、衛星等業務先後被從原中國電信中分離出去。2001年12月11日,中國電信改革方案出臺,原中國電信分成南、北兩部分。南方部分保留“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名稱,繼續擁有“中國電信”的商譽和無形資産,覆蓋廣東、廣西、浙江及西北21個省市。華北地區、東北地區和河南、山東共10個省市的北方部分和中國網通、吉通重組為中國網絡通信集團公司。移動、聯通和鐵通保持現狀不變,再加上去年年底掛牌成立的中國衛星通信集團公司,形成中國電信運營業“5+1”的新格局。
幾經重組的中國電信業,似乎已經展現全面的競爭格局。然而,有著最相近的淵源、業務類型也接近的新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是否能真正展開中國電信業的競爭態勢?
固話業務:短兵相接
根據掛牌當天宣佈的國家有關部門的批復,新中國電信和新中國網通可在對方區域內建設本地電話網和經營本地固定電話等業務,雙方相互提供平等接入服務。中國電信分拆為新中國電信和新網通在固網領域真正引入了競爭。在移動通信等異質競爭的強力分流下,中國電信、中國網通、聯通、鐵通直接在固話業務上短兵相接,讓其實已沒有多少油水的固話領域的競爭更加慘烈。
事實上,早在正式掛牌之前,固話領域網絡資源實力最強的中國電信和網通就已經排兵布陣,向對方領地進軍。就在掛牌當天,中國網通發放的宣傳資料就已經包括“南方拓展部”;而中國電信也抽調人馬加強對北方地區的人員裝備,早在掛牌之前數月,新中國電信北方分公司和北京分公司就已開始籌備。
根據有關規定,中國電信和網通將按光纖數和信道容量分別擁有原中國電信全國幹線網70%和30%的産權及各自轄區內全部本地電話網。由於網通在南方各地都已有分公司駐紮,似乎其未來的業務更容易進入南方;但是,儘管北方10省的業務劃歸新網通,可新中國電信總部仍在北京,其及時的應對策略和擁有著完善的全國性的光纖網絡也決定著它雄風不減。
業內人士分析,由於本地接入網資源的限制,直接採用專線或組建局域網將成為中國電信和網通進入對方領域的利器,雙方將在IP電話等新興的業務上展開激烈的爭奪。在這種形勢下,長話資費可能會下降;互聯網由於尚處於推廣階段,隨著應用服務內容的增強,其資費將保持相對穩定;在市話上,固網運營商將在競爭的壓力下通過更優質的服務來塑造品牌,而不是退而求其次,停留在低層次的價格戰上。
移動牌照:炙手可熱
由於移動電話靈活、方便的特點,促使高端用戶更多地使用手機,導致固定電話話務量被移動電話大量分流,不同業務間的替代性競爭、異質競爭正在逐步加劇。2001年移動電話發展速度超過固定電話,新增規模是固定電話的1.7倍。這使得眾説紛紜的“第三張移動牌照”的價值更加凸現。
除了聯通和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也有實力經營移動業務,只是囿于沒有牌照。
早在1997年,中國電信就在浙江余杭悄悄開始經營“小靈通”電話,迅速在全國200多個城市佈局的喜人形勢,使其曾雄心勃勃地計劃在3年內擁有3000萬以上用戶。“小靈通”並不是當今最先進的通信技術,卻受到追捧,最主要的原因是實行市話價格,單向收費。“小靈通”的挑戰,直接暴露了國內移動市場的巨大利潤空間,也反映了用戶對移動資費偏高的強烈不滿。
有關人士認為,以中國電信的基礎,如果能經營移動業務,完全有可能並且有能力對中國移動構成很大威脅。中國電信的無線移動處有專門的人才儲備,21個省市的銷售網也是中國電信的底牌之一。中國電信若獲得移動牌照,3個月內就能形成通信能力並打開市場。
由於網通和電信各自“重復建設”了兩張寬帶IP網,寬帶不僅意味著互聯網數據,也意味著固定長途電話,甚至還可能在此之上發展出移動業務。據原中國網通首席科學顧問侯自強介紹,以IP寬帶為基礎,發展移動通信的投入要比目前移動通信建網的投入小得多。進入3G時代,IP網的優勢更能凸現出來。因此有專家認為,兩家在3G時代同時切入移動通信領域的可能性極大。
然而,如果在兩年內不推出第三張移動牌照,移動和聯通勢必會不斷鞏固自己的勢力。經過兩年的等待,移動用戶市場將相對穩定,中國網通和中國電信即使得到了移動牌照,市場空間亦有限。故此,有業內人士指出,第三張移動牌照可能並非應當中國電信與中國網通之間的爭奪,而是兩家新企業一同向國家主管部門的爭取。
網絡互通:不應有的懸念
重組後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在機構設置上已經進入了彼此的勢力範圍。然而,並無公開的更實質動作足以支撐“有利於展開競爭性的服務,達到政府拆分電信初始目的”的論斷。
此前,有專家顧慮:出於成本等方面的瓶頸限制,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短時間內只能各據一方,相互進入困難重重,無法達成國家對此次電信業改革的初衷。
的確,在以往的例證中,幾乎無一例外地在互聯互通環節出現障礙:中國聯通與原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的互聯,中國鐵通與中國電信及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的互通,等等,恐怕個中滋味也只有負責互聯互通的人員能夠説得清。主導電信運營商採取各種手段拖延為新生電信企業提供網間互聯互通,使新公司不能正常開展業務,以保持自己的壟斷地位和壟斷利潤是司空見慣的事。
兩家新公司的成立掛牌對電信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電信大國,我國卻至今沒有一部《電信法》,目前實行監管功能的是2000年9月頒布的《電信條例》。目前的電信條例雖然明確規定了對妨害通信和不提供互聯互通義務的處罰,但真正實施處罰的卻很少。這使得電信條例缺乏權威性,不足以保障在複雜的競爭條件下對電信企業進行公平公正和嚴格的監管。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張昕竹認為,監管政策是否到位將決定這次拆分是否能達到監管者預期的目的。可以肯定地説,今後的電信監管政策將變得更加複雜。
針對對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掛牌後電信服務質量持續性的擔憂,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大客戶部梁志平總經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就雙方掛牌後運營業務的具體處理流程進行了談判,談判主題就是要確保中國電信、中國網通在全國性業務和服務上的連續性。
新的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的成立,被稱作是我國深化電信體制改革、應對入世挑戰的重大舉措,標誌著我國電信體制改革在前一階段基礎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全局性的戰略重組基本完成。然而,消費者真正關心的恐怕不是中國電信業的格局怎樣,而是他們真正能從這一次又一次的改革中得到什麼?服務、資費顯然是繞不過去的兩道坎兒。(傅繼紅 許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