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財政部副部長樓繼偉:實施積極財政政策還有空間   
03月08日 09:38

    財政部部長項懷誠在九屆人大五次會議上的報告令人關注。新世紀第一年,我國財政收支有了較大幅度增長,財政體制改革取得重要進展,財政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明顯增強。財政收入為何能大幅增長?積極的財政政策會不會引發財政風險?本報記者就此獨家採訪了財政部副部長樓繼偉。

    樓繼偉首先介紹了近幾年全國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1998年增長14.2%,1999年增長15.9%,2000年增長17%,2001年增長22.2%。

    近年來,中央在保持稅制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先後出臺了減徵停徵固定資産投資方向調節稅、降低關稅稅率、減免農業稅、下調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等政策,並且繼續清理取消了部分不合理、不合法的收費和基金項目。在此情況下,財政收入仍然保持較快增長,且增長幅度高於經濟增長速度。樓繼偉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國民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穩定增長,企業經濟效益改善,進出口規模擴大,經濟增長質量提高;二是1994年實行的新財稅體制,基本實現了財政收入的規範化和制度化,為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礎;三是通過實施“金稅工程”和“金關工程”,依法加大了稅收徵管和打擊走私力度,稅收流失減少;四是部分稅收優惠政策先後到期恢復徵稅,其中僅2001年到期恢復徵稅的就有10項,同時適應加入WTO的新形勢,糾正了一些地方自行出臺的、違反統一稅法規定的先徵後返等稅收優惠政策;五是不斷加大預算外資金管理力度,一部分預算外收入或基金收入按規定納入了預算管理或納入預算內列收列支。

    “總的來看,近幾年財政增收,是經濟發展、效益改善和管理加強的結果,企業的法定稅收負擔並沒有加重。”樓繼偉總結道。他同時指出,逐步提高財政收入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是建立穩固、平衡、強大的國家財政的客觀需要,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政府宏觀調控的必然要求。他説,目前我國財政收入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只有16%,不僅低於發展中國家25%左右的平均水平,更遠遠低於發達國家40%左右的平均水平。按照中央的要求,我們將在穩定稅制的基礎上,繼續通過推進改革和加強管理等措施,逐步將這一比重提高到與我國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水平。

    對於2002年的財政形勢,樓繼偉坦言,由於減收增支因素較多,今年財政收支矛盾仍將十分尖銳。從財政收入方面看,財政增收的特殊性因素將有所減少,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將有所回落。進口稅收因履行入世承諾,關稅稅率下調;進口貨物海關計價方法改變,將影響今年關稅的增長;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下調,對該項稅收的影響將進一步顯現;企業所得稅去年增幅較高,今年增幅可能會下降。

    從財政支出方面看,落實中央確定的各項重大方針政策,如調整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進行農村稅費改革,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等,都需要增加大量支出。

    連續四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中央財政赤字和債務規模都有所擴大,財政壓力也相應加大,有人擔心會引發財政風險。樓繼偉認為,目前尚沒有大的風險。這是因為:一、中央財政赤字和債務餘額佔GDP的比重尚在安全線以內。2001年,中央財政赤字佔GDP的比重為2.7%,債務餘額佔GDP的比重為16.3%,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尚有一定空間。二、我國內需市場龐大,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人們吃、穿、住、行等許多方面都有相當大的投資和消費潛力,積極財政政策發揮作用的領域還有很多。三、目前銀行資金比較充裕,存差較大,利率水平較低,有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條件。

    “更重要的是,”樓繼偉強調指出,“面對國內需求不足和世界經濟增長緩慢的複雜形勢,如果不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支持適當的經濟增長,社會就業壓力就會加大,屆時財政將付出更大代價。從這個意義上講,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本身就是積極防範財政風險的一項重要舉措。當然,對財政風險問題絕不能掉以輕心,要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曹志為)



責編:小荷 來源:中國證券報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