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項懷誠強調製定財政政策應相機選擇   
01月23日 12:55

    在近日召開的中國財政學會年會暨第十五次全國財政理論討論會上,財政部部長項懷誠強調,制定財政政策應注重相機選擇。

    項懷誠説,“近幾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和財政運行面臨新形勢、新情況和新問題,這為財政研究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也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

    項懷誠指出,建立健全公共財政框架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要求,也是轉變財政職能的內在需要,是今後一個時期我國財政改革與發展的目標取向。有關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化。今後的研究中要注意把握三個方面:

    首先,要重點研究建立公共財政支出框架問題。實踐證明,公共財政改革必須始終與市場發育的程度相適應,要逐步解決政府職能的“越位”與“缺位”問題。從國際上看,市場經濟國家政府的職能和財政支出範圍並不完全一致,其原因主要是各國的經濟發展和市場發育程度不同,因此,研究問題切忌照抄照轉,要注重從市場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和中國經濟轉軌時期的特殊國情出發,科學確定公共財政的支出框架。另外,還要對近幾年推進的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政府採購等支出管理改革進行階段性總結,為其進一步深化和推進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議和理論支持。

    其次,要充分重視研究構建規範的公共收入制度問題。財政不僅要“取之有度”,而且要“取之有道”。現在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過多過濫、以費擠稅,變相搞稅收優惠等不規範做法,影響了市場公平競爭機制的形成,稍弱了稅收的調控經濟和組織收入功能。因此,必須通過稅費改革和完善稅制等措施,建立一套機制健全、分配規範、徵管科學、增長穩定的公共財政收入體系和運行機制。

    再次,要注意研究健全監督檢查機制問題。只有建立內外監督相結合、行政監督和社會監督相結合,事前、事中、事後監督相結合,日常監督和重點檢查相結合,多層次、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督檢查機制,財政才能成為有法有據、規範透明的公共財政。健全財政監督機制,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建立較為完善的財政內部監督制約機制,形成項目審核、立項、預算撥付、資金運行、效益評估等一整套高效有序的財政資金運行監督體系。

    談到加入WTO後的財政應對措施研究時,項懷誠説,“要密切關注和分析加入WTO對我國經濟發展和財政收支的影響。加入WTO後,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聯絡更加緊密,互動效應增強,財政所受影響更大,情況也更為複雜。隨着中國市場准入的擴大和相關行業開放程度的提高,一些産業,如農業、機械、電子、通訊設備、冶金、石油等等,會受到較大衝擊,一批效益差、競爭能力弱的企業將會倒閉,短期內中國的失業率可能會提高。這不僅會影響中國經濟增長的周期性波動,而且會加大社會保障等項支出的壓力;農業本來就是中國的弱勢産業,主要農産品價格已高於國際市場價格,加入WTO後如何保護農民利益、增加農民收入是一個重要的挑戰。另外,隨着關稅稅率的降低,中國的稅收入會相應受到影響。對這些新情況、新問題,必須給與充分關注並加緊研究應對策略。同時,還要研究加入WTO對政府行為的影響,抓緊研究適應WTO規則的支持産業發展的新辦法、新措施。”

    項懷誠強調,制定財政政策,必鬚根據經濟發展狀況實施相機抉擇。國際經驗表明,在需求不振的情況下,擴大政府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有效途徑,而且必鬚根據需要保持相應的力度和連續性。從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看,仍有必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這已形成共識。“當前,財政風險問題引起了社會的關注,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認為,現在的國債餘額佔GDP的比重仍處於國際公認的警戒線以內,只要國債資金髮揮出應有的效益,就不會有多大的風險。問題的關鍵是要合理安排國債的投向,提高國債資金的使用效率,強化國債資金的監督管理。對可能出現的風險要密切關注和研究,做到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單羽青)



責編:小荷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