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楊瀾捐贈資産遭質疑 明星信任危機再凸現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05日 15:26 來源:

  新聞晚報消息: “楊瀾決定將其與吳徵擁有的‘陽光媒體投資’權益之51%無償捐贈給社會”的消息見報後,各界的反應並非如想象中的充滿溢美之辭,而是充斥著眾多的狐疑。昨天,當記者致電楊瀾方面時,其有關負責人表示,她本人目前不在國內,“這件事情不是有人認為的那樣是虛的,是她個人很自然、簡單的選擇。”

  一件回報社會的公益舉動,為何在網絡和傳統媒體中的反應卻大相徑庭?記者在採訪中感受到,無論各界反應是否正確,最起碼折射出,明星們正面臨著嚴峻的信任危機,而楊瀾或許只是一個引爆點。

  事件緣起:回報社會之舉,引來質疑紛紛

  楊瀾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透露了這一最新動作。她表示,經過與家庭成員認真商議,自今年7月起,她將辭去包括“陽光媒體投資”主席在內的企業日常管理職務,並將以其與丈夫吳徵擁有的所有相關股份之51%為基礎,成立非盈利機構“陽光文化基金會”。

  各大網站均在重要位置轉載了這一消息,之後網友們議論紛紛,大多是不信任的態度。昨天,有媒體指出,楊瀾該舉動遭學者質疑,認為其沒有公信力的捐贈難以成功。學者余傑甚至再度揪出多年前輿論爭執不下的楊瀾丈夫“巴靈頓大學”的“假學歷”問題,認為楊瀾當時否認的態度令人不滿,因此對其公信力提出疑問。而另一篇報道中採訪的律師則認為,這種捐資方式能否真正落實到社會慈善事業,完全無法監督,一切取決於捐資人自己的意願。

  律師説法:善舉是件好事,警惕信任危機

  上海翟建律師事務所的陸律師昨天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人們對其慈善資格的質疑大可不必,任何人捐款行善都是一種值得尊重的權利。據其介紹,按照我國法律原來的規定,凡是捐助公益事業的錢款在民法制度上屬於“單務合同”,即到時候不兌現是可以的。但是,我國現行的法律已經對此進行修改,明確規定,任何向社會公佈捐款的企業或者個人必須嚴格履行。此外,為了鼓勵社會捐款,內地有規定,捐贈給社會做貢獻的捐款可以免繳個人所得稅。

  按照楊瀾在接受採訪中所透露的,相關的具體事宜正在依據香港地區的法律處理。對此,陸律師表示,上述的規定僅僅限于內地,至於香港地區的情況,自己不是很清楚。“回贈社會是好事,但受眾的懷疑則表明公眾人物必須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否則一點瑕疵都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甚至造成對某一群體的信任危機。”

  專家點撥:明星走出光環,公眾意識獨立

  上海大學影視學院的吳小麗教授則認為,楊瀾此舉既然經過媒體的報道,就不會是“空頭支票”,應該是言而有信的。她同時認為,大家的質疑也是一件好事,説明公眾的獨立意識正在提升,對明星不再是盲目崇拜,同時也呼喚監督機制更加透明公開。

  另一位滬上學者石川認為,明星出現信任危機是必然的事情。“以前一個階段,明星等公眾人物生活在光環和神話中,但現在隨著媒體的發達,光環越來越黯淡,這就需要公眾人物更加加強自我約束。”對於楊瀾此舉受到質疑的背後動機,石川的觀點是:“在市場化的社會中,即使有什麼動機也是人之常情,只要不違背法律和道德就行。”

  對於公眾人物該不該承受外界輿論的重壓,上海市教科院研究員吳增強給予了肯定:“明星之所以是明星,因為他們是大眾和媒體的寵兒,受到輿論的監督是必然的事情。對此,明星們理應有清醒的認識,不要把自己當成高人一等的貴族。”他希望明星們少一點緋聞糾紛,多一點精品佳作。(張建群)

責編:李婷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