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由全國2000多位青年網民參與、名為“2001年中國青年十大流行語”的網上評選活動揭曉。參評者在眾多候選詞語中選出十大流行語排行結果是:(1)9 11;(2)本 拉登;(3)申奧成功;(4)入世;(5)WTO;(6)翠花上酸菜;(7)出線;(8)QQ;(9)反恐;(10)Flash 。
儘管入選的詞語只有10個,但卻從一種獨特角度表現了2001年社會心態的主要特徵:第一,全球化背景下強烈的世界關懷與問題意識;第二,“中國年”裏空前高漲的民族自豪感與發展期待;第三,網絡時代的新奇迷戀與流行文化追逐。
作為一種流變著的符號表徵,流行語總是最為敏銳地反映著社會心理的變遷。據《北京青年報》報道,1993年《大學生》雜誌曾舉辦了“大學生評選大眾十大流行語”活動(樣本數1104),其評選結果為:(1)下海;(2)申辦奧運;(3)發;(4)大哥大;(5)第二職業;(6)電腦;(7)沒商量;(8)説法;(9)發燒友;(10)學雷鋒。如果將這一結果與2001年的評選結果加以對照,社會及其心理變遷的程度與軌跡可以清晰地窺見一斑。
有一位學者將改革開放以來20年(1979—1999)最流行的新詞彙總結為:中國特色、平反、一號文件、萬元戶、頂替、託福、鄉鎮企業、小康、國債、股票、倒爺、獎金、打工、愛滋病、炒魷魚、一國兩制、贊助、甲A甲B、希望工程、下海、第三産業、迪斯科、回扣、跳槽、生猛海鮮、電腦、白領、兼職、大款、卡拉OK、快餐、休閒、減肥、打假、商品房、市場經濟、轉換機制、兩個轉變、東西聯動、費改稅、資本運作、資産重組、軟著陸、降息、年薪、回歸、知識經濟、下崗、分流、按揭、克隆、上網。
而根據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些流行語評選活動和有關研究的結果,人們輕易地就能挑出一些凸顯這10多年社會與心理變化的流行語:
下崗;抗洪;再就業;房改;世界盃;彩票;金融危機;泰坦尼克;上網;減員分流;知識經濟;性騷擾;隱私;貨幣分房;數字化;酷;千年蟲;盜版;拍寫真;打假;賀歲片;新新人類;小資;閃客;唐裝;名人暢銷書;手機短信;韓流;酷斃了;哇噻;帥呆了;聽證會;美女作家;黑哨;下課;美眉;足彩;零距離……
開放社會、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流行現象、時尚現象的不斷出現,並且時常形成種種社會焦點。流行語便是社會中一種獨特的流行現象,其議題和焦點的豐富性、新穎性、流變性都充分表明,當今的社會心理在總體上正朝著一種日益開放、多樣、理性的方向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