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欲申報“世界文化遺産”
新華社福州7月29日電(記者王凡凡 馬昌豹)南
音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及非物質遺産代表作”
行動已在福建廈門、泉州兩地啟動。
南音又稱南曲、南樂、南管、弦管,是保存我國古代
音樂文化最豐富、最完整的一大樂種,成長、成熟于泉州
地區,後流傳于整個閩南、港臺和東南亞及歐洲的華人居
住區。有學者研究考證,從南音的曲牌名稱、格調韻味等
方面來看,都足以説明南音與唐宋大曲、法曲、宋詞、元
散曲有著密切關係,“是一部立體的中國古代音樂史”。
去年5月1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第一批“人
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隨著“海上絲綢之路東端—
—泉州”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工作全面啟動,泉州自去
年下半年起開始醞釀南音申報“人類口頭及非物質遺産代
表作”工作。廈門的南音在發揚、創新方面比較突出,如《
廈門金門門對門》南音表演唱,獲得全國曲藝牡丹獎。
目前廈門和泉州有兩個專業南音樂團。泉州南音樂團
已有40多年的歷史,專職演員有20名。泉州民間南音
社團多數是由泉州南音愛好者自發組成的,成員大多是志
趣相投的南音迷,也吸引了不少南音迷們的親朋好友。此
外,分佈在泉州各個縣(市、區)的南音社團、南音研究
小組共有500多個。
據悉,泉州已將南音作為鄉土教材進入了中小學課堂,
並成功舉辦了12屆泉州市中小學南音演唱比賽和6屆國
際南音大會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