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央視網評] “臨時線路”顯“臨民情結”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5月08日 13:42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溫總理下基層調研的路線很獨特。個中之一是常見“臨時”。比如,為了解寧夏曆史上罕見旱災的情況,5月6日上午,溫總理一下飛機就驅車200多公里趕往寧夏中寧縣喊叫水鄉。公路兩旁一片片黃土坡,很難看到一絲綠色。在路過白圈子村時,溫家寶臨時走進農民田豐朋的地裏。(見新華社2006年5月7日電)其實,像這樣的“臨時舉措”,在溫總理下基層的往事中都不難發現。“臨時”,成了溫總理下基層調研一個顯著特徵。

  “臨時”,意味著先前並無計劃,只是隨機決定。總理調研線路的“臨時”,是總理根據實際情況當機立斷的調整。無疑,“臨時”使總理看到了實情,聽到了群眾的呼聲。就5月6日溫總理在路過喊叫水鄉田豐朋地裏為例。總理一行看到了田豐朋為了抵禦旱災,在瓜地區覆蓋了一層從遠處運來的沙子,以減少水分的蒸發。溫總理“一邊用鏟子在澆過三瓢水的小土坑裏埋下瓜苗,在周圍放上小石塊,然後蓋上一小片塑料薄膜,接連種下了三株瓜苗,一邊向田豐朋了解抗旱和生産情況”這個“臨時”細節,使總理看到了旱情的嚴重,更感受到當地農民艱苦奮鬥抗旱的自救精神。因此,總理動情説,寧夏群眾在這麼艱苦的條件下堅韌不拔、堅持生産自救、埋頭苦幹的精神值得讚揚。

  “臨時”的對立面是“固定”。在下基層調研中,一些基層官員習慣按設定路線為領導做嚮導。個中,既有安全保衛方面的考慮,也不免夾帶著陌生對象、其他未篩選的地點冷不防向上級領導抖出有損“顏面”的擔心。而後者,在某些基層中恐怕也甚為普遍。因此,不少參觀點多是辦公室等機構“反復培養”的點,不少彙報發言也多是“反復斟酌”的語言。顯然,固定的線路不一定能使上級領導看到實情實貌。而了解不到實情,恐怕就會滋長官僚主義。而在官僚主義影響下,出臺的政策難免有勞民傷財之後果。在這種情況下,有意識地“臨時”更改某些路線,既有利於了解到真情真相,同時也有利教育基層官員真抓實幹,避免或減少表面文章。這種“臨時”如同閉卷考試一樣,為著全面掌握知識,就要求考生們全面紮實做功課,弄懂弄通各類題目,在考試時才會得心應手,而不是靠默念某些答案。

  總理下基層調研線路常見“臨時”調整,彰顯是“臨民情結”。人們看到,總理每次下鄉“臨時”調整戰線都是想見到當地的百姓,都是想親自問一問百姓的生産生活情況。5月6日至7日在寧夏調研時,總理不但“臨時”走進農民田豐朋的地裏與田地主人交談,還“走進農戶家裏了解人畜飲水情況,察看了人工水窖”,又在供水工程點向前來運水的農民了解水源和價格情況。記得,在4月4日,溫總理訪問澳大利亞與當地華僑華人見面發表真情講話時講了一件“疑慮故事”。溫總理説,在“兩會”結束後,我到山西訪問,住在一間電工廠的招待所內,我並不希望在住在電工廠的招待所內,卻沒有見過廠內的工人,心裏感到很不舒服。我知道電工廠不遠,二百米就到,我打算步行過去,與工人一起吃午飯。但當地官員告訴我那工廠沒有食堂,也沒有人上班。我不相信,要親身到工廠一看。結果,在工場遇見一批女工,她們都告訴我食堂在哪。我問她們午餐吃什麼,她們回答“我們吃盒飯”,我説“那就成,你們吃飯時給我多一盒飯”。那天下午我與她們坐在一起吃盒飯。我那時候,我的內心感到踏實很多了。(見《新聞晨報》2006年4月5日)

  可見,“臨民”意識決定了總理下基層調研線路的“臨時”更改。在一連串“臨時”背後,映照著的是總理的“臨民情結”。“臨民”,就是時時想到民眾,處處想見到百姓。就是為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切身利益而思慮而朝思暮想。“臨民”常裝在腦中,辦事中避免官僚主義的“疑慮”也會增添幾分。而時下,一些地方基層官員對形形式式的官僚主義侵佔群眾利益行為之所以“疑慮”甚少,反應遲鈍,個中不言而喻是某些官員腦中“臨民”意識的缺失。回味溫總理在調研中的“臨時”,根本的就要努力裝進群眾切身利益,就是胡總書記所講“情為民所繫,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 (作者:亦 菲)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柳博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