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25日 07:51 來源:
| |
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 |
人民網消息:李金華的淚水是為心疼審計幹部的艱難處境而流,他們生存在一個有無數潛規則暗暗支撐的社會生態環境裏,他們的職責卻是要從內部敲碎那些註定與自己有千絲萬縷聯絡的某些東西。
2004年12月28日晚,在北京飯店舉行的2004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頒獎典禮現場的流光溢彩、央視名嘴們的妙語連珠、獲獎者們的意氣風發,都仿佛成了“陪襯”,在舞臺上最引人注目並得到最多掌聲只有一個人,他就是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
在國務院的部級幹部中,能左右公眾注意力的官員並不在少數,民眾一次次將潮水般的讚譽和支持毫不吝嗇地獻給了這位敢做敢為、性格鮮明的審計長,這些讚譽和支持的背後是他們對激濁揚清、根治腐敗的期待,是他們對建立一個新型法治國家的厚望。
磨難煉就“老審計”
1943年,李金華出生在江蘇省南通市的南黃海邊──如東縣茶鎮。李金華自幼喪母,在他還1歲多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他的父親是一名糕點師傅,每天起早貪黑地打工,顧不上家裏兩個孩子。李金華和姐姐是被姨媽、姑媽帶大的。
1962年,19歲的李金華考入中央財政金融學院金融係。中財金融62-2班的一位同學回憶説,“他給人的總體印像是:不論學習還是工作都比較認真,顯得比其他同學成熟。”
“儘管他在電視上很直率,但是説話是有分寸的。他對自己約束比較嚴。”李金華當初的同學如是評價。搞審計是一個得罪人的差使,也許正是具備了這種素質,李金華註定就與審計有緣。
李金華當時是班級的學習委員。對於大學期間當班幹部的經歷,李金華認為,一是鍛煉了組織能力;二是促使自己進步,作為學習委員的他,至少在學習方面要不斷進步;三是作為學生黨員、幹部,要在很多方面以身作則。
1966年,李金華大學畢業,被分配到西北財經學院(陜西財經學院前身,現已併入西安交通大學)當教員。為人正派的李金華,一進學校就被校革委會看中,並被招入專案組工作。那時候提倡懷疑一切,專案組的主要工作就是對那些被揭發的人進行調查、梳理,並最終以文字的形式送交革命委員會審核。還是一張白紙的李金華在這個組裏一幹就4年。儘管學校裏成天鬧得雞犬不寧,但李金華從來沒跟着起過什麼哄。
“那時候,李金華很少講話,為人比較低調、本分,做事也特別認真。”當時的革委會副主任尹佔雲這樣評價説。李金華性格和認真的工作作風讓很多經他調查的人免受了不白之冤。
1971年,李金華告別古城西安,來到了原航空部572廠這個很偏僻的“三線”企業工作,從一介書生成為572廠的普通會計,之後他又被調到車間搞黨務工作,不久又到政治部當主副任,直到1980年代初被提拔為廠長。
據當時任廠辦主任的劉高元講,李廠長的工作很有條理,隨身的筆記本記載了很多東西,講話的水平很高,將一個2300多人的工廠管理得井井有條。據劉高元講,李金華為人謙和,跟普通職工的關係非常融洽,但在工作中一點也不含糊,誰要是犯了錯誤,受到的批評十分嚴厲;但是李金華説話不傷人自尊,受批評的同志事後想一想,是那麼回事,都能接受。據572廠一位老員工講,20世紀80年代初期,組織部門多次到廠裏考察李金華,但所訪之處,無一人不豎起大拇指。
1982年,李金華曾以572廠黨員代表的身份,參加了陜西省黨代會。在這次黨代會上,李金華當選為中共陜西省委委員。
1983年─1985年4月,李金華被選送到中共中央黨校學習深造。其後,重返西安,被任命為陜西省經貿廳廳長,正式開始從政生涯。
1985年9月,李金華受命擔任國家審計署副審計長,時年42歲,是“當時最年輕的副部級幹部”。在擔任副審計長期間,李金華的政績多為外界所不知。回顧起來,李金華在1988年參與的打擊“官倒”、整頓“五大公司”(中信、光大、康華、工商、農信)可能是最有影響的事件。
1998年3月,李金華被任命為國家審計署審計長。當時,他面對的情形是:反腐形勢日趨嚴峻、缺乏亮點,一些職能部門行動遲緩,令反腐氣氛略顯沉悶。李金華上任不久,國家審計署便受命聯合財政部等8個部門對全國糧食系統開展了一次大規模的專項審計行動,目標直指“騙取國家補貼、貪污挪用公款”等違法犯罪行為。從5月到9月,共審計了30850個糧食企業、2499個農發行分支機構、2681個糧食主管部門和2594個財政部門。審計機關有5萬多人參與,成為審計署成立以來規模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一次審計行動。
2003年3月,在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有着18年審計工作經驗的“老審計”李金華,在花甲之年經溫家寶總理提名連任國家審計署審計長。
看緊國家的“錢袋”
“審計就是國家財産的‘看門狗’。”在解釋審計的職能時,李金華喜歡用這麼一個通俗而形象的説法。李金華曾解釋説:“審計,簡單地講,就是國家財産國家財政資金的‘看門狗’,就是説你要通過審計維護國家財政國家財産的安全和有效。”
1998年,審計署聯合財政部等8個部門清查糧食系統違規違紀問題,立案2268起,1302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
1999年6月26日,當李金華向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做《關於1998年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審計情況》。報告中稱,審計署通過對國務院53個部門和直屬單位的審計,發現43個部門擠佔挪用財政資金31.24億元,平均每個部門7200多萬元。
做完報告後,掌聲四起。全國人大新聞局的一位同志回憶説,“常委會上的報告引起這麼大反響是極其罕見的。” 接下來的討論中,委員們頻頻使用“觸目驚醒心”、“難以置信”、“膽大妄為”的字眼。特別是對於報告披露的水利部存在的種種問題,委員們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虞雲耀委員稱,“中央電視臺的‘焦點訪談’也反映問題,但是鏡頭往往對準基層,而今天的審計報告對準了國務院的某些掌握權力的部門,敢於向人大反映。”
從此,審計署開始了每年一次的“審計風暴”。
2000年,審計16個省市自治區1999年國債重點建設項目資金的使用情況。發現挪用國債資金4.77億元。
2001年,審計貴州省國債資金中發現,貴州省交通廳原廳長盧萬里在國債項目招標中弄虛作假造成國家建設資金損失9800多萬元。目前,盧萬里已受到法律嚴懲。
2002年,查出中國建設銀行廣州地區8家支行10億元虛假按揭;中國農業發展銀行8.1億元資金投資股市,所獲收益去向不明。
2003年,審計署推出審計結果公開制度,6月25日,李金華代表審計署,首次在第一時間,全文公佈了牽涉很多重要部門的審計報告。一大批中央部委被公開曝光,被點名批評的有財政部、原國家計委、教育部、民政部、水利部等,其中,財政部被點名達9次之多,報告在用詞上也少有以前的含糊和溫和,而代之以“疏於管理和監督”等嚴厲的字眼。
2004年6月23日,李金華代表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了一份很有分量的審計清單。審計報告,“揭蓋子”佔到9成以上篇幅。報告中的18項內容,每一項都足夠震撼。人們用“審計風暴”來形容報告所帶來的衝擊波。在這場“風暴”中心,李金華讓我們清楚感受到了他的鐵面無情。
李金華讓人看到了一個恪盡職守的官員:他敢於説出自己對公眾的熱愛,不是“做秀”,而是“做事”;他敢於提出“懲治腐敗也好,懲治官僚主義也好,最好的辦法就是公開透明,實行陽光政策,這是全世界都認同的看法”。
“我對不起他們”
2004年12月28日晚,CCTV2004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各個獎項在北京飯店揭開謎底。在年度人物的評選中,李金華贏得滿堂彩,一個人贏得了兩座獎盃:2004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和年度人物大獎。
“我是代表8萬名審計幹部來領這個獎的。”李金華説,感謝大家對審計事業及他個人的支持,但許多對他個人的評價讓他承受不了。他把審計工作取得好成績的原因歸功於“環境好”,“沒有中央的支持,沒有群眾的支持,我李金華就不可能有所作為” 。
中央電視臺將一段有關審計幹部遭遇威脅、報復及如何忘我工作的錄像,播放給李金華和現場的觀眾。“我懂他們,我也理解他們,因為共同的事業能夠使人産生忍受一切的意境,我跟他們一直在一起!”李金華的聲音哽咽了,儘管這些事他早已知道,但還是忍不住熱淚盈眶。
“您最想對全國的審計幹部説的一句話是什麼?”李金華在面對這樣一個俗套的提問時,意外地哽咽落淚。他的回答是:“我對不起他們。”古人云,“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時”。這突如其來的淚水讓全國觀眾都震驚無比:一個掀起全國“審計風暴”的人,剎那的柔腸竟是如此令人感慨。
身處“審計風暴”的漩渦裏,面對那些比自己的官職還顯要的審計對象,面對那些可以想見的壓力,李金華能夠泰然處之。然而在面對全國十幾萬審計幹部時,他感到了歉疚,因為“他們太難了”。李金華的淚水是為心疼審計幹部的艱難處境而流,他們生存在一個有無數潛規則暗暗支撐的社會生態環境裏,他們的職責卻是要從內部敲碎那些註定與自己有千絲萬縷聯絡的某些東西。
事實上,李金華把部下受的辛苦都記在了心裏。多年來,李金華和他領導的審計署一次又一次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對此,李金華始終保持低調,他經常強調的是全國8萬審計幹部為此付出的艱辛。在接受媒體採訪的過程中,李金華多次強調,他並不希望掀起風暴,也不希望僅僅關注他本人。
李金華説,有好多審計幹部在審計過程當中受到各種威脅、恐嚇。我覺得我們這些幹部絕大部分確實是非常堅強的,他們很令我感動,他們遇到很多困難都不講,我後來才知道。難怪,2005年元旦,李金華向審計署工作人員發表新年祝詞的時候,特地將對“廣大的審計人員家屬”的問候安排在了第二位,其後才是對領導的問候。
審計署一工作人員私底下説:“別看審計長在人大會議上鐵了一張臉,冷冰冰的,但我們這些工作人員一看心裏還真是熱乎呢,起碼這一年的苦沒白吃。”
其實,李金華“審計風暴”中表現出的“狠”來自對人民的“愛”。因為,這位依靠助學金讀完大學,在秦巴山區的工廠工作了12年的農民之子,深知“血汗錢”來之不易。他曾感慨:“幾千人奮鬥一年的利潤也就是千兒八百萬,可是一到國家機關,有時一齣手就流失幾千萬、幾個億、十幾個億。”真是觸目驚心啊!
李金華成為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的最熱門人選,與其説是民眾凝聚在李金華身上的某些“民望”所致,毋寧説是民眾對審計執法在廓清經濟領域各類犯罪陰霾的職能上寄予的“熱望”和“厚望”!
“我們就是得罪人的”
“審計風暴”、“審計清單”曾成為老百姓街談巷議茶余飯後的熱門話題。今天,“李金華”3個字已經成為捍衛國家利益、忠實履行職責的代名詞。
李金華為什麼要這麼“鐵”?因為他有強烈的責任意識。李金華為什麼敢這麼“鐵”?因為無私者無畏。李金華説過:“走到這一步,就兩句話:一個無所謂,一個無所求。”其實他不是“無所求”,而是無私欲。他求的是看守好國家的財産,維護好人民的利益。
公眾不難發現,最近這些年,審計署審計監督的主要對象重點放在中央各部門,揭露的違法違規現象也以中央各部門為主。為什麼這樣做?李金華解釋説,依法行政必須從中央做起,從中央政府做起,從中央政府各部門做起。中央政府各部門不依法履行自己的職責或依法行政,就很難要求地方政府和企業去遵紀守法。嚴格執法、依法行政就是要維護法律尊嚴,讓國家中的每個個體都能得到同樣公平的待遇。嚴格執法從經濟角度講,是要維護市場規律的有效性,防止破壞市場規律的行為出現。不怕得罪“國字頭部門”,這就是李金華。
面對工作中各種紛繁複雜的關係,李金華曾經説過一句很有哲理的話:“你把所有的人都得罪了,也就誰都不得罪了。”這給國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李金華説:“別人不需要説這樣的話,因為別的部門、別的領導,不是跟我這樣成天去挑人家毛病,專門去得罪人的。惟獨中國就是審計,法律規定審計的職責就是幹這個事的,我跟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審計長一塊交流,共同的認識就是這樣,一句話,我們就是得罪人的。第二句話,我們都是不被人所喜歡的,大家都認識到這一點以後也就無所謂了,你就幹這事了。”
很多人擔心李金華最終會成為“孤家寡人”,可他依然無怨無悔。“我不怕孤立。如果要説這種孤立是一種光榮的孤立,我不害怕。我每天一個人走路不擔心安全。”李金華説,自己可以換一個崗位,中央也會同意,也有人建議他換一換,但是他沒有換。“我希望給你們多報憂少報喜”,這位曾經在“牛棚”裏靠“啃菜根”度日的審計長,立誓要看緊國家的“錢袋”。 “你要當審計長,就必須斷掉自己的後路。”無私則無畏,無欲則至剛。憑藉這一信念,李金華走得坦坦蕩蕩,過得從容灑脫。
國家審計署的標誌是中國審計的打頭兩個英文字母:一個C,一個A;據李金華説,當初設計的時候還有“眼睛”的意思,因為“審計是領導決策和民眾的眼睛”。但現在,它在很多人心中,卻像一道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曾有記者問李金華“有沒有想過離任的時候,希望別人怎麼樣來評價你”,他説:“70分。”到65歲退休時,他正好幹滿這一屆。他説本屆任期內,審計署還有3件事要幹:一是加大對效益的審計分量;二是加快審計公開透明的進程;三是進一步加強內部控制和管理,提高審計質量。
無庸質疑的是“依法”理念在行政、司法等領域還有盲點。要徹底剷除腐敗,建設法制政府,光靠一個李金華和一個國家審計總署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在體制上予以更加有力的保障。與其説是老百姓在關注李金華,不如説是民眾在期待剛性反腐制度的力道彰顯。李金華期待他“光榮退休”的那一天能打一個70分,國人也期待那一天審計不再成為“風暴”。
李金華檔案盤點:
李金華,1943年7月出生於江蘇如東,1966年畢業於中央財政金融學院金融專業。歷任西北財經學院教員,航空工業部572廠會計員、財務組長、車間黨支部專職副書記、廠政治部副主任、廠黨委副書記、廠長、中共陜西省委委員,陜西省經濟貿易廳廳長、黨組書記,審計署副審計長等職。1998年3月起至今,任審計署審計長、黨組書記。係第十四屆中紀委委員,中共第十五屆、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文/吳志菲)
《大地》 ( 2006-04-24 第七期 )
責編:逯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