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23日 15:18 來源:
| |
4月18日至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在上海考察工作。這是4月19日吳邦國在東海大橋考察。 新華社記者 姚大偉攝 |
新華網上海4月23日電 題:“讓農民的日子越過越好”──吳邦國委員長上海廊下農村考察側記
記者鄒聲文、厲正宏
農民看不看得起病?農村孩子上不上得了學?農村基礎設施怎麼進一步改善?農業經濟怎麼加快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許多問題,牽動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的心。4月20日上午,正在上海考察工作的吳邦國委員長來到位於上海遠郊的廊下鎮。金山區在上海郊區處於中下水平,而廊下鎮又是金山區最困難的一個鄉鎮。吳邦國深入田間地頭、農家院落、鄉村學校和社區醫院,就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一重大課題進行專題調研。
江南的田野裏小麥抽出了長長的麥穗,油菜也早已結籽。春風拂過,田裏翻起層層綠色的波浪。
來到廊下鎮中民村,吳邦國直接走進村衞生室,與正在看病的村民和基層醫務人員熱情握手,向他們問好,仔細詢問藥的品種、價格和農民看病的負擔。
“村衞生室都能看什麼病?”
“現在基本上能夠做到小病不出村。”
“農民看病的錢怎麼解決?”委員長又問。
“我們實行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合作醫療中農民出多少錢?”
“每位農民每年出100元錢,市上、區上和鎮、村再補貼140元。60歲以上的農民全部由政府補貼。”
“如果農民遇到大病怎麼辦?”委員長接着問道。
“有大病統籌。農民看病花費5000元以下的,可以報40%;花費5000元以上,可以報70%到80%。”
“你們做得很好!”吳邦國對這裡的農村合作醫療給予了肯定,叮囑當地幹部和基層醫務人員,一定要想方設法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在中民村村委會,吳邦國一邊仔細察看村務公開欄上的內容,一邊問村上負責同志:“目前村集體有什麼經濟來源?”
“村集體收入主要有兩塊,一是廠房出租,二是村上有一個200畝的小農場。去年全村集體收入有90多萬元。”
“村民收入有多少?主要靠什麼?”吳邦國關切地問道。
“去年村裏人均收入接近7000元。除了農業收入外,主要靠打工,打工收入佔70%左右。”
“農民口袋鼓了,農村才會得到真正的發展。”吳邦國對陪同考察的負責同志説,“要因地制宜採取措施,儘量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不斷增加農民收入。”
在參觀萬畝糧田和無公害蔬菜基地後,吳邦國來到綠樹掩映、莊稼環繞的一個農家院落。他快步走上前去,與這家的主人──中民村村民孫忠明親切握手,並向他全家問好。
步入堂屋,委員長與孫忠明全家圍坐在一起,自然地拉起家常。當聽到孫忠明一家四代同堂時,委員長對孫忠明年逾七旬的父母説:“二老好福氣啊!”
幾年前,孫忠明通過農村土地流轉方式,在政府的支持下,辦起了一個家庭農場,這兩年收入穩定在四五萬元左右。吳邦國聽完他的介紹後,稱讚他致富有方,帶了個好頭。
孫忠明的孫子剛滿10個月,虎頭虎腦,十分招人喜歡。吳邦國一邊逗他笑,一邊對孫忠明説:“一定要把孩子教育搞好。您女兒上了大學,將來孫子也要讓他上大學、上研究生,一代應該強過一代。”
離開孫忠明家時,吳邦國親切邀請孫忠明一家合影留念,並祝他們全家和睦幸福。
廊下中學雖然是上海遠郊的一所普通的鄉村中學,但教學樓、實驗室等一應俱全,而且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得知學生學雜費全免、教師工資待遇不低、教學經費有保障,吳邦國十分高興。他走進一間教室,饒有興致地觀看初一四班的學生們在老師指導下學習剪紙藝術。
不一會兒,一位女學生的剪紙作品完成了。圖案雖然簡約,兒童活潑可愛的神韻卻躍然紙上。這位女學生提出,要把自己的作品送給委員長。
“這幅作品很好,謝謝你!”吳邦國愉快地收下了這份特殊的禮物。他叮囑學校負責同志,一定要高度重視素質教育,努力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接班人。
時間已近中午,吳邦國離開學校又來到廊下鎮萬春村,了解農民宅基地置換試點工程情況。
作為上海市15個宅基地置換試點村之一,萬春村按照農戶願意、滿意的原則,規劃建造60多幢多層住宅,變分散居住為集中居住。置換出來的宅基地,經過整理復墾,可以增加1200多畝耕地。
“宅基地置換,農民願意嗎?”吳邦國關切地問道。
萬春村的負責人介紹説:“新房面積大,既乾淨又方便,農民非常願意,目前92%的農戶已經簽訂了置換合同。房號抽籤也是根據村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的辦法進行的。”
聽到這裡,吳邦國點了點頭。“為農民辦事,一定要尊重農民意願,不要颳風。”
最後,吳邦國與農村基層幹部和村民代表就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關話題進行座談。從增加農民收入到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從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到加快農村教育、醫療、社保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吳邦國與大家深入交流,認真聽取意見和建議。
“中央已經決定將國家對基礎設施投入的重點轉向農村,加強農村道路、電力和飲水等設施建設,發展農村教育、醫療、文化等社會事業。相信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用5到10年時間,農村的基礎設施一定能有大的改善,農村的社會事業一定會有大的發展,讓農民的日子越過越好。”
委員長的話,贏得了大家熱烈的掌聲。(完)
責編:朱亞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