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周生賢:要想當好一把手官就要做好環保別污染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20日 07:20 來源:
    專題:沙塵陰霾幾時休

    新京報消息:國家環保總局局長接受採訪稱,環保將和經濟發展並重;環保法規偏“軟”,要用“壯士斷腕決心”改變現狀。

  ■訪談動機

  好大一場風沙,北京深受其苦。

  不止北京,從西向東,這風沙還橫掃新、內蒙古、甘、陜、晉、冀。

  風沙再次掀起人們對中國環保問題的關注。

  風沙遲早會停,嚴峻的環境形勢卻催逼我們不能停止思考和質疑:為什麼我們許多經濟發展的指標能完成甚至超額,環保的指標卻25年從未完全達到?通過犧牲環境來換取GDP景觀的發展模式,該如何改變?環保法規為什麼缺少操作性?官員們今後再忽視環保將受到什麼懲罰?

  且聽國家環保總局局長説。







國家環保總局局長周生賢治污工作路線圖

  國務院第六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前天在北京漫天浮塵中召開。沙塵牽動了溫家寶總理的心,他在會上要求履新4個多月的環保總局局長周生賢“放開來抓”。肩負重托的周生賢局長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中國環保將進行歷史性轉變,不會再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發展,將扭轉滯後的、補救的、被動的形勢。

  壓力 平均兩天一起突發環境事件

  松花江水污染以來,環境突發事件平均兩天就一起。近年來,因環境問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以年均29%的速度遞增。

  新京報:您上任4個多月了,請您分析一下目前我國的環境形勢。

  周生賢(以下簡稱周):經過30多年的努力,我國環保事業取得重要進展。但隨著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環境壓力持續增加,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環境問題日益嚴重與增長方式轉變緩慢的矛盾突出,協調經濟與環境關係的難度越來越大;人民群眾改善環境的迫切性與環境治理長期性的矛盾突出,環境問題成為引發社會矛盾的“焦點”問題。

  近年來,因環境問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以年均29%的速度遞增。去年全國發生環境污染糾紛5.1萬起。自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以來,全國各類突發環境事件有76起,平均每兩天就發生一起。

  新京報:這對於新上任的您,是不是感覺壓力倍增呢?

  周:是啊。舉個例子,我以前在國家林業局,晚上12點以後一般很少接到電話。我剛到環保局,一晚上要接三四個電話。

  出路 環保和GDP同等重要

  要扭轉補救的、消極的、被動的形勢。大家等死不如戰死,沒有退路的。更何況還沒有到“死”的程度。總理提出的三個轉變,使得環保站到新起點,和經濟工作並重。

  新京報:嚴峻的形勢是不是要求中國的環保有所轉變?

  周:是的。如果環境保護繼續被動適應經濟增長,這種狀況將難以遏制。我在全國各省區市環保局長會上説,環保要由滯後的、補救的、消極的、被動的形勢,轉變為積極的、主動的、源頭的、以預防為主的。這就要讓新世紀的環保人換個活法。大家等死不如戰死,沒有退路的。更何況還沒有到“死”的程度。

  新京報:溫總理在今年環保大會上提出“環保要實現三個轉變”,具體指什麼?

  周:一是從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轉變為保護環境與經濟增長並重;二是從環境保護滯後於經濟發展轉變為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同步推進,做到不欠新賬,多還舊賬,改變先污染後治理、邊治理邊破壞的狀況;三是從主要用行政辦法保護環境轉變為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辦法。

  新京報:以往我們是經濟發展優先,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發展,這個轉變是不是把環保提高到與經濟同等的地位?

  周:是。它從指導思想上把環保擺上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使得環保工作站到一個新起點,和經濟工作一樣。想想看,以往我們有多少個部門在搞經濟,有多少個部門在搞環保。這個轉變的重要性可不是一般的!

  新京報:那麼保護環境會制約經濟的發展嗎?怎麼處理這兩個看似比較矛盾的方面?

  周:經濟發展解決的是人們生活水平問題,環境保護是解決生存問題。我們不可能用不發展的方式來消極地保護環境,但是發展要以環境作為代價,造就的繁榮那是推遲的災難,是虛弱的,總有一天會受到懲罰。所以要把加強環保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手段,在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中減少污染。

  新京報:要實現這些轉變,環保部門的工作更重了吧?

  周:“三個轉變”一旦提出,就把環保工作推到了最前面,有幹不完的工作。全國環保大會上,總理作完報告,語重心長地握著我的手説:“該講的都講了,你們要放開抓啊!”我深刻理解共和國總理的意思,總理對我們環保工作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新京報:那您對中國環保前景是怎麼看的?

  周:嚴峻的形勢肯定會讓環保遭遇很多困難。但可能是我比較樂觀,我認為現在的環保,特別是第六次環保大會後的環保,沒有人能擋得住!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而且人們已經意識到再不保護環境,就會威脅到我們的生存。對於我們環保工作者來説,不管困難有多大,也要靠著努力和智慧改善中國的環境。

  問責 完不成指標不能提拔重用

  要想當好一把手,必須好好支持環保。造成了污染,還想進步,那是不可能的。

  新京報:在今年兩會和這次環保大會上,總理都説過,十五計劃中的環保指標並沒有完成,您認為沒完成的原因是什麼?

  周:這個問題總理已經指出了,一些地方重經濟發展、輕環境保護,甚至不惜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增長,在加快發展的過程中付出了比較大的環境代價。

  新京報:那麼十一五規劃的目標如何實現,這在一定程度上要取決於各省市吧?

  周:是。“十一五”規劃中提出,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這兩項環保指標要削減10%,這是一個約束性指標,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今年要力爭實現削減2%的任務。這個任務要分解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一直到市、縣。

  新京報:完成任務的責任是各級政府嗎?

  周:是的。落實削減指標任務的主要責任在各級人民政府。今年我們將明確考核要求,指定考核方案,建立社會公佈制度。要把各地完成的情況向社會公佈,接受監督。沒有完成任務的要給予通報批評,限期改正。

  新京報:具體哪個省要完成多少指標,已經下發了嗎?

  周:我們正在研究,將在7月公佈。

  新京報:如果完不成任務,會如何處理負責官員?

  周:我們正在和中組部協調,把這兩項削減指標作為考核幹部的一項指標。讓那些不重視污染防治工作,沒有完成年度任務的領導幹部,得不到提拔重用。

  新京報:這也牽涉一個環保問責問題。

  周:你要想當好官,要想當好一把手,必須好好支持環保工作,別搞污染。如果造成了污染,還想進步,那是不可能的。我們每年至少有三項工作,第一是考核,看你有沒有污染;第二是通報;第三是曝光。

  今年年初,我們和監察部聯合發佈了《環境保護違法違紀行為處分暫行規定》,今年要對完成任務好的表彰獎勵;對沒有完成任務、環境質量惡化、發生重大污染事故的追究責任。還要堅決查處一批國家行政機關人員環境違法行為,讓那些漠視環境法律法規的領導幹部付出應有的代價。

  重點 治不好水愧對蒼生

  新中國成立50多年,老百姓喝不上乾淨的水,如果延續下去會愧對蒼生。

  新京報:下一階段環境治理的重點是什麼?

  周:污染防治是重中之重,而保障飲水安全又是重中之重的首要任務!

  新京報:為什麼首先是保障飲水安全?

  周:當前我國有近3億農村人口飲用不合格的水。新中國成立50多年,老百姓喝不上乾淨的水,如果延續下去,會愧對蒼生啊!所以必須舉全局之力,解決水的問題。這就是新時期環保的主戰場。

  新京報:目前水環境的現狀怎樣?

  周:全國流經城市的河段普遍受污染,“三河三湖”雖然經過多年治理,但除太湖外,其他流域水質至今沒有根本好轉,長江、黃河、松花江又相繼出現問題。去年發生的環境事故中,97.1%屬於污染事故,其中水污染事故佔50.6%!

  新京報:今年環保部門將採取哪些措施保護水源?

  周:今年我們將對水源保護區內所有的排污單位逐一核查,查找隱患,採取堅決措施予以消除。對水源保護區內的污染企業,該遷的遷,該關的關,絕不姑息。同時堅決取締一批危及農民飲水安全的污染企業。將處理結果向社會公佈,營造“污染水源、人人喊打”的社會氛圍。

  立法 改變環保法規“軟”的現狀

  很多環保法律現在感覺不好用,操作性弱。要用壯士斷腕的決心,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

  新京報:治理水污染,首先需要準確的監測污染,您曾不止一次強調,我國環境監測能力薄弱,需要加強。

  周:加強執法的基礎就是環境監測,目前環境監測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我們的監測設備和方法往往不能如實反映實際環境狀況。

  新京報:怎麼改進?

  周:我們正在和發改委銜接《國家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十一五規劃”》,“十一五”期間要進一步完善國家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建成地級以上城市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網絡,基本建成大江大河等重點流域國控和省界水質自動監測網絡,基本建成沙塵暴、酸沉降、近岸海域等國家自動監測網絡。這將基本掌握佔全國污染負荷65%以上、近8000家重點污染源的排污狀況。

  新京報:加強監測是為了環境執法,這就不能不提到環保法規“軟”的問題。

  周:《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很多環保法律,都是在以環境換取經濟發展的時代制定的,現在自然會感覺不適應,不好用,所以覺得軟,操作性弱。因此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這些法原則上都要改,修改原先的法律法規,還要增加新的法律法規。我們將力爭用5到10年的努力,形成覆蓋環保各個領域、門類齊全、功能完備、措施有力的環境法規標準體系。從根本上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

  新京報:另一個問題是環保資金的問題。環保資金列入財政支出這方面,請問有什麼進展?

  周:可以告訴你,目前“211環境保護”支出科目體系已經正式建立,這標誌著環境保護在財政支出中第一次有了“戶頭”,這是政府環保投入的重大突破。各級環保部門將與發展改革、財政部門協調,保障環保各項資金的需求。

  新京報:最後一個問題,最近有消息説,國家派駐的各大區環保督察辦,工作人員獨立於地方政府,直接由環保總局委派,目前進展怎樣?

  周:今年,全國五個督察中心的組建工作將全面啟動,五一之後就將實質性開展,分為華東、華南、西北、西南、東北五個大區,並初步形成協調和監管能力。跨流域、跨行政區劃的環境問題將依靠督察中心來解決。(采寫/記者 馬力)

責編:劉彥妤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