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19日 17:41 來源:
| |
“豆腐塊”可能是解放軍最具特色的老傳統了 |
中國青年報消息:近日,根據上級通知精神,瀋陽軍區某裝甲團將內務設置中關於床舖設置的內容重新進行了規範。新規範中要求,軍被由折疊改為平鋪,床上物品鋪放整齊有序,由下至上依次為床墊、皮褥子、褥子、被子、軍毯。中國軍營裏特有的““豆腐塊”在這個團裏見不著了。
這項新規定引起該團官兵的熱烈反響,他們充分利用早上不需要疊被子而省出的時間學習、鍛鍊。該團政委告訴筆者:“疊被子這一內務從我軍建軍一直延續到現在,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榮的傳統。如今實行改革,被子不疊了,但傳統精神不能丟。我們將引導官兵把以往對待被子的認真態度和標準運用在其他工作中,將疊被子的韌勁和持之以恒的毅力運用到學習和訓練中來。”
特別訪談 ──“豆腐塊”:傳承中國軍營文化的特殊載體
《中國青年報》報記者 潘婷
很多人對於人民軍隊的第一印象,就來自被疊得像豆腐塊一樣棱角分明的被子。而這個小小的被子問題,已經不僅僅是內務工作中的普通的環節。能不能把被子疊成“豆腐塊”,已經成為一名合格軍人區別於老百姓的重要標誌。而“豆腐塊”中所體現出的嚴謹、整齊劃一的作風,已經化為一種無形的力量,影響著一批批走進軍營的軍人,並伴隨他們的軍旅生涯。
瀋陽軍區某裝甲團的內務改革引起了我們對疊被子這一小小舉動的關注:把軍被疊成“豆腐塊”的規定源於何時?“豆腐塊”中包含了哪些精神內涵?將被子疊成“豆腐塊”的要求對中國軍人産生過什麼樣的影響?為此,本報軍事週刊的記者採訪了軍事科學院政工研究所副所長公方彬。點擊查看公方彬做客新浪聊天內容
問:公副所長,您是哪年當的兵?
答:我是1980年底進的部隊,到現在當兵已經26年了。
問:您第一次走進軍營,看到疊得像“豆腐塊”一樣的被子有什麼感覺?
答:我在當兵以前從來沒進過軍營,第一次進營房看到什麼都覺得很新鮮,其中,“豆腐塊”給我的印象最深,我當時覺得它體現了軍人身上那種整齊劃一的作風。
問:在當新兵的時候,您學習疊被子順利嗎?您每天早上需要花多長時間能把被子疊成標準的“豆腐塊”?對這項要求,您開始有沒有過抱怨和不理解?後來,您是怎麼樣慢慢適應的?
答:當新兵的時候,我為了疊被子沒少吃苦頭。我的被子本身不太好疊,而且我學得比別人慢,所以班長就總是盯著我看。他越盯著我,我越覺得緊張。
開始的時候,我確實不太理解,覺得在疊被子上花那麼多時間沒必要。如果遇到內務評比,我早上就要用將近20分鐘來疊被子。我當時覺得,這些時間用在看書和學習上不行嗎?打仗靠的是技術又不是靠疊被子。
後來我逐漸感覺到,軍人最重要的就是統一,就是步調一致。你就是要去遵守這種規則,無論這個規則是否完全合理,在它沒取消之前,你就是要按照規則去辦。疊被子這件事給我的影響很大,也可以説,它成了我的“軍營第一課”。
問:公副所長,我們了解到這樣一個情況,瀋陽軍區某裝甲團對內務設置中關於床舖設置的內容重新進行了規範,其中一個重要的變化是取消了原來把軍被疊成“豆腐塊”的規定,把軍被由折疊改為平鋪。據您了解,要求把軍被疊成“豆腐塊”的規定源於什麼時候?當時,出臺這項規定的初衷是什麼?
答:首先我們可以作出一個基本的判斷,軍隊特有的以疊“方塊”被子為基本內容的內務整理,並非由《內務條令》所規範,被子的折疊方式和標準,也沒有全軍統一的規範。可以説,疊“方塊”被是一種建立於傳統基礎上的、由部隊經驗和習慣構成的做法。換句話説,這種做法雖然全軍通行,具有相當的剛性特徵,但卻非條令條例所規範的內容。
我們從老軍人那裏得知,疊被子是戰爭年代延續下來的一種做法。之所以能夠持久堅持下來,甚至化為一種特有的傳統,就在於這種將被子折疊起來的方式有利於執行緊急任務,特別是採取寬三長四的折疊方式,便於折疊和捆紮,能很好地保證揹包帶不脫落,有利於行軍打仗。
至於發展到今天的在實用基礎上的美觀,甚至走到追求極致的程度,大概是上世紀60年代後的事情。當時曾經開展了一個全軍學習空軍內務衛生的活動,各單位到當時被譽為亞洲最乾淨的營區的空軍大院參觀學習,而學習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疊被子。再後來,這種內務整理、評比便逐漸被作為一種部隊基層管理、基層建設的基本內容保留下來,以至發展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問:您提到向班長學習怎麼把被子疊成“豆腐塊”成為您軍旅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課。我想,對於無數的普通戰士而言,同樣是如此。以您自己的經歷以及您從事軍隊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幾十年的實踐來看,“豆腐塊”這一課的意義是什麼?
答:從我自己的經歷來看,一個社會青年走到軍營中來,並不是因為他穿上了那套國防綠,即證明著他已經成為合格的軍人。能夠穿上軍裝,所證明的只是他在法律範圍內具備了穿軍裝的權利和義務。要保證其轉變成一個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很好地履行使命的軍人,還需要一個必要的過程。
如何才能實現一個普通社會青年向肩負崇高使命的軍人的轉變呢?我認為將一代代老軍人用鮮血和生命鑄造的軍魂接受下來很重要,將一代代老軍人以智慧和勞動創立的軍人行為規範繼承下來也很重要。這其中就包括從軍第一課:疊被子。
也正是這樣一課,使剛剛跳出父母提供的庇護所,還未完全實現心理“斷奶”的青年,第一次認識到自己由此而和從前不一樣了,並且這個不一樣並非僅表現于角色和職責的變化,還包括接受的文化與價值觀的變化,包括行為方式的變化。所以説,疊被子雖然屬於一個並非大到哪去的生活內容,但的確折射和反映著深刻的內涵。
問:您剛才提到,為了這項規定,您吃了不少苦頭。而和您一樣,每一茬新入伍的戰士都沒少為“疊被子”吃苦頭。那麼,為什麼這項規定仍然會被保留?它最根本和最重要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答:應當承認,疊被子在有些部隊是走向了極端,也就是你所説的,為了一種附加價值,而異化了被子原本具有的基本功能和價值,這其實與其他方面的異化相似,都是形式主義在作祟,必須予以去除。
與此同時,我們還必須認識到,需要去除的是形式主義思想在疊被子方面的表現,而非疊被子本身。疊被子屬於不屬於形式?應當承認這是一種形式,但卻是擁有一定必要性的形式。許多情況下內容是需要形式來反映的,同時形式也會強化人們的思想意識和思想觀念,即形式在許多情況下是必要的傳達思想信息的載體。
舉例來看,我們的升國旗儀式,就是一種形式,否則完全可以把旗幟永久地挂在旗桿上,而不必操心費神地每天升旗。然而正是採取了這種形式,成就了天安門廣場的升國旗儀式。當一批批頂著凜冽的寒風來到廣場的人們,看到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往往在心中蕩起一種平時不易感受和體驗的對祖國的情感漣漪。那種在庸碌的生活中沉寂久了的心靈,為這情感的輕輕一撞,而升騰起一股熱流,一種崇高的情愫。正是在此時,我們才清晰地意識到自己原來並沒有麻木,也非把滿足物欲視為一切,在我們的精神世界裏原本就有著一種聖潔。
諸如此類的形式可以化作物質力量的事例還有很多,比如軍人上戰場前的誓師大會,那就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激發軍人熱情的形式,是這種形式更強化了軍人義無反顧奔向戰場的決心,哪怕面對的是死亡。
問:有人認為疊被子已經成為軍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您是否同意這種説法?
答:我贊成這種看法。我一直認為,軍營文化是有特定的內涵及其表現形式的。舉例來説,軍人組成的行進隊列,只要是處在齊步與正步行進狀態,轉彎時一定不會走捷徑,而必須走直角。很多人對此不理解,因為這不符合效率最大化的原則。然而在軍隊裏這卻是天經地義的,原本軍隊的價值標準就與社會有著差異,原本軍人就不能以等價值交換關係規範軍事活動,原本世界上就沒有生命進行等價值交換的物質。
正是因為有了疊被子,有了直線行進、直角拐彎,才産生和構成了軍隊與軍人生活中的“直線加方塊”的韻律美,以及蘊涵著的雄壯美。實際上,一支軍隊的力量和特徵並不僅僅來自那身服裝和手裏的武器,還來自文化,即包括以疊被子等內容構成的軍營文化。
問:公副所長,通過和您交談,我感覺到,把被子疊成“豆腐塊”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內務要求,它本身已經承載了很多象徵意義。您是否同意我的這種理解?
答:確實如此。和內務改革這件事情性質相似的還有我軍的服裝改革。從今天來看,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審美的變化,我軍服裝的樣式和原來是大不一樣了。但是,最早的軍服中所包含的精神,卻沒有因為服裝的變化而被湮沒,而是被一代代穿著不同軍服的軍人所吸收和繼承下來了。
更準確地説,“豆腐塊”中不僅有很多精神內涵,更重要的是從“豆腐塊”中傳遞給了我們軍人大量的信息。隨著我軍的發展和變革,這種形式可能會被替代,但“豆腐塊”中所包含的這些信息仍然會存在,仍然會被未來的一批批軍人所了解和傳承。
責編:閆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