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評:還未構成災難性威脅 被放大的北京沙塵劫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17日 23:05 來源:
    專題:沙塵陰霾幾時休

  中新網北京四月十七日電 題:被放大的北京沙塵劫

  記者 沈嘉

  十七日,北京遭遇今年最嚴重浮塵,人們開始第七次抱怨這個黃魔偷走了城市的春天:車子臟了,呼吸難受,心情也不好過。事實上,這些進入北京的沙塵,多是風暴頂端較細小的顆粒,還不能算是對人們的生活構成了災難性的威脅。

  與此同時,在一千公里以外的西北諸省區,那裏發生的沙塵暴不像北京的浮塵那麼“溫柔”,對長期生活其中的農牧民而言,他們考慮的不是生活質量,而是生存。

  以上二者遠非一個量級,但有時人們的目光更多關注於北京,這座將於兩年後舉辦奧運會的國家首都。

  北京習慣把頻繁發作的沙塵稱為“外來沙塵”,並每次嚴陣以待,啟動全市性的揚塵控制措施。但對這座每年把藍天數量計劃到個位數字的城市來説,在環境保護方面,它面臨着許多比沙塵更具威脅的問題,並不能歸咎於外界。在去年沒有沙塵的夏秋季,衛星監測到,該市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尾氣污染地之一。

  雖然北京每年聲勢浩大的全民植樹活動可能對改善環境有所裨益,但人們逐漸意識到,環境保護不可能獨善其身。在發生今次沙塵的同時,北京的公益組織向外界透露,來自該市各界人士的六百萬善款已投入內蒙古進行八萬畝沙地的綠化。

  治沙還只是治表,人退才是沙退的根本。學界有一種觀點認為,“造林絕非萬能”,另一方面,中國自古已有之的沙塵暴雖已不可避免地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上,但也不應有被“妖魔化”的傾向。

  持這一觀點的《中國國家地理》曾撰專文指出,在地球上百萬年的尺度中,沙塵暴這一自然現象可能如同洪水、地震一樣,只是大自然萬物消長中的一環。

  從這個意義上來説,對氾濫沙塵是否是魔鬼的討論倒在其次,重要的是,當今人們對待自然抱持的基本態度。中國近些年來屢遭的沙塵劫難中,暴露出的人為破化因素,掠奪式的發展思路,以及一些地方在生態保護方面唯數字論的傾向,可能才更應被關注。

責編:劉彥妤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