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專訪美問題專家:美國"外交洗牌"瞄準新興地區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16日 07:57 來源:

2006年2月20日,伊拉克費盧傑,駐伊美軍士兵低著頭在街頭巡邏。“反恐戰爭”對美國外交形成了深刻的影響。

  美國問題專家郭憲綱、王義桅、余萬里接受本報專訪

  新京報消息:“今年1月18日,美國國務卿賴斯前往華盛頓喬治敦大學發表了題為”轉換外交“的演講,這一演講被外界普遍視為美國單邊行動和預防打擊理論發生轉變的標誌。她提出上述外交理念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重點指向何處?可能給世界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就這些問題,我們採訪了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綜合研究室研究員郭憲綱、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教授王義桅和中國社科院美國所外交室副主任、副研究員余萬里。”

  關鍵詞 戰略背景

  外交調整反映格局變化

  記者:賴斯提出未來幾年內要對海外外交崗位進行全面調整,第一步便是年內把駐本土與歐洲的100個外交崗位轉移到中國、印度等地區。這是否説明了美國對亞洲地位的重新認識?

  王義桅:應該説不只是亞洲。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都正在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體。這些地區有更多的機會,牽涉更多美國的利益,但是發展方向還沒有確定,也帶來更多變數。出於本國利益的考慮,美國希望能引導這些國家的發展方向。因此,也可以理解為美國面對亞洲的崛起,正在將政策重心從歐洲轉移到亞洲。

  郭憲綱:外交官分佈的調整反映了冷戰後世界格局的變化:一方面,亞洲地區綜合國力在上升,歐洲卻沒有太大的變化。過去美國之所以向歐洲派駐了那麼多外交官,是因為冷戰時期美蘇對峙的核心是歐洲,不管是外交官還是駐軍都是以歐洲為主。隨著亞洲地位的上升,外交官從美國本土和歐洲調動也是為了適應形勢的需要和為美國的全球戰略服務。

  余萬里:這和美國在亞洲地區涉及的利益相關。最近幾年來,隨著中國和印度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美國的經濟交往更加頻繁,增派大使館人員是客觀的需要。

  關鍵詞 中印崛起

  大國崛起美國更重中國

  記者:賴斯的演講對中國和印度的關注顯而易見,那麼美國對中印兩國的政策是平衡的,還是帶有傾向性?

  郭憲綱:肯定是帶有傾向性的。雖然中國和印度都是第三世界大國,兩國經濟都持續發展,在國際社會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但在美國眼中兩國是不一樣的。

  美國認為,印度的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和美國相近。因此美國制定對外政策時是帶有傾向性的。對中國帶著防範態度,甚至打壓;對印度更加放心,認為可以利用印度的發展來制衡中國。

  王義桅:從大國崛起的角度來看,美國明顯更看重中國,但是同時也必須借助印度來平衡中國的影響。

  比如説,強調印度崛起的模式和中國不一樣,暗示印度代表著一種所謂“成功”的發展模式。在美國看來,印度崛起和中國有兩大不同點:首先,美國認為印度的意識形態與美國更接近;其次,印度的崛起模式更偏向內需型,如服務行業的拉動等,對美國帶來的衝擊相對小。

  余萬里:中印兩國在美國外交政策中所處地位是不同的。從綜合國力來説,中國比印度更加重要。但對美國來説,中國不是盟友國家,因此美國對中國一方面防範,一方面接觸。

責編:劉彥妤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