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焦點訪談]讀書郎為何採茶忙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15日 20:21 來源:CCTV.com
    進入[焦點訪談]>>




  進入論壇 >>>

  CCTV.com消息(焦點訪談):現在正是春茶上市的季節,也是一年中採摘茶葉最為繁忙的時候。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的青山鎮,當地的一些學校為了創收,連續讓學生到茶場採茶。

  4月10日,記者在青山茶場採訪時看到,這裡有100多名青山村小學的學生正在採摘茶葉,採茶時間從早上6點半到11點半,長達5個小時站立工作讓一些孩子根本無法承受。

  在一個茶場的記錄本上面,記載了青山小學的孩子們來這裡採茶的情況:從2月25日到4月10日,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生共採茶9次,並且詳細記錄了每一個班級每天採摘茶葉的重量。

  通過進一步採訪,學校承認組織學生採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創收。從學校自己做的記錄來看,不僅在青山茶場,學生們還在孫崗茶場採過茶。截至4月10日,至少停課11個上午參加採茶,採茶總計500公斤左右,粗略估計已為學校創收近萬元。為了保證學生的採茶速度,學校還給各個年級的學生下達了相應的任務量。

  青山鎮的一些居民告訴記者,讓學生採茶是産茶區的一種慣例。每年的這個時候,茶場的老闆都會打學生的主意。在青山鎮的一所中學記者看到,學校裏有不少教室都空蕩蕩的。一些學生家長説,該中學的學生出去採茶了,一去就是一整天。

  在中小學生中開展社會實踐是必要的,但打著社會實踐的幌子,把孩子當作學校的創收工具卻是萬萬不可的,這需要引起有關方面注意。

  [詳細內容]

  演播室主持人 方靜: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焦點訪談》。

  現在正是春茶上市的季節,在農曆清明前到穀雨這段時間也正是採茶最集中的時候。而且那天記者在河南省羅山縣的一個茶場採訪時,卻奇怪的看到了不少學齡兒童也在採茶的隊伍當中。

  車黎 記者:

  你幾年級了?

  小學生1:

  三年級。

  記者:

  我看看你採的茶好吧。告訴我,幾年級了?

  小學生2:

  六年級。

  記者:

  你們這有多少個同學,知道嗎?幾個年級?

  小學生3:

  三個。

  記者:

  三個年級,哪三個年級?

  小學生3:

  三年級、五年級和六年級。

  記者:

  我現在就是在青山茶場,我手裏拿的這個盒子是一個酒盒改裝而成的,每個酒盒上面都挂著這樣的繩子,在這裡的每一個同學脖子上面都挂著一個這樣的酒盒,他們挂在脖子上然後直接進行採茶。像我手裏這個盒子是這個小朋友的,她告訴我們從上午六點半採到現在,她現在採了這樣大概不到一兩茶,而她將一直採到十一點半才行。

  解説:

  這些孩子都是來自距離青山茶場一公里左右遠的青山鎮青山小學的學生,共有100多名。本該是上課的時間,而這些小學生卻在這裡採茶,那麼這片茶園是屬於誰的?茶場為什麼找這些學齡兒童到這裡採茶呢?我在山下找到了茶園的老闆陳仁旺。

  記者:

  這些學生來了幾次了?

  陳仁旺 河南省信陽市羅山鎮青山茶場老闆:

  來兩次。

  記者:

  一共來了兩次?

  陳仁旺:

  我們採了一個月茶,他們才來了兩次。

  記者:

  那他來你們是通過學校叫他們來的嗎?他們是怎麼到這兒?你們是怎麼協議的呢?

  陳仁旺:

  他們有時候以春遊的形式,學生來採茶來瞧瞧,看看。

  記者:

  來瞧瞧。

  陳仁旺:

  嗯。你願意來就來,不願意來就不來。

  解説:

  老闆説孩子們是來春遊的,但是孩子們卻説他們到這裡採茶並不是第一次了。

  記者:

  你採了多少天茶了?你知道吧。

  小學生4:

  六天。

  記者:

  你們採了多少個半天了?

  小學生5:

  連這一次是十一。

  記者:

  第十一個半天?

  小學生5:

  嗯。

  記者:

  是誰讓你們來採茶的?

  小學生2:

  校長。

  解説:

  連續這麼多天來採茶,顯然孩子們並不是來春遊的。隨後我們找到了在採茶現場的一位老師,他則對孩子們來採茶的行為提供了另外一種説法。

  劉浩 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青山鎮青山小學教導主任:

  主要是從學生體質上考慮,現在學生體質是越來越差,像上山採一些茶葉主要是鍛鍊身體的目的,是吧。再一個參加一些社會實踐課,體驗一下勞動人民的辛苦,是吧,讓他們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

  解説:

  參加勞動,參與社會實踐對於學生來説當然是需要的。然而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如果採茶確實屬於正當的社會實踐的話,佔用了大量的學習時間,學校又是如何考慮的呢?

  記者:

  佔用了這麼多正常的時間,大量的時間來進行勤工儉學,是這麼規定的嗎?

  伍玉友 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青山鎮青山小學校長:

  我剛才不是説了嗎,我是把每個星期的兩節勞動課集中到一塊來開展這個社會實踐課。

  解説:

  然而,我們隨後在三年級的課程表上卻沒有看見社會實踐的課程。

  記者:

  對,你看我怎麼沒有看到有呢?

  伍玉友:

  我們這最後沒有填,下午三節都是這個活動課,社會實踐課。

  記者:

  這沒有寫上去。

  伍玉友:

  實踐活動。

  解説:

  説是上勞動實踐課,但在採訪中我們了解到,學校一二年級的孩子明顯沒有勞動能力,可也被學校要求參加了幾次採茶,採茶時間同樣是從早上六點半到十一點半,長達5個小時的時間站立採茶,加上山上天氣多變,七、八歲的孩子根本無法承受。

  記者:

  採茶葉累不累啊?

  小學生6:

  累。

  記者:

  怎麼個累法?

  小學生6:

  辛苦。

  記者:

  為什麼呢?

  小學生6:

  採茶葉的時候天上好曬人。

  小學生7:

  有時候太熱,有時候太冷了。

  記者:

  一個七歲的小朋友也應該和必須參加社會實踐課嗎?

  伍玉友:

  現在新課改提倡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記者:

  七歲的小朋友就要連續工作勞動四節課,曬著太陽勞動四節課,你覺得這是對他們有好處的,你也覺得這是合乎規定的。

  解説:

  對於這樣的社會實踐,學生家長也有意見。

  學生家長1:

  因為這天氣熱啊,有時候冷啊,有時候熱啊,孩子容易感冒,所以這個不願意採,耽誤上課啊,有時候成天地採。

  學生家長2:

  我們的孩子回來説小孩幹幹活倒是可以,但是他這次確實有點太多。

  記者:

  太多了你覺得。

  學生家長2:

  有點太勤了。

  記者:

  家長對這個事情是怎麼看?

  伍玉友:

  你問完了吧?

  記者:

  沒有問完,對不起。家長怎麼看這個事情?找過他們了解情況嗎?

  記者:

  家長讚不贊成,既然對學生這麼好的話,讚不贊成他們來進行開展社會實踐?

  解説:

  在家長們看來,學校這種超常時間的社會實踐只不過是一種託詞,那麼真正是什麼原因讓學校不惜接連十余天的上午停課讓學生採茶呢?

  原來每年的春季,從農曆節氣清明節前到穀雨是採摘茶葉的黃金時間。由於茶葉生長的特點,如果不在這短短二十天左右的時間及時採摘的話,這些茶就失去了市場價值,因此這段時間是茶商們一年中最缺人手的時候。

  劉浩:

  我們這個地方比較窮,大部分的勞動力都去務工去了。

  記者:

  還有婦女啊那些,不少婦女。

  劉浩:

  婦女現在也忙農活去了,忙著種那個稻田。

  解説:

  而學生們這時候參與採茶正好可以充當大量的勞動力。在這個茶場的工作間裏我們發現了一個記錄本,上面記載了青山小學的孩子們來這裡採茶的情況,從2月25日到4月10日總共有九次,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全部參加過採茶,記錄本上詳細的記錄著每一個班級每天採摘茶葉的重量。

  記者:

  為什麼你看每個人多少,每個班的多少兩都記得這麼清楚?

  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青山茶場工作人員:

  我們必須要記得這麼清楚。

  記者:

  為什麼呢?

  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青山茶場工作人員:

  有時候萬一的話,校方將來的話搞一點獎勵。

  解説:

  儘管茶場不願意説明這個筆記本的作用,但是在我們的追問下學校説出了這裡面的秘密。

  劉浩:

  我們一方面教學經費困難。另一方面呢要想辦法,設辦法還賬,對不對,現在沒辦法,也不允許向學生收費,對不對,學校非常困難,所以讓學生參加一些勞動,一方面可以勤工儉學,另外還要還賬。

  記者:

  也可以給學校補貼一點。

  劉浩:

  對,對。

  解説:

  原來學校組織學生採茶主要是為了創收,那麼這些孩子究竟能夠給學校創收多少錢呢?從學校自己做的記錄來看,學生們不僅是在青山茶場,也到附近另外的一個松崗茶場採茶。到4月10日為止至少停課了11個上午參加了採茶,採茶總計500公斤左右,按照事先協議好的每斤芽頭16元,芽葉8元的價格粗略估計,也為學校創收接近一萬元。而青山茶場所出産的這種信陽毛尖質地上成,價格不菲,也為茶商們創造了鉅額的經濟效益。

  記者:

  這茶是什麼茶?

  陳仁旺:

  毛尖。

  記者:

  這是毛尖,是吧?

  陳仁旺:

  嗯。

  記者:

  這茶能賣到多少錢一斤?炒好之後。

  陳仁旺:

  幾百塊錢一斤。

  記者:

  幾百塊錢啊?

  陳仁旺:

  還有上千塊錢一斤的。

  記者:

  這也是你們茶場採下來的是吧?

  陳仁旺:

  對,對。

  解説:

  然而這樣的經濟效益卻是建立在學生們犧牲了大量的學生時間和付出了艱辛地勞動換來的。為了保證學生們的採茶速度,學校還給各個年級的同學下達了相應的任務量。

  解説:

  老師給你説過要採夠多少錢的?

  小學生7:

  50元。如果茶葉採少了,老師還罰寫小字。

  記者:

  如果什麼?

  小學生7:

  臟活、重活讓你幹,採少了。

  解説:

  這樣學生辛苦多日不僅得不到一分錢,還要為完不成任務擔驚受怕,對於這樣所謂的社會實踐,他們都非常有意見,卻又無可奈何。

  小學生8:

  我們到學校是學習不是採茶。

  學生家長3:

  農民啊,當然是讓他上學,不情願讓他去採茶。但是現在沒有辦法,交給學校去了,由學校管,對吧。

  小學生8:

  年年都是這樣,習慣了。

  記者:

  喜歡了。

  解説:

  正如這位孩子所説的這樣,讓學生採茶是産茶區的一種慣例。每年春天的這個時候,茶場的老闆都會打學生的主意,這種情況並不僅僅發生在今年,也不僅僅是這一所小學。

  我們隨後到鎮上的另外一所中學去了解情況時,奇怪的是學校卻以種種理由不願意打開校門。

  記者:

  有人嗎?

  解説:

  守在校門口一段時間之後,我們發現學校裏一直都是空蕩蕩的,本應該上課的學生都到哪去了呢?鎮上一家雜貨舖裏的學生家長告訴我們,這個學校初一、初二的學生都被學校的包車統一拉出去採茶了,每次一去就是一整天,所以到現在也沒有回來。

  學生家長4:

  六點多鐘回來。

  記者:

  六點多鐘回來啊?他們多少人去採啊?

  學生家長4:

  他們起碼好幾個班吧。

  解説:

  像青山鎮的這些學校組織學生在上課時間採茶創收的行為在羅山縣究竟有多普遍?當地教育主管部門對此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記者:

  您覺得這個學校的辦學經費緊張,有沒有權力説讓學生來承擔這個義務,來幫學校來解決這樣的困難呢?

  肖文華 河南省信陽市羅山鎮教育體育局勤工儉學辦公室主任:

  沒有這個權力。

  記者:

  既然沒有,但實際情況可能在下面到底發生了多少,你們有沒有打算進行調查和了解呢?

  肖文華:

  準備了解一下,調查了一下,落實一下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然後呢採取一定的措施。

  演播室主持人:

  在中小學生中開展社會實踐是必要的,但是把孩子當作勞動力來使用,甚至希望靠學生掙錢來為學校還債的社會實踐課卻變了味,走了樣。在學校裏,孩子是絕對的弱勢,老師讓做什麼就做什麼,家長們對學校的決定也很難説不,所以孩子才成了學校的創收工具。需要警惕的是以社會實踐課為幌子,為學校創收的現象也許還不止這一家。

  好,感謝您收看這期的《焦點訪談》,並歡迎您給我們提供更多的新聞線索,再見。

責編:劉英來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