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在線訪談】英國首席記者陳永慶談駐外報道 

  [在線嘉賓]:兩位,平常的工作就業務來講,就是為CCTV1、CCTV新聞、CCTV4、CCTV9、CCTV5、CCTV2、CCTV12、CCTV10、CCTV3做節目。還要有很重的接待任務。去年我十個月接待了11撥本系統的各級領導。還要幫助推廣中央電視臺,擴大其知名度,推動落地,還有調研任務。生活上,難題更多,每天早上起來一開門,一大堆賬單扔進來,房費、水費、電費,保險、汽車進城費、汽車的各種手續費、電視的收視費,每天要面對這些問題,花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

  [微微子言]:您一年有多長時間在英國,多長時間在中國,駐英國記者站一般要多久?

  [在線嘉賓]:去年一年365天都在英國。這次只是回來開開會,馬上又要回去了。駐站的期限一般是兩到三年。

  國外生活

  [我愛科教]:您覺得在英國生活和在中國有什麼特別大的差異嗎?

  [在線嘉賓]:英國就是物價太貴,一根黃瓜30塊人民幣,所以很多人在英國連黃瓜都捨不得吃。

  [幽枝千萬狀,併入畫圖]:您在英國有什麼不適應的地方嗎?

  [在線嘉賓]:就是覺得剛去的時候英國也許太靠北邊,地球的吸引力不夠,人老是飄飄的,仿佛在太空一般。半年以後就感覺自己站在大地上了。

  [阿信2]:我太羨慕你了,請問你會想家嗎?

  [在線嘉賓]:出國了才覺得家的感覺最好。

  [雪花飛暖融香頰,頰香融暖飛花雪]:看到您在英國宣傳中國的茶文化講座,當時您是出於什麼想法辦這個講座的呢?當地人的反映如何?

  [在線嘉賓]:我在英國策劃了第一個中國茶藝節,並主講。主要是考慮到英國和中國都是非常愛喝茶的國家。當然我們中國是茶的故鄉,但是英國人並不知道,在英國的茶葉博物館,有日文的、韓文的、英文的就是沒有中文的。這對我刺激很大,所以我要向他們講述中國的茶文化,講中國是茶的故鄉。講座非常成功,英國的很多上流社會人士都參加了。原本定60個座位,結果來了100多人,包括一些英國的議員,茶葉博物館的館長,英國外交部的代表,我們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的文化參讚專門為我主持。

  [孔子、孟子、莊子]:您在英國生活有什麼有趣的事情嗎,或者是在報道中的趣事?

  [在線嘉賓]:有一次去利物浦,當地有一個人,聽説我是中國的,問我會不會中國功夫?我説會一點,結果他過來跟我過招,其實我也就初中的時候學過兩套拳術,所以當他撲過來的時候我給他一一撥開,沒想到過招之後他一個大撲跪在我面前,要拜我為師父,我當時覺得很搞笑。在倫敦的皇家公園──瑞金公園,一位印度人也要求拜我為師,每小時可交學費30英鎊,但還是被我拒絕了。

  [秋白同志]: 我注意您的職務是央視的文化專題部副主任,中英兩國曾經互辦過文化年,文化交流十分活躍,聽説您本人也曾經在英國舉辦過觀眾聯誼會,推介過中國的茶文化,您認為英國文化的精髓是什麼?最值得國人借鑒的文化精神是什麼?

  [在線嘉賓]:英國文化的精髓我覺得是理性和務實,這麼一個小小的島國,居然建成了世界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一定會有它的獨特之處。理性和務實,以及很強的組織紀律性,加上秩序感,是他們成功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我也曾經研究過人類文明的中心在歐洲遷徙的路線,從古希臘、古羅馬到拜佔庭帝國,土耳其帝國,奧斯曼帝國,奧匈帝國,大英帝國、德意志帝國,這個路線的遷徙非常有意思。我還在思考之中。

  英國人對自己文化傳統的珍視值得我們學習,在英國很多房子在我們看來非常的舊,幾百年了,到現在仍然用著,不隨便拆。倫敦的市區格局近一二百年來沒什麼大的變化,一方面説明它規劃的先進性,過去走馬車的道現在仍然可以走汽車;另一方面,説明他們對傳統的珍視,當然它200年前的建築,在今年看來仍然非常的精緻,不像在國內幾年就推倒重來。所以在英國各種檔案和古籍都保護的非常好。

  [在線嘉賓] 結束語:再過幾天又要回英國了,緊張戰鬥的生活重新開始!英國的夏天不錯,很涼快,芳草如茵,鮮花盛開。如果你們有時間可以來這兒度假,祝大家春天好心情!

責編:張會玲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2 頁,當前為第 2 頁
  資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