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徐少華:新農村建設要狠抓落實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10日 08:39 來源:
    專題:構建和諧社會 建設新農村

  經濟日報消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惠及廣大農民群眾的民心工程。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關鍵在於加強領導、狠抓落實。結合廣東省湛江的探索和實踐,積極、全面、紮實地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落到實處,就要堅持把廣大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農民生産生活中最緊迫的實際問題入手,為農民群眾多辦好事、實事;就要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廣大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就要鼓勵各種社會力量投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濃厚氛圍。

  一、從創建生態文明村起步,積極探索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之路

  湛江2005年全市總人口713.9萬,其中農村人口530多萬,佔74.2%,農業仍佔相當比重。近年來,湛江市立足於統籌城鄉發展,從農民群眾最關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見效的事情抓起,以“四通五改六進村”為主要內容,在全市各地廣泛開展生態文明村創建活動,廣大農村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四通五改六進村”即通路、通郵、通電、通廣播電視,改水、改廁、改路、改灶、改房,黨的政策進村、先進文化進村、科學技術進村、優良道德進村、衛生習慣進村、法制教育進村。以“四通”改善農民生産生活的基本條件,以“五改”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以“六進村”提高農民的文明程度。幾年來,以實施雷州半島西南部改水治旱工程為重點,加大對農村水利、道路、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為農村生産力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為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特色農業、推進産業化經營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在此基礎上,把創建生態文明村活動作為解決“三農”實際問題的切入點,2000年初,從遂溪縣開始,相繼在吳川市、徐聞縣的部分農村開展試點工作。2002年下半年,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湛江市開展“四通五改六進村”創建生態文明村活動的實施辦法》,進一步在全市全面鋪開創建工作。幾年來,先後在遂溪縣、吳川市、徐聞縣、廉江市等地召開現場會,總結推廣經驗,分類進行指導。

  創建生態文明村活動的深入開展,有效地推進了農村經濟發展,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提高了農民生活水平,豐富了農民文化生活,培育了農村文明鄉風,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提高了基層黨組織戰鬥力,激發了農民群眾創造美好生活的熱情,加快了農民脫貧致富的步伐,廣大農村發生了積極的變化。生態文明村建設拉近了城鄉之間的距離,推動了資源要素在城鄉間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2005年全市農業總産值244.5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250元,分別比2000年增長35.97%和30.58%。

  二、從實現農民切身利益著手,因地制宜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湛江市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努力使各項工作符合實際、符合農民意願,認真總結各地做法,不斷創新內容方式,初步形成並不斷充實以“四通五改六進村”為載體、以生態文明為主要特色的發展模式。其基本內涵是:

  (一)採取措施增強新農村建設的動力和活力。從佔全市農業半壁江山的糖業入手,根據有關産業政策,堅決關停12家糖廠,壓縮過剩的生産能力。經過幾年的努力,關係300多萬農民利益的糖業已脫胎換骨、重現生機,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同時,引導廣大農民根據市場需求,全面調整農業結構,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圍繞本地資源、優勢産品構建漿紙、對蝦、珍珠、禽畜、果菜、蔗糖等六大特色産業鏈,大力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經濟效益。著力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引導農業龍頭企業與中山大學、廣東海洋大學等高等院校合作,向群眾推廣農業良種良法,有效提高了畝産量和市場收益。

  (二)以“四通五改”為突破口,加大政府對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著力解決農民長期以來用水難、行路難、用電難、住房難、農産品賣難等實際問題。5年來,各級財政投入湛江市用於解決“三農”問題的資金達40.8億元。其中,投入近10億元,實施雷州半島西南部改水治旱工程和建設南亞熱帶農業示範區,新增灌溉面積18萬畝,改善灌溉面積66萬畝;投入12.37億元,完成鎮通村公路路面硬底化3664公里,佔總里程的65.4%,完成村村通路4400公里,佔總里程的63%;投入11億多元,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工程。

  (三)堅持用群眾首創的典型帶動面上創建活動。建設新農村,切忌形式主義,必須充分尊重農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幾年來,我們善於在各地農民創建生態文明村的實踐中發現和總結新做法、新經驗,通過典型示範,以點帶面,互相促進。各地黨委、政府及時引導推廣,生態文明村形成了點多面廣、特色鮮明,從亮點到亮線、從亮線到亮片集群發展的局面。

  (四)堅持發動全社會力量支持新農村建設。幾年來,除了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外,更重要的是各地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形成多種形式的“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投入機制,有效地推動了生態文明村建設。

  (五)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倡導健康文明的新風尚。我們把農村文化建設作為提高農民素質、培育造就新型農民的重要舉措,貫徹到新農村建設之中。大力開展創建特色文化村、建設農村文化室、舉辦農村文化節的活動,引導農民群眾充分挖掘、利用農村既有的文化資源優勢,催生了一批特色文化品牌,使傳統的文化表現形式融入了生動活潑、富有時代特徵的內容,讓群眾真正成為農村文化建設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三、充分發揮廣大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引向深入

  結合湛江市的實際,新農村建設近期要努力做到“六個一”:制定一個合理規劃。堅持因地制宜、整合資源、節約用地的原則,對每個村莊的飲水安全、鄉村道路、文教衛生、生態環境等進行合理規劃。發展一個特色産品。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發揮資源優勢,實行一村一品,培育和推廣有市場、有效益的特色産品,形成一批特色村、專業村,切實增加農民收入。推進一批改造工程。推進改水、改廁、改路、改灶、改房等工程,改善農民生産生活條件。建設一個公共村場。堅持倡導健康文明新風尚,根據農民居住與活動的特點,建設一個方便村民開展健康文化、體育、娛樂活動的場所。營造一個乾淨環境。堅持整治環境衛生,提高農民衛生意識,建立健全清潔衛生制度,營造一個整潔的村容村貌。種上一片成蔭綠樹。充分利用村道村場、房前屋後和其他空地,多種花果樹木,保護好原有樹木樹林,營造大批綠色生態村莊。

  推進新農村建設,必須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全面增強農業和農村發展活力。健全農民自主籌資籌勞的機制和辦法,引導農民自主開展農村公益性設施建設。開展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活動,推動農村基層志願服務活動。推進新農村建設,還需要動員各方面力量廣泛參與。一是建立健全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二是鼓勵各種社會力量投身新農村建設。三是加強輿論宣傳,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濃厚氛圍。(作者係中共廣東湛江市委書記)

責編:劉彥妤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