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讓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02日 14:32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四月的祖國大地,一片春意盎然。值此全國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25週年之際,4月1日上午,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等來到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與首都各界群眾代表一起參加義務植樹活動。胡錦濤總書記在植樹時指出,各級黨委、政府要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持之以恒地抓好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工作,著力解決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的生産生活環境。要通過全社會長期不懈的努力,使我們的祖國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潔凈,人與自然的關係更和諧。(新華網4月1日消息)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黨和國家十分重視綠化建設,我國植樹造林事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資料顯示,上世紀50年代中期,毛澤東就曾號召“綠化祖國”“實行大地園林化”。1979年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每年3月12日為全國的植樹節。1981年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又通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決議號召全國各族人民“人人動手,每年植樹,愚公移山,堅持不懈”,年滿11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每人每年義務植樹3棵至5棵。1982年的植樹節,鄧小平同志率先垂范,在北京玉泉山上種下了義務植樹運動的第一棵樹。(見新華網4月1日消息)以後每到這一天,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同首都軍民一道參加義務植樹勞動,從而使得義務植樹造林活動蔚然成風,形成了“植綠、護綠、愛綠、興綠”的良好社會風尚,綠化美化環境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廣泛共識和自覺行動。

  但是,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由於長期積累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還沒有根本轉變,我國經濟的發展還建立在量的擴張和“三高一低” 上,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最近,淮河污染、松花江污染、粵北北江等重大水污染事件的接連發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目前我國環境現狀令人堪憂,7大水系、部分湖泊和近岸海域的污染趨勢沒有得到控制,我國最大的7條河流中的半數河水完全無法利用,1/4的中國人得不到清潔的飲用水,煤煙型為主的空氣污染十分嚴重,全國668個城市大部分存在水源、大氣、城市垃圾和噪聲的嚴重污染。生態破壞嚴重,水土流失量大面廣,森林草原生態功能急劇衰退,生物多樣性銳減,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過環境承載能力,酸雨污染加重,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危害開始顯現,土壤污染面積擴大,生態系統功能退化,自然災害日趨頻繁,等等。目前我國創造的GDP(1美元)所消耗的能源是日本的11.5倍、德國和法國的7.7倍、美國的4.3倍。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近20多年來集中出現。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危害群眾健康,影響社會穩定和環境安全。

  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社會是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戰略需要,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更是關乎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給我們子孫後代留下優美環境的大事,具有現實和長遠的歷史意義。胡錦濤總書記在主持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再一次強調,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的發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十一五”規劃提出,在“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源消耗要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森林覆蓋率達到20%等閃亮的約束性“民生指標”。並提出了要解決1億農村居民飲用高氟水、高砷水、苦鹹水、污染水和血吸蟲病區、微生物超標等水質不達標及局部地區嚴重缺水等問題的一系列具體措施,我們要通過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向集約的轉變,合理配置公共資源和有效運用行政力量,確保實現約束性指標。而國家從4月1日起調整和完善相關消費稅政策,彰顯了政府著力調整産業結構,促進環保和節約,鼓勵發展環境保護型、節約資源型、高附加值的産業,引導生産和消費步入科學發展軌道的政策導向。黨和政府對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工作的高度重視與採取的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一系列措施,使我們對未來生態環境的好轉、人與自然的關係更和諧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保護環境,建設我們的美好家園,不但是政府和企業的責任,也是我們每一個公民的責任。大家都要行動起來,倡導綠色GDP核算理念,使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觀念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奉行的價值觀。我們要在全社會叫響:保護環境,我的責任!從我們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採取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生産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使我們的祖國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潔凈,環境更優美,人與自然的關係更和諧!(作者:晨曦wt)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劉雅虹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