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焦點訪談]鹽鹼地上的硬漢子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31日 20:05 來源:
    專題:哈圖他拉嘎查黨支部書記烏日塔白乙
    進入[焦點訪談]>>




  >>>進入論壇

  CCTV.com消息(焦點訪談):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落??庫倫旗庫倫鎮的哈圖他拉嘎查(村)。這個貧困村一度由於自然環境惡劣,連基本的溫飽都解決不了。但是這些年,哈圖他拉嘎查人在黨支部書記烏日塔白乙的帶領下,在鹽鹼地上造良田、養奶牛,修公路、建水庫,使人均收入從不足500元達到了3200元,村民的日子越過越有滋味。

  1989年,烏日塔白乙被任命為哈圖他拉嘎查的黨支部書記時,全村只有2700畝耕地,畝産只有80公斤,其他都是不長糧食的鹽鹼地。如果不在鹽鹼地上造出良田,就很難脫貧。為此,他天天找水利、跑農業、找水電,最終確定了改良方案。經過40天的奮戰,第一年改良的鹽鹼地第二年畝産就達300斤。之後,他又帶領群眾打水井、改良田,經過三年奮戰,嘎查由過去的2700畝耕地增加到5880畝。

  2002年8月,通往嘎查的南北砂石路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烏日塔白乙總覺得耳朵轟鳴,吃飯老有噎食的感覺,可為了不耽擱工程,他始終沒去醫院檢查;嘎查在實施水改工程時,烏日塔白乙為了早日讓嘎查人喝上自來水,他沒日沒夜地盯在工地上。但他的身體卻是每況愈下,最後經診斷為食道癌。由於惦記著村裏沒有完工的工程,手術後的第十一天他就趕回了哈圖他拉。聽説烏書記回來了,遠近鄉親都跑來看他。

  烏日塔白乙心裏還有許多新的發展規劃和思路。他表示,要抓緊生命中的分分秒秒幫助當地百姓早日發家致富。

  [詳細內容]

  主持人:很多觀眾朋友可能都不知道,或者從沒見過鹽鹼地是什麼樣兒,大屏幕上的這個畫面就是典型的鹽鹼地,看上去白花花的,土質特別硬,就是一個壯小夥一撬鏟下去,也鏟不動。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有個哈圖他拉嘎查村,全村土地面積有近一半是這樣的鹽鹼地,當地人稱為“硬甸子”。為了脫貧致富,嘎查村的一個蒙古硬漢子帶領著村民和這個硬甸子之間展開了10來年的較量。

  烏日塔白乙 黨支部書記(內蒙古自治通遼市庫倫旗哈圖他拉嘎查):

  現在天天下雨,咱們抓緊時間把個工程抓緊完成它。

  解説:

  他就是烏日塔白乙,1989年他被任命為哈圖他拉嘎查的黨支部書記時,當時全村184戶就有113戶是貧困戶,其中17戶為特困戶,人們形容當時嘎查人的生活水平是“種一坡,拉一車,打一簸箕煮一鍋,吃一頓剩不多”。

  烏日塔白乙:

  我當哈圖他拉嘎查黨支部書記剛一上任面臨的頭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老百姓的吃飽飯的問題。

  解説:

  當時的哈圖他拉嘎查總共只有2700畝耕地,畝産只有80公斤,其它都是不長糧食的鹽鹼地,要改變這種現狀,首先就要有地種,如果大自然不賦予這塊土地良好的條件,就只能靠人工造地,在鹽鹼地上造良田。烏書記的這個想法,很多群眾都不太理解。

  烏日塔白乙:

  有些老百姓説現在鹽鹼地能長出莊稼嗎?這可能是胡整的,肯定不成。我就帶領村班子開村民大會,動員大家,我們要從鹽鹼地上要錢、要糧。

  解説:

  北邊是沙漠,南邊是鹽鹼地,人均耕地不足3畝,畝産又低,大自然賦予的客觀條件就是這些,如果不在鹽鹼地上造出良田,就很難脫貧。烏日塔白乙感覺到作為一個基層黨支部書記肩上的擔子很重,他沒有氣餒,沒有放棄,苦口婆心的做動員,跑奇裏找水利,跑農業找水電,他決定找專家給這塊土“會診”。在他的感召下,奇裏專門成立了一個專家組。

  王河 副局長(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庫倫旗水務局):

  這樣的話最後確定了一個思路,叫做沙蓋鹼。嘎查北邊沙漠裏的沙土覆蓋在這個鹼地上。

  解説:

  方案確定了要出勞力,烏書記就每天挨家挨戶的去做動員了,一開始群眾認為改良土地有些不靠譜,沒人出工。但是經過他一一次的做思想工作,鄉親們看到了他為大夥兒辦實事的決心和誠心。全嘎查的人都被他調動起來了,經過40天的奮戰,第一年改良了100畝鹽鹼地,來年畝産300公斤。

  王河:

  300公斤在當時來説,在這個地方也算是奇跡了。因為當時的糧食産量只有80公斤。

  烏日塔白乙:

  原先老百姓吃細糧都從外地購買,也吃不那麼足。富的産量就是自己的東西了,是吧?

  記者:

  對。

  解説:

  為了增産增收,讓農村吃上細糧,烏書記又開始跑奇裏和農水部門,終於他申請到了6萬元的水利開發資金,為了保障打井的成功率,每當夜深人靜,眾人都回家休息時,他都要到工地上去值班。這一年他帶領群眾苦幹,打了八口水井,開發水稻田500多畝,當年畝産就達到了800多斤。

  村民:

  我有信心來年就開始種了4畝了,第二年的産量更好,每畝能打1000斤左右。

  解説: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烏日塔白乙上任10幾年的時間始終沒有忘記自己作一名黨員的責任,在哈圖他拉嘎查自然環境十分惡劣的情況下,不得不靠帶領群眾艱苦奮鬥,日益進取,向大自然發起了挑戰。連續三年的艱苦奮戰,哈圖他拉由過去的2700畝耕地增加到了現在的5880畝,人均耕地由過去的3畝多增加到了人均8畝。翻沙造地、打井架線、修公路、建水庫,哈圖他拉的每一項工程都在見證著這個共産黨員為百姓造福的決心和誠意。

  烏日塔白乙:

  怎麼想法,改變我們的生存條件、生活環境,改善我們老百姓的生活,這是我們村幹部主要的一項工作。

  解説:

  烏日塔白乙把自己對黨的忠誠和對百姓的感情全部都化作了為嘎查辦實事的無私行動上。然而2002年8月,正當通往嘎查的南北沙石路工程正在如火如荼進行時,烏日塔白乙卻感到自己每走一步、每動一下都覺得吃力。其實早在這之前很長一段時間裏,他就感覺到耳朵昏鳴,吃飯到有噎食的感覺,可是為了不耽擱工程,他始終沒有去醫院。直到一個多月後,在鄉親的再三勸説下,烏日塔白乙踏上是了進京的列車。不幸的是,經診斷他患上了食道癌。

  包建華 烏日塔白乙的親屬:

  他就説哎呀,我這人生到這地步,不是怕死,就是挺遺憾。作為家庭來講的話,人家兩口子逛商場什麼的,我這些年就是顧大家,舍了小家,一天也沒陪你大姨子逛過商場什麼的,這是挺遺憾的事。再一個遺憾的是啥呢?我現在心裏劃出去的藍圖是挺多的,哈圖他拉嘎查發展的藍圖是挺多的,可能現在已經到這地步了,老天爺哪管再給我個十年的時間,哪怕是我把這些繪出的藍圖都完成了,這就沒啥遺憾的了。

  解説:

  在北京的首鋼醫院裏,手術進行了足足七八個小時,令人欣慰的是,手術進行的很成功。手術後的第三天,烏日塔白藝終於甦醒過來了,但是烏書記惦記著村裏沒有完工的工程,幾次提出要馬上出院。經過和醫院的再三交涉,他在手術後的第11天就急匆匆的趕回了哈圖他拉。

  聽説烏書記回來了,遠遠近近的鄉親們都趕來看他了。

  村民:

  烏書記能夠活著回來了,我們大夥都流著淚看他。當時我以為那個人沒了,去世了,我們走到他家裏頭看他去了,瞅著他回來,可高興了,又給我們造福了。

  烏日塔白乙:

  當時我看有人哭了,老百姓特別關注、關心我,我對老百姓服務的瑣碎的工作還有不少,我這個病要康復以後,我要繼續為大夥服務。

  解説:

  烏日塔白乙決定抓緊生命的分分秒秒,在有生之年早日幫助當地百姓發家致富。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已經是一個死過一次的人了,所以我別無所求,我只是想在有生之年多為群眾做些事,繼續心甘情願的做老百姓倒苦水的缸、籬笆上的樁、劃大船的漿、攆頑石的夯,帶領大家儘快改變家鄉的落後面貌,讓鄉親們早日過上小康生活。

  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烏日塔白乙和嘎查整個領導班子請來了當地的農牧業專家,結合嘎查實際發展情況經過反復論證,確定了以種植為基礎,以養殖為主導産業,以經濟建設為突破口,依託城鎮、多种經營、種養結合的思路。他吸引投資建起了奶站,哈圖他拉嘎查發展成了養牛村,少則三、五頭,多則一二十頭,每頭牛一年就能凈掙2000多元。

  如今哈圖他拉嘎查雖然離小康還有一段距離,但是人均收入水平已經接近全國的平均值,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一天天地好起來,但是要想把哈圖他拉嘎查這塊曾經的“硬甸子”建設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風貌,烏日塔白乙心裏還有許多發展的新計劃和新思路。

  記者:

  為什麼這麼做呢?

  烏日塔白乙:

  這是作為一個黨員,作為一個基層幹部的責任所在。

  主持人:

  硬漢子也有累倒下的時候,身高1.75米的烏日塔白乙現在的體重還不到100斤,但是他的精神卻很堅強。他説我只是想在有生之年多為群眾多些事,繼續甘心情願的做老百姓倒苦水的缸、籬笆上的樁、劃大船的漿、攆頑石的夯,帶領大家儘快改變家鄉的落後面貌,讓鄉親們早日過上小康生活。

  在病榻上他表達了這樣的心願,讓許多人為他的硬而自豪也落淚,這就是一個基層幹部,村黨支部書記的莊嚴承諾。

責編:扈航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