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0日 09:49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題:素質教育之痛──來自代表委員的呼籲
“新華視點”記者鄔煥慶、張景勇、周立民
“現在的孩子太苦了!他們的書包太重了!”在政協小組發言上,白髮蒼蒼的馮理達委員的一席話,引得在座很多身為祖父母、父母委員們的唏噓不已。
代表、委員就目前普遍存在的中小學生負擔過重現象指出,現在中小學中推行的“素質教育”並沒有達到減負的作用,反而是越減越重。面對中小學“素質教育”現狀,全社會,包括教育部門、學校、家長,都應該好好檢討和反思:為什麼孩子會累得讓我們如此心痛?為什麼我們離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越來越遠?
8小時睡眠成了孩子們的奢望
前不久,一家網站登載了一位父親的來信,講述了自己9歲的女兒的學習負擔:“在開學前的返校活動裏,各學科的任課老師已經把要家長買的所謂的教輔書籍開了清單了。你教育大綱或者正規的課本內容減少了多少,他們自然會翻倍補充進去多少。一點也不誇張。眼下這教輔書籍也是名目繁多,就我了解的,就有‘一課一練’,‘每週一測’,什麼‘金牌周周練’呀啥的……”
“我的孩子從上初一以來就很少在晚上12點之前睡過覺!”全國人大代表徐睿霞説出自己的切身體會。徐睿霞將孩子從初一到高中六年的學習形容為“服苦役”。
“現在孩子一見面就喊困,過多的學習壓力讓他們連爭取8小時睡眠時間都成了奢望,真讓人心痛!”馮理達委員感嘆。
幾年間,素質教育從提出到推行,實際效果和理想目標幾乎南轅北轍,社會、家長們對素質教育的態度,也由欣喜、觀望到最後失望。唯一竊喜的可能是生産“背背佳”、近視眼睛以及拉桿式書包等等暢銷産品的商家。
“教育部幾年前就要求在中小學中推行素質教育,取代應試教育,當時的目的之一就是‘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全國人大代表胡平平説,“但憑良心講,現在我們在推行素質教育上毛病很多。現在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學習壓力、考試壓力甚至比推行前還要嚴重。”
前不久,河北省為全省中小學學生的作業數量、睡眠時間等做出了明確的限定,要求教師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精選作業內容,堅決杜絕給學生佈置機械性、重復性作業,並要求家長配合,要保證中小學生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時間。但從河北傳出的情況看,即便是如此量化細化的減負,付諸實施之後依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
“憑心而論,教育部門確實為推行素質教育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正因為做出了努力無法達到效果,中小學生反而越來越累,這恰恰是我們應該反思的,反思問題到底出在哪。”全國人大代表黃泰康説。
轟轟烈烈講“素質”,扎紮實實幹“應試”
近兩年,一些高校獲得了5%自主招生的權利,主管部門的意思是希望各個學校自己能招一些具有專項特長的學生進來,把素質教育向高等教育領域自然延伸。
但是,從一些高校傳來的情況卻很令人遺憾:包括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在內的很多高校很難招到真正意義上的特長生,梧桐已有,鳳凰無蹤。
“我們説中小學素質教育不成功,從自主招生的生源尷尬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來。” 黃維義委員説,“近年來不少地方的現實情況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有人形象地説是轟轟烈烈講‘素質’,扎紮實實幹‘應試’,應試教育愈演愈烈、學生負擔有增無減,升學指揮棒由高中向前延伸到了初中、小學、幼兒園。”
“現在已形成這樣的思維定式:孩子上了重點小學才能上重點初中,然後再上重點高中、重點大學,才有好工作、好未來。”胡平平代表説,“這造成學生的負擔越來越重,所有的期望都變成壓力,壓在孩子們幼嫩的肩膀上,你説孩子們的負擔能輕得了嗎?做題、背書、跑補習學校補習班,搞壞了身體、攪亂了心態。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創新型人才、專長生怎麼可能大規模産生?”
減負的背後是激烈的升學競爭,以及相伴而生的就業競爭。學校因“升學率、重點大學(或重點中學)入學率、各種競賽得獎率”而設置教學目標,家長以“望子成龍”的心態而嚴於督促教導,學生自身則不得不為自己的未來打拼,註定減負只能是一個空想,而難以落到實處。
一個更讓人擔憂的問題是,應試教育已經紮根到了家長和學生的思想當中。學校不抓應試了,不重視成績了,不排名次了,一些家長和學生倒感到沒有底了,沒有動力了,沒有抓手了。於是,很多家長對所謂的素質教育就有些不適應,不熱心,有的甚至還有反對意見。
“素質教育推行這幾年,‘兩張皮’的特點越來越顯著。” 王渝生委員説,“進好的初中、高中要分數,老師的利益又與學生的分數緊密相聯,進大學更是以分數論成敗,這樣的情況下的素質教育會是什麼樣子,中小學生會累成啥樣,就是可想而知的了。”
讓行之有效的素質教育紮實推進
目前,與素質教育相違背的應試教育已經造成了嚴重的後果。現在很多的孩子基本上是這種情況:具備應試技巧,但學習能力欠缺;會吹拉彈唱,但缺乏審美修養;外語水平提高,但語文能力和民族文化根基衰退;此外缺乏理性、品德滑坡、意志薄弱、身體羸弱、不愛勞動、社會適應性差等不一而足,總之離人的全面發展、綜合素質提高越來越遠。
黃泰康代表説,“素質教育搞了這麼多年,但高考的指揮棒沒變,對學生的評價體系還是分數至上,教育的口號變了,但對教師的考評、對學校的考評指標還是分數、升學率,同時優質教育資源並沒有擴大,相對反而減少了,這一切,都導致了素質教育工程無法實質性推進,我們這幾年反而是離素質教育越來越遠了。”
重慶大學黨委書記歐可平代表説,“素質教育推行過程中確實還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這需要系統、配套的改革。高考作為選拔人才的手段是合理的,而且短時間內不可替代。從短期來看,需要改革的不是高考的形式,而是考試的方面和所側重的內容。”
胡平平代表説:“教育部從幾年前開始推行課改,以此帶動素質教育,這個方向是正確的,但魄力太小、步子太慢。”
黃維義委員指出:“素質教育是全社會的事,對孩子的一生非常有用,如果單純分數高,綜合素質低,以後在就業、工作、生活中還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家長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
王渝生委員指出,教育主管部門為政績不讓減負,家長怕輸不起不願減負,學校為生存而不去減負,學生自然也就不能減負。要減負,關鍵是要改變目前評價學校教學質量的標準,改變“考試定終身”的考試製度,為素質教育的實現而努力。實行素質教育的前提是弱化文憑在社會上的地位和作用,只有社會成材的標準多元化了,只有重能力而不是重考分成為社會常態,減負工作才能落到實處,孩子才能真的有時間玩兒,才能真正擁有輕鬆快樂的童年。(完)
責編:曹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