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馮之浚:落實科學發展觀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0日 07:37 來源:
    專題:2006年全國兩會

  光明日報消息:進入21世紀,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都面臨著嚴峻的發展問題。黨和國家領導人站在時代高度,通過對現代化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集中回答了“什麼是發展”、“為什麼要發展”和“怎樣發展”等發展觀的基本問題,從“發展是硬道理”到“發展是第一要務”,再到“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學發展觀。

  中國的科學發展將降低能源和資源消耗,為世界的健康發展作出表率;中國的科學發展將注重生態平衡和環境治理,為改善全球環境作出努力;中國的科學發展將加快發展中國家整體發展步伐,為縮小南北差距作出貢獻;中國的科學發展吸收了世界多種發展理論,為發展中國家謀求全面發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借鑒。

  循環經濟概念的提出,就是我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

  人類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經歷了三種模式,代表著三個不同的層次。第一種是傳統模式。它不考慮環境因素,一味強調對環境的征服,是一種“資源─産品─污染排放”的單向線性開放式經濟過程。第二種是“過程末端治理”模式。它一開始注意環境問題,但具體做法是“先污染,後治理”,強調在生産過程的末端採取措施治理污染。結果,不但治理技術難度大、成本畸高,而且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都很難達到預期目的。第三種是循環經濟模式。它倡導一種與環境和諧的經濟發展模式,是一個“資源─産品─再生資源”的閉環反饋式循環過程,通過減少進入生産流程的物質量和多次反復使用某種物品,最終實現“最佳生産,最適消費,最少廢棄”。

  我國是一個自然資源人均佔有量較低、環境容量不容樂觀的發展中國家,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和滿足這一目標要求的自然資源儲備的矛盾十分突出。要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必須調整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發展循環經濟。(作者:全國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 馮之浚)

責編:曉星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