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首次提出“不”的區域發展理念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9日 13:24 來源:
    專題:2006年全國兩會

  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

  新華社記者 王建華 韓喬 樊曦

  望著遠處隱約浮現的片片沙丘,63歲的加木參目光裏流露出一絲茫然。“這裡再也養活不了多少牲畜了。”他嘆息道。

  目前,這位世代以遊牧為生的藏族老人,帶著一家六口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阿萬倉鄉放牧著300多頭牛羊。然而,甘南地區草地年復一年地退化,使加木參一家的生活舉步維艱。加木參説:“我羨慕我的朋友卓瑪加現在的生活。”

  去年,卓瑪加一家五口告別遊牧,帶著90多只牦牛在政府專門為牧民興建的碌曲縣尕秀新村定居下來。新村挨著通往州府合作市的公路。由於政府提供補貼,卓瑪加只花了3萬塊錢就買下了一套價值6.2萬元的住房,還第一次喝上了自來水、看上了有線電視,並正在準備給圈養的牦牛修建溫室棚舍。

  被稱為中華文明搖籃的九曲黃河,像生命線一樣橫貫西北和華北人口稠密區。甘南州補給著黃河源區約一半的涇流量,然而,長期的過度放牧和開發,已使這裡出現了200多公里長的沙丘,草原承載量比50年前下降了約50%。據有關專家測算,黃河中下游因洪災或斷流造成的損失中,20%以上與甘南及以上地段的生態受損有關。

  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目前正在審議“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在草案中,中國首次將國土空間劃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四類主體功能區。

  這是中國在謀劃區域發展方面制定的全新政策思路,根據不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發展格局。

  關係到全國或較大區域範圍生態安全的重要水源涵養地、水土保持地、風沙固防地、野生動植物棲息地,以及依法設立的各類自然保護區等,將被列入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的生態主體功能區,它們幾乎會存在於全國每一個省份,立足保護和修復。

  甘南就是其中之一,在“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中,它被明確劃定為濕地生態功能區,以加強天然林、濕地和高原野生動植物保護,通過牧民定居和生態移民的方式實行退耕退牧還林還草。

  全國人大代表、中共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委書記陳建華説:“這是中國首次在五年規劃中明確提出了‘不’的區域發展理念,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他説,中國的區域發展政策得到了根本性的調整和糾偏,有助於合理分配社會公共利益,解決特定區域內的特定問題和特定目標。

  在過去的幾十年裏,中國主要按照行政區來劃定所謂“經濟區域”,“大一統”、“一刀切”式地單一強調各區內GDP增長的“是”,而忽視自然資源、環境稟賦承載能力的“不”。幾乎不加節制地盲目開發,使中國付出了沉重的生態代價和資源浪費,在許多地方出現了“貧困化”的經濟增長。

  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估算,中國每年因生態環境惡化所造成的損失,至少佔其GDP的8%。目前,中國水土流失面積約佔國土面積的40%,每年相當於損失1000萬畝耕地;荒漠化面積約佔國土面積的30%,近4億人口受到威脅;可利用草地30多億畝,退化面積達85%。

  另外,近年來中國發生的沙塵暴、河流污染等生態環境災難甚至還超越了國界,引發了鄰國的擔憂。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善同説:“由於分工協作差,利益兼顧不夠,比較優勢難以發揮,過去的區域政策還是造成地區差距長期存在並不斷拉大的主要因素之一。”

  按照主體功能區的定位,中國將在財政、産業、投資、土地、人口管理以及績效評價和政績考核等方面,制定分類管理的“差別化”區域政策。

  “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中規定,在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區域,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産業將被嚴格限制和禁止,改變生態用途的土地使用將被嚴格封殺,經濟增長、工業化、城鎮化水平將被大大弱化或取消,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的評價將被重點突出。

  國家發改委官員説,它們屬於“約束性”發展指標,必須要完成。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説,今後,縮小這些地區同較發達地區的差距,不是指要縮小人均GDP的差距,而是指要保障這些地區居民能夠獲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務。

  陳建華代表説:“今後我的主要任務就是在2010年前把6800多戶牧民遷移出水源草地,為他們定居建立公共服務設施,並努力保護和修復生態。”(完)

責編:楊潔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