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高強:解決看病貴必須改變公立醫院創收機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5日 08:00 來源:
    專題:2006年全國兩會

  新京報消息:在昨天(4日)上午進行的分組討論中,政協委員、衛生部部長高強説,如果公立醫院的創收機制不改變,很難解決群眾看病貴的問題。

  談到委員提案時,高強在發言中説,一些提案説的問題多,解決措施提的少。

  “很多關於衛生改革的提案,都是幾句話:第一,現在存在很多問題;第二,關鍵在於體制機制;第三應該加大改革。我真是希望大家的提案再思考得深一些,體制機制的問題在哪兒,到底應該怎麼改。”

  當有些委員問起印度的全民免費醫療制度時,高強説,印度在1949年就建立了全民免費醫療制度,但這個免費醫療制度是低水平的,治療手段簡陋,藥品廉價。他認為,從中國的情況看,目前再建一個全民免費的醫療制度是很難的。“如果再建一個特別低水平的保障制度,老百姓也不會滿意,但是建高水平的,無論如何做不起來。”

  而對於醫療保障體制上的問題,高強表示,主要是公立醫院的創收機制問題。“這個機制不轉變,很難解決群眾看病貴的問題。”

  對話

  五年內將合理佈局社區醫療

  高強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稱將賦予一二級醫院更多社區服務功能

  本報訊針對社區醫療如何發展、如何保障社區衛生機構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等問題,昨日,本報記者與衛生部部長高強有了以下對話。

  常見病去大醫院浪費資源

  新京報:你對社區醫療的發展有什麼考慮?

  高強:現在很多的常見病,甚至頭疼腦熱,人們都去大醫院排隊,大醫院受不了的。大醫院都是些高水平的醫生,還有先進的設備,如果去治療這些小病的話,本身也是一種浪費,對資源也是浪費,而且掛號也很難。

  現在有一個很大的矛盾,就是群眾有些不大相信社區醫生。這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是現在社區醫生水平還比較低,許多好醫生都集中到了大醫院。再一個是群眾醫療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都擔心看不好病。

  但在國外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歐美一些國家,病人90%都在社區。只有10%的病人,確實需要動手術了、住院,才去大醫院。我們現在卻反過來了。

  新京報:社區醫療的加強將有何具體措施?

  高強:發展社區醫療一方面基本設施條件要改善,一些必要的設備要購置。另一方面,現有的醫療資源要進行調整,就是對現有的一些一、二級醫院賦予更多社區衛生服務的功能,不光是為了看病,還為了預防保健。另外要組織一些醫院的醫生支援社區,醫院和社區要建立一個非常密切的聯絡,醫生要到社區來提供服務、支持或技術指導。

  但這需要一個過程,我們的規劃是五年,到2010年達到,建立服務機構佈局比較合理,設施比較齊全,人的專業素質比較高,而且運轉的機制比較靈活的一個服務體系。

  在有些大城市、東部地區的城市,條件好的還要快一些。

  社區醫院收支兩條線

  新京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費用怎麼控制在一個低水平?

  高強:它要轉變一個機制,這和現在醫院的機制是不一樣的。我們推行的叫“收支兩條線”。就是社區衛生服務的收入不是自己的,支出由政府來保障。而且醫生的收入和醫療服務的收費是不挂鉤的。

  新京報:那如何保障醫生的積極性呢?

  高強:有保障的。光靠錢,積極性是調動不起來的,而且要走邪路!醫生關注的是研究醫術,提高水平,使自己成為一個名醫,這是真正的醫生追求的目標。如果當醫生,只是希望掙更多的錢,這人成不了好醫生,他的醫術也不可能提高。當然,政府也要保障醫生的收入。(本報記者馬力)

  相關新聞

  不敢動刀是醫生的悲哀

  “天價”醫院受到巨大壓力,鐘南山稱體制問題不能由普通醫生承擔

  全國政協委員李文志來自曾爆出“天價醫療費”事件的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雖然身為事件的局外人,但在昨天全國政協醫衛界別的小組討論會上,李文志仍忍不住向同行談起哈醫大二院醫生目前的境遇和壓力──“雖然門診量已經恢復,但醫生明顯能感覺到患者的不信任,現在很多醫生都抱著謹小慎微的態度,稍有風險的手術或治療,就儘量勸患者轉診。”

  同在一個討論小組的鐘南山委員緊接著發言説,這種情況是醫生的悲哀。醫療體制的問題都壓在普通醫生的身上,醫生背負了太多的風險和壓力。

  鐘南山回憶,深圳也出現了患者告醫院過度醫療的“120萬醫療費事件”,事情出來以後,那家醫院為了避免被媒體炒作,立即採取了息事寧人的做法,不僅少收了患者30萬治療費,還向患者賠償了40萬元。即使是這樣,現在那家醫院的院長和醫生走到哪,也都“灰溜溜”的,背負了很大的心理壓力。

  李文志委員搖頭説,醫生與患者本該是一個戰壕裏的戰友,但現在卻變成了相互提防的關係。醫生由於擔心醫療風險造成醫患糾紛,很多可以直接實施的手術治療就改用保守療法,甚至不敢醫治,安排患者做各種檢查以預先保留證據。這樣一來,患者的利益仍會受到損害。

  對此,鐘南山認為,醫生還要學會與患者和媒體溝通,媒體在很多時候都能夠引導公眾的看法。(記者魏銘言)

責編:唐峰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