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4日 10:25 來源:
新京報消息: 在見到尹明善之前,聽説他被稱為繼李書福之後在民營造車上的第二個“瘋子”。3月2日,在政協委員下榻的豐臺空軍招待所,記者把這種傳言告訴他時,他卻釋然説:“叫我們瘋子也好,狂人也罷,我覺得是貶中帶褒,更多的是體現對我們的尊重。”
今年68歲的尹明善身兼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副主席、重慶力帆董事長,並能在這三個角色中轉換自如:當聊到“大國需要集成創新,制度創新”時,他是全國政協委員;當聊到重慶應該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時,他是當地政協副主席;但他最自在的一個角色還是重慶力帆的掌舵人,他坦承最愛的是汽車。
這位自認“戰略上是樂觀主義者,戰術上是悲觀主義者”的政協委員,一直對兩會進言充滿激情。今年他帶來了兩個提案:《翻新輪胎應減稅和強制使用的建議》和《請別拋棄中國足球!》。另外,他還準備了3份大會發言稿,主題分別是“自主創新”、“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汽車産業發展”等方面。
對於這個“自己貼錢做調查”的委員頭銜,尹明善笑稱自己是稱職的:“每年我都要做很多調查,形成幾個提案。我認真思考,努力發言,向我們的政府進忠言。”
5年內中國車價接軌國際
記者:聽説您在這次兩會上要做一個“轉變增長方式,反思物美價廉”的發言,您覺得作為中國汽車物美價廉代表的經濟型轎車,價格何時能與國際接軌?
尹明善:只需要5年時間,目前中國汽車價格比國外略高。但5年後就能接軌。是自主品牌通過競爭把它價格拉下來。李書福最大的成就就是讓消費者受益,儘管從整個行業來看,這需要一個度,把暴利拉到合理的利潤。
走過頭了讓整個行業不賺錢,也不好,我認為銷售收入的3%-5%是汽車行業的合理利潤,去年已經達到5.5%了。
最多的時候是10%以上。但這比國際水平還是高一些。
我認為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要從量的增長轉變為質的增長,把物美價廉的方式轉變為優質優價。這也是這次我拿來跟委員們討論的話題。
記者:近兩年的兩會上,很多代表委員都呼籲要儘快出臺燃油稅。這也是今年兩會期間消費者關注的焦點。您覺得今年出臺的希望有多大?汽車消費稅據説4月份也要出臺。
尹明善:我估計燃油稅今年出臺不了。燃油稅涉及面廣,主要是中央和地方在分稅上難以達成協定,目前的養路費100%地方收,要調動兩方面積極性還需時間。
汽車消費稅應該要馬上出臺。汽車消費稅徵收的原則應該是寬稅基,低稅率。買車的人多了,稅收低一點,國家稅收總量不會減少。因為消費稅本來是針對高檔消費品的,但是現在經濟型轎車已經賣到三五萬元了,是老百姓的必需品,不是奢侈消費品,稅收也要根據排量大小分層。
記者:中國老百姓在購買中國本土汽車時,還是存在對其質量,性能等方面的不信任感。比如對於您的520新車,有消費者認為520質量總是給人一種不過關、不放心的感覺,您作為民營汽車企業的老總,覺得應該怎麼做?
尹明善:520車3月份開始銷售,現在預收款都有幾千萬元,但應該看到這是一款新車,不能敞開生産,不能頭腦發熱,否則肯定會犯大錯誤。我認為3月份銷售不得超過300輛。下個月可能900輛,慢慢把量放大,頭腦發熱一定會出現災難性問題。雖然我自己工廠高度重視,但是汽車質量7分靠配套,3分靠組裝。我只能把握30%,那70%的配套商我能把握得住嗎?他們跟我們打交道時間不長,必須小心謹慎。
對於自主品牌的第一款車,消費者對質量有懷疑是可以理解的。我是戰戰兢兢、認認真真地對待産品質量問題的,我想只要我們有這種畏懼的心理、憂患的意識,中國汽車工業就可以在較短時間走過西方漫長的道路。我上個月28日在公司下了個指令,出廠檢驗從一個人的崗位增加到三個人。小心翼翼逐漸把量放大,才能把質量穩定下來。所以我今年就計劃銷售2萬輛。5萬輛、6萬輛我也能生産出來,但是問題成堆不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嗎?
年産3萬輛能過盈虧平衡線
記者:那您關於這款車的利潤目標呢?力帆估計什麼時候在汽車行業賺錢?
尹明善:世界的經典理論是年産30萬輛才能跨過盈虧平衡線,我認為目前中國的國情是3萬輛就可以了。因為中國汽車産品的相對價格比較高,勞動力等成本比較低,因此我估計到明年可以不虧,後年可能就可以賺錢了。
但是隨著中國價格與國際接軌,盈虧平衡線會馬上上升,可能過幾年就是5萬輛、8萬輛了。所以我要趕快跟上。我估計中國在2010年盈虧平衡線是10萬輛。因此我把2010年力帆的目標定在20萬輛。
記者:力帆還有些什麼後續産品?據説今年會推出兩廂520?
尹明善:今年會有兩廂520,1.4L車也會出來。明年會有微型轎車,明年底還有一個大1.6L出來,類似伊蘭特那麼大,軸距比現在車長100多毫米,車長比現在長200-300毫米。汽車一定要不斷地進行産品更新,誰在推出新車上步伐慢,誰就要吃虧,但也有一個度。
我在摩托車上有太多的教訓,我最多的時候有1000多個品種,有的品種一年只賣幾輛車,怎麼賺錢?自己害自己。萬事都有一個度,汽車企業可能一年2到3個車是比較合適的。
記者:未來的計劃中有沒有中高檔車?力帆如何成為一個知名品牌?
尹明善:當然有,一個汽車企業如果不能做中高檔車那是太遺憾的事情。我經常講,一輛轎車就一噸多重,賣7萬,賣70萬都是那麼重,所以造高檔車一定是你的目標。要拿技術、品牌去賣錢,而不是拿材料、拿汗水去賣錢,要優質優價多賣錢。
品牌的積累,過去説建立百年老店,現在創造一個新品牌不需要百年,比如微軟、雅虎借助信息工業創造世界級品牌也就近10年的歷史。我認為力帆要成為一個中國的大品牌也就10-15年時間。你看奇瑞建廠至今只有五六年時間,再過三四年時間它産量達到三四十萬輛的時候就能成為一個大品牌。
記者:現在奇瑞、吉利、長城都紛紛到海外去開疆拓土。力帆一開始走的也是出口路線,520沒上市之前就已經出口到中東了。您未來的出口計劃是什麼?
尹明善:一般來説,出口占到總銷量的30%是最好的比率。出口量達到50%以上,運輸戰線過長了,就應該到當地去建廠。我的摩托車出口2.6億美元,而奇瑞、吉利的汽車出口才幾千萬美元,所以我天生優勢就比他們強,經驗比他們豐富,網絡也比他們健全。這點我有先機,所以出口領先不是一個遙遠的事情。小小的一個摩托車我可以走那麼遠,汽車我應該走得更遠。今年轎車出口計劃1500輛左右。
30年內民企造車都有機會
記者:李書福是民營企業進入汽車業的先行者。去年,力帆也終於拿到了準生證。但就目前國情來看,民營企業造車還有資金、政策、國民待遇等各方面的瓶頸。未來留給民營企業進入汽車業的機會還有很多嗎?
尹明善:對,目前汽車行業的民營企業無論是政策、資金和國民待遇上還未完全受到公平對待,所以才有去年2月24日國務院36條關於非公有制經濟政策的出臺。36條之後,民營企業獲得資金方面的國民待遇才有了一條拓寬的道路。
民營資本是否會進入汽車行業,核心問題是市場是否足夠欣欣向榮。我相信民營企業進入汽車業的機會今後會有,30年以後還會有,只要汽車市場欣欣向榮的局面繼續。尤其是國家鼓勵自主創新和自主品牌的時候,民營企業天生具備這種優勢。
民營企業需要投資,大的民營企業最大的問題是短貸長投,所以我們都是用自有資金來投。現在開始對民營企業進行大額度長期貸款了。華為希望貸款30億10年期,後來貸到了200億美元20年期。所以我估計華為在5年之內可以再造個華為,10年之內可以成為4倍的華為。現在有關部門也在跟我們談對力帆要注入大規模的貸款。
我們民營造車的資金、環境、吸引人才的能力比外企、國企都要差,但瓶頸會越來越拓寬。大不了我們更苦一點,勤能補拙。我知道好多家民營企業也在積極籌備進入汽車,比如浙江就有多家,波導也還在努力做,我估計它遲早會進來。萬向猶豫了很久,我想也還會進來。
記者:發改委目前把汽車判定為産能過剩的行業,您怎麼看待?是否會影響今年的整體市場?
尹明善:一位經濟學家説得好,産能過剩不等於産量過剩。我能開工100%,但我會開80%。都説2004年汽車增長幅度下滑,2005年還要下滑,2006年繼續下滑。但實際上2005年下半年又起來了,去年12月同比增加60%,今年1月整個乘用車市場銷售33萬輛,同比增加70%。什麼原因?汽車行業的規律是波動式發展,有波谷也有波峰。不會永遠跌下去,一定會再爬一次坡。我覺得今年整體市場會走向很好,今年總體好過去年,所以我們520推出是碰到了一個好年成。
■人物素描
“要折騰自己”的尹明善
今年68歲的尹明善是目前活躍在中國汽車市場上年齡最大的民營企業老總,但和他本人接觸,怎麼也感覺不到他是一個將步入70歲的人。無論他的思維,他的言談舉止,他的語速和表情,都給我“人當壯年”的印象。就連他的手機鈴聲,也用的是朝氣昂然的“力帆之歌”。
尹明善去年名列中國大陸百富榜第91名。據不完全統計,他的財富有9.5億元。按照一般人的觀念,他完全可以在家享受天倫之樂,但尹明善認為自己“我這個人始終是不安分的人,我肯定要折騰自己,不折騰那肯定不是我了”。50歲,他開始從一個出版商起家;1992年創辦了一個摩托車修理廠,先後開發發動機和摩托車;2000年時,力帆收購了重慶的足球隊而聲名遠播,後來投資6億元製造客車,去年終於拿到轎車準生證,今年第一款新車520下線。現在他又在籌集資金,計劃創辦一個銀行,為當地的中小企業服務。
在汽車行業,他很尊敬江淮集團董事長左延安。在他眼裏,左延安這位汽車業的前輩做一個車型火一個車型,步伐穩健堪稱是徽商造車的典範。他跟記者説,左延安也是人大代表,如果兩會期間有空一定要會會他,甚至“希望跟他談談與江淮未來的合作。”
■提案精華
《不信神州無此時家家買得香車歸》
強制政府採購帶動國民使用。除了給自主創新、自主品牌的汽車企業政策、資金的扶持之外,應強制性地把一部分政府採購、公款採購的份額給自主創新、自主品牌的汽車,比如三分之一。老子幫兒子,舉世皆然,何況我們還留下了相當份額,公平合理。
《轉變增長方式反思物美價廉》
造出美的物品比造不美的物品付出的成本更高。所以美的物品應該優的價格才符合客觀規律。逆規律而動是要付出額外的代價的。比如水向低處流是客觀規律,逆規律而動讓水向高處走,就必須額外地付出人力或機械能把水運到高處。這些年來,企業靠物美價廉實現經濟增長付出的額外代價實在是太大了。(呂惠敏)
責編: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