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兩會速遞:中國公共政策凸現“四大新意”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3日 13:53 來源:
    專題:2006年全國兩會

圖文:我國就業、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繼續深化

  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記者王京)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白鋼教授3日在此間指出,中國政府以“執政為民”作為公共政策選擇的價值基點,明確顯示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價值取向,在確定“十一五”規劃的政策選擇中凸現出“四大新意”。他説:“近年來,中國政府致力於建立確保安全、穩定、公平的社會協調機制和政策體系,在農村政策、經濟發展模式、社會保障制度、公共安全與危機處理體系等四個方面作出重大調整。”

  白鋼委員認為最引人注目是農村政策的變化。新政策徹底改變了半個世紀以來農業支持國民經濟發展的局面,轉向反哺農業,強調農民增收的重要性,旨在解決干擾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城鄉差距和貧富差距問題,重點突破農村改革面臨的難點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教授史衛民對此評論説:“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然要求。”他指出:“中國傳統的城鄉二元結構,嚴重阻礙了中國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將解決“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化解改革難題的突破口,是具有前瞻性的重大政策選擇。”白鋼委員認為,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將改變重速度、輕質量、高消耗的舊經濟發展模式。“在建設‘節約型社會和循環經濟’的新政策選擇下,中國經濟發展將跨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史衛民指出,近年來的宏觀調控、資源調控、財政政策調整、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以及經濟體制改革等,都是圍繞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作出的重大決策。“為了促進中國經濟轉型,鼓勵建立、發展節能型經濟和節能型社會的長效機制,鼓勵有利於節約能源的生産模式和消費模式都是很有新意的創舉,有利於整體提升中國的綜合國力和經濟發展的適應力。”他説。

  為解決涉及社會福利和社會公平方面的突出問題,中國政府主動利用政策工具,提出很有新意的、惠及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的新目標。白鋼委員指出,過去受經濟條件制約和思想觀念束縛,中國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社會保障體系,尤其是農村缺乏必要的社會保障手段。“現在不僅要建立覆蓋城市的社會保障體系,還要逐步建立覆蓋農村的社會保障體系,以及惠及全民的醫療、衛生、教育新體系,其目的是使國家的發展建立在一個更穩定的社會基礎之上。”

  史衛民認為新政策的難點在農村,不僅要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的救助問題,還要為農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並逐步縮小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的差距。他強調説:“讓農民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是實現社會公平和社會進步的重要保證。”

  白鋼委員認為,“非典”之後建立的公共安全和危機處理體系很有新意,對提高政府執政能力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具有重大意義,在政策層面凸現了人文關懷的基本價值理念。

  史衛民補充説:“危機處理方案、新聞公開、問責制、緊急事件的全民動員以及相關的政策檢討,已經構成了完整的危機政策體系,體現了對人民負有高度負責的政府居安思危的強烈意識。”

  此間觀察家們認為:公共政策的四大新意,是中國政府在“善治”上邁出的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步,將對中國的發展産生深遠影響。(完)

責編:楊潔

相關視頻